Title
文体教育 >

关于媒介的选题分析报告

生成 | 每月更新,敬请关注
主题概览
1. 研究动态
下图是"媒介"2010年至今的研究趋势。
2010年以来,发文较多的学者是:喻国明(68篇),喻国明(58篇),陈昌凤(37篇),胡翼青(36篇),张昆(33篇),杨保军(30篇),史安斌(29篇),段鹏(29篇),常江(29篇),喻国明(29篇)。下图是作者合作网络图。
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526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01篇),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40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27篇),中国传媒大学(288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80篇),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73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48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43篇),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11篇)。
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有:《青年记者》(2326篇),《传媒》(1031篇),《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003篇),《中国广播电视学刊》(659篇),《新闻爱好者》(653篇),《新闻界》(565篇),《出版广角》(544篇),《编辑之友》(536篇),《电影文学》(506篇),《新闻与写作》(499篇)。
发文较多的学者成果
1. 喻国明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论文成果:
接触、时段、场景:中国人媒介使用全景素描——基于“2019全国居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的分析 2020
媒介动机如何影响人们的媒介使用——基于“全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的描述与分析 2020
5G大视频时代广电媒体未来发展的行动路线图 2020
技术迭代下传媒经济发展的基本维度与未来趋势——2019年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 2020
情感体验:一种促进媒体消费的新动力——试论过剩传播时代的新传播范式 2020
智能算法与公共性:问题的误读与解题的关键 2020
未来传播视野下内容范式的三个价值维度——对于传播学一个元概念的探析 2020
传播媒介:理论认识的升级与迭代——一种以用户价值为逻辑起点的学术范式 2020
媒介用户:从物理划分到心理划分的范式升级——关于媒介人格与媒介使用偏向的实证研究 2020
算法即媒介:算法范式对媒介逻辑的重构 2020
人们如何使用媒介:用户社会特征的影响——“全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调研成果之一 2020
移动互联网使用的七度划分——媒介菜单的视角 2020
“一带一路”场景下的新型主流媒体传播策略 2020
中国居民的媒介使用与媒介价值观研究——课题意义、研究框架与分析维度 2019
用户在传播认知中记忆效果的测量: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2019
5G时代传媒发展的机遇和要义 2019
新中国的舆论调查研究:从议题变迁、意见样态到范式转向 2019
受众世代的裂变:未来受众的生成与建构——媒介观范式革命视野下的探讨 2019
计时器与背景板:媒介多任务在场的影响研究 2019
传播媒介对受众长时记忆的影响研究——基于认知神经传播学的研究范式 2019
传播学科的迭代:对数据与算法的纳入与包容 2019
受众研究的综合评价范式——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认知传播交叉学科视域 2019
横竖屏视频传播感知效果的检测模型——从理论原理到分析框架与指标体系 2019
从游戏玩家的类型研究到未来线上用户的特质模型——兼论游戏范式对于未来传播研究的价值 2019
平台型智能媒介的机制构建与评估方法——以智能音箱为例 2019
媒介菜单与消极自由——论个体媒介认知的三重框架 2019
信息“新穷人”与媒介产业结构的公共危机——基于阿玛蒂亚·森“权利理论”视角的分析 2019
以人为本的成长逻辑: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25年——基于学术视角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19
媒体可供性视角下“四全媒体”产业格局与增长空间 2019
从“连接”到“场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进阶——试析微信小程序的价值逻辑与市场版图 2018
试论技术现象学视域下媒介技术的“在场效应” 2018
算法即权力:算法范式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力革命 2018
“人机交互”:重构新闻专业主义的法律问题与伦理逻辑 2018
关于媒介用户使用体验的模型与定量化研究——一项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的逻辑框架 2018
传播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以媒介接触与使用的研究为例——用户媒介接触与使用的研究范式及学术框架 2017
小程序与轻应用:基于场景的社会嵌入与群体互动 2017
虚拟现实(VR)作为新媒介的新闻样态考察 2017
移动互联时代:场景的凸显及其价值分析 2017
竞争还是共生:移动互联网对当前媒介格局的影响——基于媒介接触时间的研究 2016
关于网络舆论场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基于网络舆情生态的复杂性原理 2016
现阶段城市居民媒介接触行为的全景图——基于日记卡调查数据的描述与分析 2016
“互联网+”环境下中国传媒经济的涅槃与重生——2015年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主题与焦点 2016
家庭场域的数字化重构——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空间的功能异化研究 2016
互联网逻辑下传统媒介的核心价值与实现路径 2015
互联网是高维媒介:一种社会传播构造的全新范式——关于现阶段传媒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辨正 2015
当前社会舆情场的结构性特点及演进趋势——基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5)》的分析结论 2015
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兼论“平台型媒体”是未来媒介发展的主流模式 2015
“互联网+”模式下媒介的融合迭代与效能转换 2015
大数据方法与媒介接触界面的情境洞察 2015
“后(厚)网”时代:纸质媒体的行动路线图 2015
互联网逻辑下传媒经济研究的探索与困顿——2014年中国传媒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2015
“平台型媒体”的缘起、理论与操作关键 2015
未来之路:“入口级信息平台+垂直型信息服务”——关于未来媒介融合发展主流模式的思考 2015
构筑“新木桶”:媒体融合转型之路的关键 2015
当前社会舆情场:结构性特点及演进趋势 2015
如何扭住互联网的“龙头” 2015
认识和把握移动互联时代用户媒介使用的新常态 2015
城市互联网用户的媒介使用和信息倚赖——对用户的媒介依赖度、信任度及网络新闻浏览模式的分析 2015
焦虑、失范与创新、探索:媒介转型视角下的问题域——2014中国传媒业发展之焦点话题分析 2015
我国城市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会化媒体的现况考察——使用时长、类型偏好、认知-使用率及在线社交活动的若干特征 2015
传统媒介还有无法取代的价值吗 2014
从“付费门”到“付费墙2.0”:数字报纸盈利模式的景气度研究 2014
移动互联用户的媒介接触:行为特征及研究范式 2014
当前中国传媒业发展态势的数字化素描——基于社会认知视野中的2013年中国传媒业关键词分析 2014
镶嵌、创意、内容:移动互联广告的三个关键词——以原生广告的操作路线为例 2014
重压之下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主题:2013年传媒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2014
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媒介融合发展 2014
上网时间对传统媒介使用时间的影响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视频直播影响力评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CXW039)~~
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重点专项“职务犯罪智能评估、预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之一“反腐防控决策模型与评估系统研究”(2017YFC0804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视频直播影响力评测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7CXW039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传统媒体的分化与跨界融合研究”(17BXW031)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交叉建设项目“认知神经科学与传播学创新实验室”阶段性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修辞传播学语料库的舆情热词研究”成果之一,编号:14XNH111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基金资助项目的成果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舆论学科体系三十年发展研究”(17ZDA06)
2017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影视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新型广电传媒集团建设与评估研究”支持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8NTSS6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城市居民媒介接触使用状况”大型调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关于媒介用户使用体验的模型与定量化研究”(项目编号:15JJD860007)的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担的国家“985”工程的“第二期中国城市居民全媒介接触调查”项目的先期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课题成果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项目(17RXW105)
2019年全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持,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暨南大学、封面传媒联合主持,主要研究人员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博士后曲慧、方可人、刘淼,博士生韩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杨颖兮、耿晓梦
河北省教育厅项目“视觉修辞视角下雄安新区的城市想象”(SQ181151)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安全”重点专项“职务犯罪智能评估、预防关键技术研究”之子项目“反腐防控决策模型与评估系统研究”(2017YFC0804004)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优博论文导师资助)的研究成果之一
2. 喻国明 北京师范大学
论文成果:
重构与挑战:“深度合成”的传播影响与技术反思 2021
理性逻辑与感性逻辑的交互与协同:媒介内容生产的新范式 2021
重新理解媒介:以受众“媒介观”为中心的范式转换 2021
新媒体范式的历史演进与社会构建——兼论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着眼点与着手处 2021
新闻传播:未来的学科发展与媒体转型 2021
多模态视角下用户注意偏向与记忆的影响机制——基于电影字幕的眼动研究 2021
发力情感价值:论虚拟偶像的“破圈”机制——基于可供性视角下的情感三层次理论分析 2021
技术迭代视域下的直播电商:动力模型与操作逻辑 2021
媒介使用动机与场景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研究——基于认知神经传播学的效果测量 2021
试论媒介化时代媒介素养教育新范式及逻辑框架 2021
建构基于技术发展现实的未来想象力 2021
听觉信息在媒介用户体验中的影响力研究维度 2021
技术迭代视角下直播电商的发展逻辑、动力模型与操作要点 2021
新型主流媒体未来发展的三个关键性操作 2021
有的放矢:论未来媒体的核心价值逻辑——以内容服务为“本”,以关系构建为“矢”,以社会的媒介化为“的” 2021
理解网络直播:媒介人性化逻辑的延伸 2021
“神曲”的判别与测量——“神曲”特征量表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21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传播场域中寻求有效的发展——在《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2020)》发布会上的主旨演讲 2021
类脑、具身与共情:如何研究人工智能对于传播学与后人类的影响——基于国际三大刊Science、Nature和PNAS人工智能相关议题的分析 2021
移动直播“新景观”:样态演进、情感价值与关系连接 2021
人工智能技术路线的洞察与人机传播新范式的构建 2021
洞察中国视频产业的未来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 2021
重识主播:试论媒介化视域下主播符号内涵与影响力触达 2021
“人体的延伸”:技术革命下身体的媒介化范式——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的思考 2021
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人的连接”的迭代、重组与升维——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来 2021
传播学的未来学科建设:核心逻辑与范式再造 2021
技术革命主导下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重构与未来方向 2020
嵌入与边界:社会时空对媒介使用模式的影响 2020
未来传播的三大关键转型——站在未来已来节点上的思考与展望 2020
理解直播:按照传播逻辑的社会重构——试析媒介化视角下直播的价值与影响 2020
虚拟偶像:一种自带关系属性的新型传播媒介 2020
多通道感知下的用户体验:研究逻辑与评价体系 2020
数字鸿沟的新样态考察——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我国居民移动互联网使用沟研究 2020
用户媒介使用宽度的性别沟及其演进规律——基于生命阶段与代际演进的研究视角 2020
算法型内容推送会导致信息茧房吗?——基于媒介多样性和信源信任的一项实证分析 2020
中国面临的第二道数字鸿沟: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实证分析 2020
认知神经传播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研究:技术路径与关键议题 2020
冷热媒介:合成语音与真人语音的不同传播效应——基于EEG的实验证据 2020
智媒时代媒介的重新定义——依据社会化场域的范式 2019
5G:一项引发传播学学科范式革命的技术——兼论建立电信传播学的必要性 2019
未来传播学科的发展范式:基于技术“微革命”的思考 2019
传播学的学术创新:原点、范式与价值准则——在“反思传播学圆桌论坛”上的发言 2018
“互联网下半场”中传媒经济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技术进路——基于2017年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文献分析 2018
区块链变革与主流媒介的角色与担当 2018
当前国际传媒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学术热点与框架——基于EBSCO数据库2016年英文文献的文献计量学方法 2018
线上知识付费:主要类型、形态架构与发展模式 2017
新闻传播学视域下中国舆论研究的知识图谱(1986-2015)——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 2017
超级个体与利基时空:一个媒介消费研究的新视角 2017
试论人工智能技术范式下的传媒变革与发展——一种对于传媒未来技术创新逻辑的探析 2017
从“下半场”到“集成经济模式”:中国传媒产业的新趋势——2017我国媒体融合最新发展之年终盘点 2017
技术驱动下传媒经济研究的转向与进路——2016年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热点、框架与逻辑演进 2017
互联网发展下半场:“聚变”业态下的行动路线 2017
边缘创新与价值准则:互联网“下半场”的发展关键 2017
世界杂志产业十年: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 2017
关系赋权范式下的传媒影响力再造 2016
城市居民媒介接触与使用的基本特点与最新变化——基于《中国城市居民媒介接触与使用》两期调研成果的概述 2016
VR新闻:对新闻传媒业态的重构 2016
城市居民媒介接触与使用的主要特征与最新发现——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城市居民媒介接触与使用》调查的简要分析 2016
负责及参与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舆论学科体系三十年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7ZDA06)课题成果之一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流媒体的直播内容样态研究”(SKLMCC2020KF011)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信息解构与观念建构:个人媒介系统的作用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9M660028
北京师范大学博一学科交叉基金项目“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人机耦合’式媒介对用户体验的影响”(BNUXKJC2016)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流媒体的直播内容样态研究”(SKLMCC2020KF011)研究成果之一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主流媒体传播力绩效评估研究”(立项编号:20JJD860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主流媒体传播力绩效评估研究”(20JJD860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主流媒体传播力绩效评估研究”(项目编号:20JJD74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流媒体的直播内容样态研究”(项目编号:SKLMCC2020KF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项目编号19YJC860007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流媒体的直播内容样态研究”(SKLMCC2020KF0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0RC19)“未来网络视域下的媒介用户使用体验研究”的研究成果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舆论学科体系三十年发展研究”(17ZDA06)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北京字节跳动公共政策研究院合作完成的课题研究成果的精华摘要。研究团队的负责人是喻国明教授、课题组成员为:李彪、杨雅、曲慧、耿晓梦、杨嘉仪、王一、李鑫
北京师范大学博一学科交叉基金项目“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人机耦合’式媒介对用户体验的影响”(BNUXKJC201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8M630096)
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STEM+’模式的智慧教育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0JY10)的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后大众时代媒介消费模式变迁与媒体价值重构”(2018NTSS43)的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后真相时代”的传播效果及其认知神经机制”(2020NTSS10)阶段性成果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流媒体的直播内容样态研究”(SKLMCC2020KF011)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XNH119)
3. 陈昌凤 清华大学
论文成果:
智能技术的价值观建构及引领 2021
媒介技术的社会选择及价值维度 2021
信息个人化与作为传播者的智能实体——2020年智能传播研究综述 2021
新闻专业危机与“元新闻”信息伦理抗争:对美国大选社交媒体图景的观察 2021
颠覆与重构:数字时代的新闻伦理 2021
3D+AI主播:伦理演进与价值引领 2021
智媒研究综述:人工智能在新闻业中的应用及其伦理反思 2021
论融合报道的议程、内容与技术——2021年全国两会主流媒体报道观察 2021
新闻生产中算法运用的技术路径与价值逻辑 2021
智能时代的媒介伦理:算法透明度的可行性及其路径分析 2020
沉浸、在场与交互——混合现实技术下原创综艺节目创新研究 2020
改革开放以来信息价值观研究及智能时代的新课题 2019
观念与规范:人工智能时代媒介伦理困境及其引导 2019
智能算法运用于新闻策展的技术逻辑与伦理风险 2019
新闻专业性、算法与权力、信息价值观:2018全球智能媒体研究综述 2019
工具性兼人性:技术化时代的媒介伦理 2019
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研究:技术属性、媒介语境与价值范畴 2019
让用户自主讲故事的互动新闻——从尼基·厄舍《互动新闻:黑客、数据与代码》一书谈起 2018
智能化新闻核查技术:算法、逻辑与局限 2018
个性化新闻推荐算法的技术解读与价值探讨 2018
技术可供性视角下优质IP的媒介逻辑分析 2018
网络视频中的虚假信息偏向及其治理 2018
互联网时代的融媒教育:美国经验及其启示 2017
未来的智能传播:从“互联网”到“人联网” 2017
美国“事实核查新闻”的生产逻辑与效果困境 2016
公众生产信息时代的新闻真实性研究 2016
意识形态安全与党管媒体原则——中国媒体融合政策之形成与体系建构 2015
2014年国内新媒体研究综述 2015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创新与产业融合 2015
创新与坚守:美国经验与新环境下国内新闻教育路径探索 2015
媒介融合:从政策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转型 2014
媒介“专业性”的适用性及其真实性原则 2014
用户为王:“产消融合”时代的媒体思维 2014
国际主流媒体的微博新业务拓展 2013
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伦理:从专业伦理向公民道德拓展——《媒介伦理:案例与道德推理》第9版读后感 2013
媒体微博: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者 2013
自由的困境:社交媒体与性别暴力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项目编号:18ZDA307)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14AZD03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AZD038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智能时代的媒介价值观引领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智能时代的媒介价值观引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8ZDA3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18ZDA307)
201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18ZDA307)的阶段性成果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传媒社会学”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传媒社会学”之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AZD038)的成果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智能时代的媒介价值观引领研究”的成果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项目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AZD038)的研究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18ZDA307)阶段性成果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2020)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智能时代的传播与伦理研究”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18ZDA30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8ZDA307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4AZD038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批准号:14AZD038)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批准号:14AZD038)的成果
4. 胡翼青 南京大学
论文成果:
图绘中国传播学的知识框架——基于教材关键词的分析 2021
应对产能危机:传统媒体的生存困局与角色转型 2021
作为常识的新闻:重回新闻研究的知识之维 2021
“第四堵墙”:媒介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媒介融合进程 2020
谣言传播的媒介化:数字元技术时代公共危机事件的话语斗争 2020
媒介视角与传播学的想象力:以传播政治经济学为个案 2020
媒介理论范式的兴起:基于不同学派的比较分析 2020
出版研究的媒介入射角:一种延伸学术想象力的路径 2020
超越传统,回归媒介: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三种新路径 2020
透视“种草带货”: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2020
智媒时代我们如何理解媒介——与麦克卢汉的断片式对话 2019
重新发现“媒介”:学科视角的建构与知识型转变——2018年中国传播研究综述 2019
自律与他律:理解媒介化社会的第三条路径 2019
超越“框架”与“场域”:媒介化社会的新闻生产研究 2019
媒介拓展抑或跨媒介合作?——对媒体融合路径选择的探讨与追问 2019
再论后真相:基于时间和速度的视角 2018
艰难的嵌入:反思“两微一端”的当代社会实践 2018
显现的实体抑或意义的空间:反思传播学的媒介观 2018
“版权之争”还是“端口之争”:一种思考新旧媒体之争的新视角 2018
中国传播学40年:基于学科化进程的反思 2018
媒介化企业的兴起:基于资本转换的理论视角 2018
寻找惯例:“夜读”栏目的信息生产实践 2018
作为空间媒介的城市马拉松赛——以南京马拉松赛为例 2018
显现的实体抑或关系的隐喻:传播学媒介观的两条脉络 2018
超越作为实体的受众与作为话语的受众——论基于技术视角的受众观的兴起 2018
从“编辑部生产”到“中央厨房”:当代新闻生产的再思考 2017
媒介化社会理论的缘起:传播学视野中的“第二个芝加哥学派” 2017
为媒介技术决定论正名:兼论传播思想史的新视角 2017
功能主义传播观批判:再论使用满足理论 2016
重塑传播研究范式: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2016
词语演变中的“大众传播”:从神话的建构到解构 2015
大众传播受众观的形成与转变——基于电影的媒介观念史研究 2015
从文化霸权到媒介霸权:论葛兰西思想的美国之旅 2015
历史的想象力:处于因果陷阱中的《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 2014
改革开放以来“性观念”话语变迁考察——以《人民日报》为例 2014
文化工业理论再认知:本雅明与阿多诺的大众文化之争 2014
负责及参与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6JJD860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16JJD86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860003)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985重大项目“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体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传播理论史研究”(17BXW0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6JJD860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JJD860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外传播思想史”(01JAZJD860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传播理论史研究”(项目编号:17BXW006)的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6JJD860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美国传播理论史研究”(17BXW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媒体新闻传播创新研究”(16JJD86000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美国传播理论史研究”(17BXW006)
5. 张昆 华中科技大学
论文成果:
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画像 2021
“和”而“不同”:新闻与历史关系之再省思 2021
“四全学工”:新闻院系学生工作的创新路径 2020
论高校新闻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 2019
现代国际合法性:概念认知、分析维度及传播视野下的路径选择 2019
批判传播学史的价值和写法——评陈世华新作《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 2019
大众媒介接触对美国民众中国形象认知的影响 2019
中美两国公众眼中的日本与德国形象 2019
云生态:云传播的媒介生态变革 2018
从“家国天下”到“社会媒介国家”:死亡政治的演化 2018
新闻学院院长的战略思维 2018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学院院长? 2017
拓展媒体伦理研究的新空间——《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译评》读后的思考 2017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广告融合传播探析 2017
疏通渠道实现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立体传播 2017
时代变化与政治领袖的形象变迁 2017
党报集团融合发展的壁垒及突破路径——基于对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个案研究 2016
政治传播视阈下俄罗斯媒体对国际话语权的架构——以乌克兰危机中俄美的话语博弈为例 2016
国家形象:概念、特征及研究路径之再探讨 2016
李光耀政治传播思想初探 2016
一流大学传媒教育定位的困惑与思考 2016
省级党报集团融合发展中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 2016
云传播的概念模型和运行机制 2016
都市报裁员与媒介融合变革——以《楚天都市报》2015年改革为例 2015
考量传媒人才的四个维度 2015
报业危机背景下我国都市类报纸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探析——以“《楚天都市报》裁员”为研究个案 2015
文化多样性与对外传播的差异化战略 2015
1978—2013:中国新闻体制的规制与发展 2015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2014
地缘政治冲突报道对中国形象建构的差异性分析——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报道“钓鱼岛”事件为例 2014
反思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问题——从“马航失联”报道竞争说起 2014
媒介化时代传媒工作者的综合素养 2014
影视媒介的虚幻故事与儿童玩具的“虚假需求”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1&ZD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主流媒体的百年传播研究”(19ZDA3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转企改制背景下传媒组织冲突的动因分析及管理对策”(13YJA860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移动社交网络治理体制研究》(编号:14YJA860007)的部分研究成果之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1&ZD0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社会转型视角下的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研究”(13YJC860018)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冷战后美国媒体与政府对华政策议程的关系研究”(16YBA18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ZD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11&ZD0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移动社交网络治理体制研究”成果之一;编号:4YJA86000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11&ZD024);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对外援助视野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建构研究”(16XXW00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1&ZD024)的研究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11&ZD024)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转企改制背景下传媒组织冲突的动因分析及管理对策”(项目编号:13YJA860009)的阶段性成果
中组部、中宣部委托的“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人才计划配套研究项目“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移动社交网络中政府形象传播机理及治理研究”成果之一;编号:7147309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11&ZD024)阶段性成果
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级人才配套资助项目“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的系列成果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媒介融合的广告设计类课程实验创新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043)的研究成果之一
6. 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
论文成果:
论新闻理论研究的宏观走向 2021
新闻泛化与当代新闻理论研究的“下沉” 2021
论我国党媒体系新闻舆论的特殊价值 2021
试析场景新闻真实的特征 2020
准确理解新闻的“整体真实” 2020
论新闻的“有机真实” 2020
论新闻学的总问题 2020
论新闻学术话语的形成 2020
理论视野中当代中国新闻学的重大问题 2020
新闻规律视野中的新闻受众变迁与实质 2019
论作为宏观新闻规律的“技术主导律” 2019
扬弃:新闻媒介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 2019
新闻内容的历史变迁及实质 2018
论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时效统一”原则 2018
西方现代新闻观念的理解框架与核心构成 2018
坚定“偏向”中的观察与洞见——读伊尼斯《传播的偏向》眉批录 2017
再论“新闻事实”——技术中介化的新闻事实及其影响 2017
论新媒介环境中新闻报道真实的实现 2017
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间关系初论——一种大众化新闻传播视野中的考察 2016
新闻真实需要回到“再现真实” 2016
简论新闻控制的观念手段 2016
“脱媒主体”:结构新闻传播图景的新主体 2015
我国新闻媒介体制的基本特征与可能改进方式 2015
简析“民众新闻”的“源—传”结构关系及其特征 2015
民众新闻观念的实质及其可能影响 2015
新闻真实图景的重构——新闻传播主体“三元类型结构”形成的影响分析 2014
准确认识“新闻的价值”——方法论视野中的几点新思考 2014
新时期中国新闻系统的结构变迁解析 2014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真实论视野中的几个新问题 2014
新闻学视野中的公共利益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18XNLG06)的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传媒时代新闻活动主体关系研究》(新闻主体论)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4JJD860005~~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8XNLG0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批准号:2015MZD046)的部分成果。作者为本项目首席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2XNL008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8XNLG06
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18XNH103
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MXG202101~~
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2015MZD046)
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创新研究》(二期)的支持,项目批准号为:12XNL008~~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创新研究》的支持,项目批准号:12XNL008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批准号:18XNLG06)的成果~~
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成果之一,编号:2015MZD046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创新研究”(12XNL008)
杨保军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项目“新时期新闻观念变革与新闻业发展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JJD860007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创新研究》(二期,项目编号:12XNL008)的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
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省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舆论引导力的实践路径研究”(WQ2019014)
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新研究(MXG202101)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18XNLG06)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批准号:2015MZD046)的部分成果作者为本项目首席专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传媒时代新闻活动主体关系研究”(14JJD860005)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创新研究》(二期)(12XNL008)
社科基金立项情况
与"媒介"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共311项,其中2021年立项35项,2022年立项32项,2019年立项27项,2014年立项23项,2013年立项22项,2020年立项21项,2018年立项21项,2015年立项20项,2010年立项17项,2017年立项15项,2016年立项13项,2011年立项12项,2012年立项11项,2008年立项10项,2009年立项7项,2006年立项4项,2003年立项4项,1999年立项4项,2007年立项3项,2002年立项3项,2005年立项2项,2004年立项2项,2000年立项1项,1998年立项1项,1994年立项1项;立项项目中,166项属于一般项目,88项属于青年项目,23项属于西部项目,21项属于重点项目,12项属于重大项目,1项属于一般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题目:
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运动媒介动员研究(1919-1949).李文健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2
媒介生态中的中国新诗流变研究.余蔷薇 武汉大学 2022
美国二十世纪中叶“新诗”跨媒介诗学研究.张逸旻 浙江大学 2022
媒介化社会女性生育意愿的阻碍因素及引导机制探究研究.李雨蒙 江西师范大学 2022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中三大英雄史诗的跨媒介叙事研究.赵海燕 宁夏师范学院 2022
数字媒介语境下的艺术传播理论体系研究.汤筠冰 复旦大学 2022
媒介融合环境下民族地区的广播艺术发展研究.李拜石 北方民族大学 2022
印刷媒介对法国文艺复兴文学的影响研究.高冀 北京大学 2022
中国外语专业学生新媒介素养发展模式研究.张丹阳 深圳大学 2022
媒介融合环境下党媒传播实践与社会整合机制研究.张思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
二次元媒介场域下我国优秀军事文化传播研究.邓祯 国防科技大学 2022
西南边疆瑶族社交媒介使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机理和铸牢路径研究.徐健 南宁师范大学 2022
19世纪英美小说的媒介技术诗学研究.于雷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2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媒介化治理的多元协同机制研究.侯迎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2
马克思主义媒介文化理论的当代中国话语阐释研究.宫京成 宁夏大学 2022
数字媒介时代网络公共言论的共识构建研究.张梅 福建师范大学 2022
媒介记忆视角下海外华人的家族史和国家认同研究.黄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22
“数字弱势群体”社会融入的媒介支持研究.王敏芝 陕西师范大学 2022
智媒时代社区媒介促进老年人社会性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丁卓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2
数字公共媒介促进村民治理参与的机制和效果研究.张立 西安交通大学 2022
深度媒介化时代的算法依赖与风险防范研究.全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数字媒介实践研究.刘琛 湖南大学 2022
电视媒体虚拟现实媒介叙事手段建设与创新研究.杨状振 河北大学 2022
媒介物质性视域下网络视频平台的影像生产实践研究.王喆 浙江传媒学院 2022
新时代南疆农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媒介实践与优化路径研究.布玛丽亚木·买买提 新疆大学 2022
社区新媒介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于淼 青岛理工大学 2022
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喜剧电影创作与传播研究.杨柳 南京大学 2022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世纪文学的伦理规制研究.张邦卫 浙江传媒学院 2022
新媒介视域下的文学阐释学研究.王艳丽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2022
新媒介文艺的“中国图像”研究.刘欣 杭州师范大学 2022
西南边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交媒介路径研究.奉媛 广西民族研究中心 2022
人民英雄形象的跨媒介书写研究(1937—1964).李静 陕西科技大学 2022
延安声音媒介史(1937-1947).张妤玟 西北大学 2021
提升面对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的媒介化治理能力研究.李春雷 广州大学 2021
提升面对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的媒介化治理能力研究.郭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 2021
少数民族社交媒介使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石迪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媒介融合视野下的中国非虚构写作研究(2010-2020).项静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美国文学经典建构的跨媒介性研究.但汉松 南京大学 2021
数字公共媒介破解乡村治理碎片化困境的机制研究.牛耀红 西安交通大学 2021
边疆民族互嵌社区(村落)的社交媒介使用与身份认同研究.王卉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21
媒介融合下中国国际援助信息传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引导作用研究.刘绩宏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城市媒介化进程中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与市域社会治理研究.蒋东旭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
新时代榜样人物跨媒介形象建构策略研究.冯丙奇 中国传媒大学 2021
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记忆的媒介建构研究.吴辉 江西财经大学 2021
传播媒介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中的角色及作用研究.龙伟 重庆大学 2021
跨媒介视域下法国当代小说中的影像叙事与视觉修辞研究.陆一琛 苏州大学 2021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媒介动员机制及创新路径研究.徐敏 东华大学 2021
媒介记忆视角下香港通识教科书的国家认同研究.方惠 暨南大学 2021
反沉迷诉求下儿童媒介使用社会干预联动机制研究.张晴 郑州大学 2021
智媒时代农村老年人媒介素养培育与积极老龄化推动研究.谢兴政 复旦大学 2021
马来西亚华裔的粤语媒介使用与文化认同研究.彭雨晴 广州大学 2021
社会融入视角下甘青川藏族出家女性的社交媒介使用研究.拉毛央金 青海民族大学 2021
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研究.徐丽芳 武汉大学 2021
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研究.周志强 南开大学 2021
转向媒介:数字网络时代中国电影融合创新研究.张斌 上海大学 2021
媒介史视域下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郑根成 浙江工商大学 2021
当代英国小说的跨媒介叙事研究.刘须明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2021
媒介域视角下延安木刻版画的社会动员研究.许加彪 陕西师范大学 2021
数字媒介语境下中国舞蹈国际传播路径创新研究.王安妮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近代大众媒介与苏州评弹研究.洪煜 上海师范大学 2021
媒介融合时代现实题材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研究.程樯 北京电影学院 2021
中国早期报刊媒介中的动画史料整理与研究(1917—1949).殷福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
数字资本主义与新媒介文艺的转型研究.黎杨全 西南大学 2021
网络智能时代中国文艺与科技融媒介传播研究.凌逾 华南师范大学 2021
电影文学媒介重塑机制研究.杨蓥莹 中山大学 2021
儿童绘本数字媒介改编的多模态叙事研究.张坤坤 厦门大学 2021
媒介化理论视域下清末民初政体变革与报刊互动研究.侯东阳 暨南大学 2021
华夏器物文明的媒介考古学研究.李曦珍 兰州大学 2020
“建设性冲突”视域下东盟国家媒介话语中的中国文化想象研究.吴明华 重庆大学 2020
实践范式下我国卡车司机劳动媒介化研究.高传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20
“健康中国”命题下的社交媒介卷入与对话信任研究.宫贺 厦门大学 2020
重大突发事件中心理疏导及媒介引导机制研究.舒曼 华东交通大学 2020
电影的再媒介化研究.赵斌 北京电影学院 2020
人机融合视域下智能媒介传播研究.赵立兵 西南政法大学 2020
日本平成时代文学经典消费的跨媒介研究.王新新 南开大学 2020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跨媒介叙事话语研究.王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
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国水彩文化海外传播与交流研究.李凡璠 浙江理工大学 2020
媒介技术理论视野下民国广播研究及其史料库建设.李暄 上海政法学院 2020
生命历程视角下残障者媒介生活与传播困境研究.章玉萍 广州大学 2020
藏区媒介科技实践与社会转型发展研究.李殿荆 大理大学 2020
网络媒介时代中国文学的非传统发展研究.耿文婷 广西民族大学 2020
媒介赋权视域下健康观建构和健康信息服务创新研究.檀琳 空军军医大学 2020
媒介生态学视野下“黄河故事”的跨媒介叙事研究.郑燕 山东财经大学 2020
媒介变迁视角下雕版印刷术与唐宋书法嬗变研究.李正庚 长沙理工大学 2020
文明多样性视野下的中国媒介考古(多卷本).唐海江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中国媒介考古研究.唐海江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媒介生态学视域下侗族口传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研究.杜安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中国当代文学跨媒介传播史(1949—2009).武新军 河南大学 2020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转型研究.梁昭 四川大学 2019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刘庆庆 重庆大学 2019
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韦路 浙江大学 2019
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李震 陕西师范大学 2019
治理媒介化视野下藏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廖云路 西藏日报社 20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德国媒介哲学研究.于成 青岛大学 2019
文化记忆媒介视角下乡村旅游地乡愁记忆的激活与传播研究.郭云娇 中山大学 2019
“新媒介”的审美性研究.陈海 西北大学 2019
媒介化时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舆论表征与互动研究.王庆 海南师范大学 2019
我国古代媒介制度研究.孔正毅 安徽大学 2019
媒介融合中的智能化传播特征与时空嬗变研究.冶进海 北方民族大学 2019
移动数字媒介实践的技术具身与传播研究.杜丹 苏州大学 2019
健康中国视域下全民健身与智能媒介融合发展研究.孙高峰 安徽大学 2019
中国影视艺术的媒介融合、技术迭代与产业未来研究.齐青 上海师范大学 2019
新媒体时代科学与媒介关系及科学话语生产机制研究.史林 北京师范大学 2019
新中国初期大众媒介与基层社会整合研究(1949—1966).朱戈 广东财经大学 2019
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哲学研究.刘晗 吉首大学 2019
西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交媒介使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化研究.李娟 兰州大学 2019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时代主流媒体的改革难点与可行路径研究.马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2019
中国媒介环境学研究的历史整理与范式评估研究.李勇 河南大学 2019
国家治理语境下媒介治理的逻辑建构与实践研究.胡远珍 湖北大学 2019
青少年女性数字媒介文化实践研究.马中红 苏州大学 2019
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曾一果 暨南大学 2019
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谢金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19
文学媒介转型对新世纪小说叙事形态影响研究.姜肖 北京师范大学 2019
新媒体时代反腐信息媒介接触对公务员与公众清廉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杜晓燕 西安交通大学 2019
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及其知识学研究.周计武 南京大学 2019
近代西北地方媒介传播西医防疫思想研究.吕强 西北政法大学 2018
沉浸传播环境下新媒体技术对媒介融合的影响研究.吴志远 南京大学 2018
公共危机的媒介化机制与关系性化解方法研究.胡悦 厦门大学 2018
媒介仪式凝聚当代社会共识的路径与对策研究.张梅兰 华中科技大学 2018
媒介融合视阈下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发展模型及建设体系研究.王瑞珍 河南师范大学 2018
穆斯林流动人口媒介使用、社会交往与城市融入研究.张宁 南京师范大学 2018
乡村媒介文化的社会再生产研究.秦红雨 西南大学 2018
新媒体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冀翠萍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党校 2018
“比较文本媒介”理论视阈下的文学跨媒介生产研究.钟雅琴 深圳大学 2018
全球媒介革命视野下的中国网络文学发生、发展及国际传播研究.邵燕君 北京大学 2018
当代中国新媒介文论话语建构研究.单小曦 杭州师范大学 2018
新疆兵团的媒介记忆及其社会框架研究.王霞 新疆大学 2018
中国青少年的艾滋病风险感知与媒介干预机制研究.张潇潇 暨南大学 2018
二十世纪《西游记》跨媒介改编创意研究.赵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8
媒介新变迁与新消费主义研究.石磊 西南交通大学 2018
新媒介场域下的青少年社群交往方式及其社会化影响研究.杨嫚 武汉大学 2018
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媒介话语研究.谢卓华 广西财经学院 2018
媒介融合视阈下编辑出版学学科发展理路研究.陈莹 吉林师范大学 2018
新疆少数民族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高山 石河子大学 2018
声音新媒介背景下的中国当代音乐研究.徐志博 上海师范大学 2018
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单小曦 杭州师范大学 2018
新媒介场域下的新闻生产惯习研究.王敏 西南大学 2017
媒介融合背景下西部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朱天 四川大学 2017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网络产业发展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研究.曾静平 湖南工业大学 2017
“媒介赋权”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的引导机制研究.袁爱清 江西师范大学 2017
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集团的组织重构研究.黄金 中国政法大学 2017
基于媒介融合的文学生活研究.王文捷 广东财经大学 2017
媒介信息对司法公正判断影响的认知传播学研究.徐剑 上海交通大学 2017
新媒介环境下灾害信息传播与媒体社会责任研究.高昊 南京师范大学 2017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我国网络剧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李星儒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7
老龄化的风险议题、媒介话语转型与“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研究.郭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 2017
欧盟媒介语境中的“一带一路”与提升我国对欧传播力研究.张莉 清华大学 2017
媒介传播中的简·奥斯丁意义再生产研究.张素玫 浙江传媒学院 2017
传播媒介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观念演变研究.孙易君 东南大学 2017
媒介场中基于文学主体的文学活动研究.赵玉 南京晓庄学院 2017
城乡媒介文化再生产研究.叶非 北方民族大学 2017
媒介融合时代视听内容生产研究.张国涛 中国传媒大学 2016
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的逻辑与范型研究.胡丹 南昌大学 2016
媒介融合深化背景下“数据驱动的新闻生产”之现状、趋势及支持生态系统研究.邓建国 复旦大学 2016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新型主流媒体的竞争力构建与评价研究.操慧 四川大学 2016
媒介化公共外交的机制与运用策略研究.赵鸿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
媒介形态变迁背景下的受众研究.陈静 浙江财经大学 2016
基于辩证法视角的媒介产业哲学建构研究.侯亚丁 浙江传媒学院 2016
媒介接触与使用对流动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王倩 山东师范大学 2016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媒介暴力及其话语研究.范红霞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6
近代中日文化沟通的“媒介者”内山完造研究.吕慧君 太原理工大学 2016
台湾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与政治认同研究.罗慧 厦门大学 2016
大学生网络公共传播行为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罗雁飞 郑州大学 2016
媒介融合视域下古琴艺术的当代传播研究.张艳 广州大学 2016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版权机制研究.黄先蓉 武汉大学 2015
网络时代“共意性社会运动”的媒介动员机制研究.郭小安 重庆大学 2015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人士媒介接触、使用与国家认同研究.封兴中 喀什师范学院 2015
政治与技术双重动因下的中国网络媒介形态演变机制研究.赵云泽 中国人民大学 2015
转型社会媒介寻租与政府规制研究(1978-2014).潘祥辉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中俄战略伙伴语境下媒介合作研究.张举玺 河南大学 2015
反腐败议题的中国媒介话语构建研究.刘怡 上海交通大学 2015
媒介融合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与博弈策略研究.张硕勋 兰州大学 2015
基于社交网络的青少年新媒介素养与公民责任意识培育研究.荣建华 武汉纺织大学 2015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参与建构全球媒介伦理的路径研究.牛静 华中科技大学 2015
中国足球媒介话语研究.刘桦楠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基于媒介融合的版权许可制度创新研究.彭桂兵 华东政法大学 2015
基于媒介融合的传媒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张振宇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媒介融合视域下编辑理论创新研究.段乐川 河南大学 2015
印刷媒介视阈下英国民族国家构建研究(15-17世纪).陈金锋 安徽大学 2015
当代媒介生态环境下增进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研究.李莹 深圳大学 2015
媒介融合环境中公益传播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研究.刘绩宏 东北师范大学 2015
“跨媒介文学”生产与传播研究.喻健 贵州民族大学 2015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研究.段鹏 中国传媒大学 2015
媒介融合背景下节目主持人传播力研究.苏凡博 广州大学 2015
媒介文化价值与实现机制研究.黎泽潮 安徽师范大学 2014
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中国学术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研究.许志敏 重庆社会科学院 2014
基于媒介产业之融合特征的一站式版权交易平台研究.于文 华东政法大学 2014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群体媒介素养提升研究.刘行芳 江苏师范大学 2014
党报在媒介新格局中的角色研究.王卫明 南昌大学 2014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电视剧的跨屏传播研究.张红军 南京大学 2014
“新新媒介”环境下的报纸发展趋势及转型研究.王君超 清华大学 2014
全球化背景下青年项目亚文化群体新媒介赋权行为及影响研究.孙黎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2014
西藏社会舆论与媒介引导力研究.张玉荣 西藏民族学院 2014
维吾尔族青少年媒介接触与国家认同的调查研究.张小刚 新疆医科大学 2014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文本叙事研究.冯宗泽 中国传媒大学 2014
武陵山片区农村媒介生态体系优化研究.徐晓红 吉首大学 201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诉求与媒介话语表达的互动研究.陈旭鑫 江西农业大学 2014
新媒介文学文本转型与功能研究.杨拓 江西师范大学 2014
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胡正强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以媒介融合推动新型传播体系的构建研究.宋建武 中国政法大学 2014
媒介话语在“个体化”社会背景中的文化价值构建研究.李敬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4
现代媒介与蒙古族现当代文学互动研究.王海梅 内蒙古大学 2014
微信与媒介生态环境建构研究.李林容 西南政法大学 2014
跨媒介叙事研究.李森 南京艺术学院 2014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的媒介责任及履行机制研究.张业安 上海体育学院 2014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媒介变迁与国家安全意识研究.南长森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20世纪视觉艺术中的媒介与观念.石炯 中国美术学院 2014
城市旧城改造中的媒介话语建构及引导研究.聂远征 湖北大学 2013
媒介转型与当代中国青年文学研究.董丽敏 上海大学 2013
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及其引导机制研究.李武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大众媒介与男性身份研究.吕鹏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3
网络文学的媒介转型研究.许苗苗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2013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研究.蔡雯 中国人民大学 2013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我国媒体政策与法律研究.李丹林 中国传媒大学 2013
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介生态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构建研究.章宁 中央财经大学 2013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媒介引导研究.张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中国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场域研究.周娟 长沙理工大学 2013
媒介、符号与中国文学流变研究.朱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3
晚清大众媒介与西方文化传播研究.孙文杰 武汉大学 2013
娱乐媒介对积极情绪体验的激发效应、机制及干预对策研究.刘宣文 浙江传媒学院 2013
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的现状、问题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王菁 成都理工大学 2013
残疾人媒介使用、参与及增权效果研究.胡杨玲 深圳大学 2013
百年中国文学与媒介的互动共生关系研究.叶世祥 温州大学 2013
电子媒介与文学关系研究.申载春 重庆三峡学院 2013
媒介融合的政策选择与规制体系研究.肖叶飞 安徽师范大学 2013
中国环境议题的媒介传播、效果、策略研究.孙少晶 复旦大学 2013
中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媒介融合问题与对策研究.梁小建 南开大学 2013
媒介融合下党报的全媒体发展研究.袁新洁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清末政府报刊媒介管理研究.李卫华 厦门大学 2013
媒介时代的公民教育:基于媒介批判的立场.班建武 北京师范大学 2012
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郑素侠 郑州大学 2012
大众媒介中的大龄女青年形象及其传播效果研究 .李琦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2
社会媒介化态势下的道德风险研究 .郑根成 浙江财经学院 2012
媒介时代的公民教育:基于媒介批判的立场.班建武 北京师范大学 2012
电视艺术、技术与媒介文化价值研究.潘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传播研究.张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2
中国大众媒介法体系化研究 .魏庸征(永征)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2
创建英语作为媒介语的环境对中国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 .丁鹏 西交利物浦大学 2012
新疆锡伯族跨文化传播中的媒介使用与社会认知研究 .王晓江 新疆大学 2012
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郑素侠 郑州大学 2012
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人物报道转型研究.盛芳 衡阳师范学院 2011
贝克特文学叙事多元艺术媒介研究.张士民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1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受众媒介素养调查和媒介教育体系建构.郭丽华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11
“三网融合”背景下老年群体媒介诉求与满足策略的实证研究.盖龙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2011
媒介化时代的美学问题研究.杨光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1
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我国财经媒体传播影响力策略研究.吴玉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2011
“三网融合”对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管理体制与监管机制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杨明品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 2011
媒介融合时代的传媒规制政策研究.肖赞军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1
媒介事件镜像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策略研究.王琰 华侨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2011
大众媒介对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杨靖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011
德里罗的小说与当代美国媒介文化.周敏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媒介社会学视野下的人物报道转型研究.盛芳 衡阳师范学院 2011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报业发展趋势研究.王学成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2010
中国主流媒体的媒介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2003-2012).高金萍 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系 2010
全媒体时代我国视听障碍群体的媒介使用与满足研究.潘祥辉 浙江传媒学院 2010
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研究.单小曦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0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胡友峰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2010
当代电子媒介的审美文化逻辑研究.李勇 河南大学 2010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大众媒介化研究.殷志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2010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传媒发展对策研究.石磊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0
文化产业的媒介品牌与创意发展战略研究.常凌翀 西藏民族学院 2010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传媒法规与伦理研究.王军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2010
流动儿童的媒介使用及其社会融合影响研究.庄曦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0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战略转型研究.杨伟光 中国传媒大学 2010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影视发展趋势和政策引导研究.庞井君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 2010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大众媒介化研究.殷志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2010
西北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身份识别及媒介动员策略研究.刘涛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2010
媒介化社会中的少数民族村寨文化转型研究.孙信茹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 2010
国家文化产业战略视野中的媒介品牌建设研究.沈鲁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舞蹈与表演系 2010
北京奥运会媒介文化遗产研究.张江南 武汉体育学院 2009
媒介融合时代的报纸网站内容创新和盈利模式研究.邓建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009
为盈利诉求与公共利益的平衡求解:媒介商业化的陷阱与出路.商建辉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09
新媒体时代媒介产品传播方式的变革--以电视转型为基点的实证研究.雷蔚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09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媒介形象流变研究.董小玉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2009
新媒体时代媒介产品传播方式的变革--以电视转型为基点的实证研究.雷蔚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09
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张兵娟 郑州大学 2009
“十七年”时期女性媒介形象研究.韩敏 西南大学 2008
新媒介和传统媒介融合研究--以媒介生产融合为例.严三九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2008
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媒介生态为研究视域.陈立生 同济大学 2008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马中红 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08
新闻传媒与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研究——基于媒介素养和“知沟”假设研究.唐嘉庚 云南财经大学 2008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信息媒介接触状况研究.佘玉梅 云南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8
新媒体与传统媒介融合研究--媒介融合建构新的舆论空间.林晖 上海财经大学 2008
数字媒介信息传播引发的集合行为及其防范.白寅 中南大学文学院 2008
数字媒介信息传播引发的集合行为及其防范.白寅 中南大学文学院 2008
“跨媒介艺术”: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多媒介和跨学科现象研究.庄维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儿童媒介识读能力和介入策略研究.刘宣文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2007
受众的社会分化与社会认同重建:基于电视媒介的研究.邢虹文 上海大学 2007
影像数字化的历史沿革与媒介功能研究.李兴国 中国传媒大学 2007
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知识交流评价方法研究.余锦凤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06
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研究.欧阳友权 中南大学文学院 2006
欧盟媒介政策与法规研究.王怡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2006
科学发展观与大众媒介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仇学英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2006
大众传播媒介对新疆现代文化的影响.李中耀 新疆财经学院 2005
媒介话语:语言与意识的博弈.姜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2005
媒介行为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孟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2004
完善我国媒介消费投诉的受理机制.宋小卫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200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青少年媒介教育研究.赵斌 北京大学 2003
传播媒介对“三农”的作用及指标体系研究.方晓红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
媒介认识论研究.胡潇 广州大学 2003
故事与媒介.曲春景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2003
现代媒介传播行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调适.阿斯买·尼亚孜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 2002
网络与传统媒介在新闻宣传方面的比较.刘九洲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2002
媒介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李本乾 上海交通大学 2002
媒介批评学研究.李岩 浙江大学新闻学院 2000
新时期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学研究.初广志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1999
苏南农村大众媒介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方晓红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999
电视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研究.风笑天 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1999
传播媒介集团化研究.李欣雁 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1999
面向21世纪的三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结构和布局研究.孟建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 199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1994
与"媒介"相关的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数量共222项,其中2019年立项26项,2018年立项22项,2015年立项20项,2020年立项19项,2010年立项19项,2012年立项17项,2009年立项17项,2022年立项15项,2011年立项15项,2014年立项13项,2021年立项12项,2013年立项12项,2017年立项8项,2016年立项7项;立项项目中,125项属于青年项目,64项属于规划项目,18项属于青年基金项目,8项属于规划基金项目,1项属于自筹项目,1项属于重大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题目:
媒介融合背景下儿童数字绘本的交互叙事研究.姚佩 江西理工大学 2022
再媒介化语境下电影形态变迁研究.黄天乐 中国传媒大学 2022
互联网环境下纪录片的跨媒介叙事研究.幸小利 重庆邮电大学 2022
克拉里与当代艺术媒介理论的技术转向研究.赵乔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2
“中国制造”在德国的媒介与社会建构研究.方帆 厦门大学 2022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交媒介使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化研究.马燕 广西财经学院 2022
媒介素养的测量维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孔泽鸣 海南大学 2022
媒介融合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空间系统建构研究.李红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2
性别研究视野下中国网络文学的跨媒介叙事与传播效果研究.江涛 汕头大学 2022
5G时代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介使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路径研究.李燕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22
基于超真实媒介理论的数字视觉影像拟真表达研究.诸佳 浙江科技学院 2022
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机制研究.李洪岩 吉林师范大学 2022
媒介数字化转型下网民群体的阶层分化与阶层再造研究.程海威 中南大学 2022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媒介形象与社会认可研究.韦妙 湖北工业大学 2022
青少年媒介沉迷的负面效应测度及防范对策研究.卞青 广州商学院 2022
报刊媒介下晚清翻译的近代特征与转型研究.卢明玉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新媒介技术环境下中国网络文学译介模式研究.李彦 云南师范大学 2021
法国戏剧经典在中国的跨媒介传播与跨文化阐释.徐欢颜 西南大学 2021
媒介变革语境下当代电影理论的“现象学转向”研究.李坤 河南大学 2021
社交媒介在农村留守儿童积极社会化过程中的中介化机制研究.殷文 南京林业大学 2021
基于深度融合的媒介化城市治理体系研究.史文静 宁波大学 2021
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青年的数字媒介实践研究.周孟杰 长沙学院 2021
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介依赖及其矫正机制研究.赵红勋 河南大学 2021
马克思主义媒介技术观研究.吴璟薇 清华大学 2021
健康中国背景下控烟宣教的媒介动员及助推策略研究.马旭 武汉纺织大学 2021
技术哲学视域下的视听媒介进化研究.高红波 河南大学 2021
长三角地区乡村文创产业数字媒介的适老化研究.许悦 南京工程学院 2021
新媒体语境下戏曲文化的跨媒介叙事与传播研究.王玉坤 山西传媒学院 2020
“医疗众筹”新媒介实践的行动逻辑与引导路径研究.李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20
我国公民器官捐献的媒介动员框架及效果提升研究.陈丽娟 中南民族大学 2020
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图书馆媒介形象流变与建构研究.张新兴 广州大学 2020
数字媒介场域下知识流动与大学生学习范式转型互惠关系模式探究.齐艳杰 河北师范大学 2020
基于人工智能的老年媒介契约失灵信息成因及检测研究.吴静 青岛科技大学 2020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介仪式传播研究.邓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0
内在虚拟身体与媒介环境之间规范性作用的哲学研究.苏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
影像媒介的时间性及其在话语建构中的价值研究.王诗秒 西南石油大学 2020
胡塞尔传播与媒介思想研究.王颖吉 同济大学 2020
晚清媒介形态史研究(1815-1911).周光明 武汉大学 2020
媒介事件的公共记忆及其机制研究.李红涛 浙江大学 2020
代际“媒介观”差异与演进机制研究.曲慧 北京师范大学 2020
网络社群中非理性社会行动的媒介动员机制及引导路径研究.徐敏 东华大学 2020
数字社区媒介与乡村公共文化传播模式转型研究.牛耀红 西安交通大学 2020
社区新媒介对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及提升路径研究.于淼 青岛理工大学 2020
媒介场域视角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嬗变与重构研究.敖永春 重庆邮电大学 2020
媒介伦理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载体及机制研究.袁勋 湖北大学 2020
信息化背景下社交媒介使用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对策研究.王丽 青岛科技大学 2020
3R视角下视觉艺术的媒介与观念研究.李天 厦门大学 2019
新媒介环境下的消费主义与城市新生代群体社会适应研究.方玲玲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9
大众媒介变革视域下社会思潮引领研究.陈涛 西南大学 2019
动态图形设计的视觉语言与媒介功能研究.李翔 四川大学 2019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奇幻电影类型研究.吴匀 江苏师范大学 2019
互联网时代风险感知的媒介作用机制与风险沟通研究.余红 华中科技大学 2019
媒介视域下宋代的政治传播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徐燕斌 武汉理工大学 2019
城市少数民族社区媒介使用与话语表达研究.张妤玟 西北大学 2019
我国学术期刊与社交媒体媒介融合效果评价研究.赵文青 江苏大学 2019
新媒体语境下中国老人媒介身份建构的伦理语用学研究.景晓平 南京理工大学 2019
媒介融合机制构建与新世纪文学生产研究.刘莹 湖南大学 2019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文学思潮研究——以报刊媒介为中心.杨一丹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9
农民经纪人市场、信息媒介与乡村经济振兴研究.夏晓兰 四川农业大学 2019
数字化媒介场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能力建设研究.伍志燕 贵州师范大学 2019
媒介社会中体育文化的话语表征、变迁和治理研究.郭远兵 武汉体育学院 2019
信息协同视角下基于可视化媒介的智慧应急响应交互行为研究.马晓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
跨媒介叙事学视角下的“故事世界”研究.张新军 湖北医药学院 2019
媒介记忆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研究——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为例.李檄 红河学院 2019
新时代新社会阶层的媒介素养与政治认同研究.张伟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19
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媒介接触研究.郭小良 延安大学 2019
疫苗事件中的媒介叙事与社会记忆研究.邹霞 重庆大学 2019
欧陆媒介社会学理论史研究.戴宇辰 华东师范大学 2019
社交媒介语境下精神疾病污名化话语的网络传播与干预机制研究.李耘耕 上海财经大学 2019
人工智能背景下媒介伦理及技术规范建构研究.李志敏 暨南大学 2019
社交媒体时代香港本土派青年的媒介行动研究.林仲轩 中山大学 2019
阿拉伯政治冲突的符号化与媒介化趋向研究.廉超群 北京大学 2019
媒介间性视域下电影与游戏融合发展研究.王珺 常州工学院 2018
新媒介环境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传播研究.宋素红 北京师范大学 2018
博物馆IP的媒介化研究.谢征 湖南理工学院 2018
对广东媒介改革报道的新闻话语研究(1978-2018).庄向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8
“中国梦”的媒介建构研究:议程设置、话语表达与路径优化.陈万怀 浙江万里学院 2018
互联网媒介域的媒体创新与规制研究.龚彦方 中山大学 2018
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的移动互联网媒介体验研究.张纾舒 成都理工大学 2018
行动主义框架下的技术与媒介互动:ICT精英的媒介行动研究.曹小杰 中山大学 2018
数字时代的媒介记忆理论研究.宋嘉伟 南京理工大学 2018
影视镜像中农民工媒介形象新变研究.姚永明 盐城师范学院 2018
中国未来国际传播策略研究:基于中国方案的媒介化协商历史考察(1978-2017).陆佳怡 中国传媒大学 2018
基于影视媒介表征的旅游地符号空间建构机制研究.郝小斐 中山大学 2018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工子女媒介素养协同教育研究.刘福利 东北农业大学 2018
媒介生态下提升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问题研究.林凤英 五邑大学 2018
移动互联网媒介下的共享单车供需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胡畔 南京农业大学 2018
媒介融合视域下学术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王维朗 重庆大学 2018
“后真相”语境下新闻事实核查与媒介功能调适研究.赵立兵 重庆文理学院 2018
新时代媒介场景下的农村社会关系嬗变研究.刘展 华东政法大学 2018
基于中日两国个案的“环境运动-媒介-环境公民身份”三者运行模式及保障机制研究.严梦思 宁波大红鹰学院 2018
滇川藏毗连地区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化传播的实证研究.阮艳萍 云南师范大学 2018
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电影的跨媒体叙事发展研究——基于中美比较视角.杨成 浙江科技学院 2018
改革开放40年来大众媒介与社会思潮传播研究.李明德 西安交通大学 2018
网络媒介审判中权力话语边界的隐性调控机制研究.毛延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
新材质媒介在中国当代水彩艺术创作中的研究与实践.李凡璠 浙江理工大学 2017
学术期刊媒介融合中网络出版机制、评价方法及政府规制.孟耀 东北财经大学 2017
媒介融合对新闻边界工作影响的研究.尹连根 深圳大学 2017
“中国形象”他塑的德语媒介话语逻辑研究.李彬 南京大学 2017
媒介融合时代综艺节目的价值观传播研究.刘琛 湖南大学 2017
东北日系报纸与另类殖民叙事的媒介建构(1905-1945).马嘉 浙江万里学院 2017
双向跨域传播与孔子学院媒介形象的多重性.李蓉 浙江工商大学 2017
“十七年”媒介空间的“人民文艺”建构研究.吴国如 江西科技师范大 2016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数据新闻生产与传播策略研究.孟笛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风险媒介化下环境污染型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传播扩散及其治理机制研究.张长征 河海大学 2016
民族复兴语境中的媒介偶像创新性建构研究.尹金凤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生产的社会学分析.王海燕 深圳大学 2016
新媒介影像传播与文化创新研究.杜志红 苏州大学 2016
移动互联环境下我国媒介素养的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李金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6
当代欧美媒介批判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李勇 河南大学 2015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的偏差及其重塑研究.廖志坤 湖南师范大学 2015
当代中国语境下的体育、媒介与文化.杨剑锋 上海体育学院 2015
体育赛事与传播媒介的共生运营研究.刘丽娜 辽宁师范大学 2015
媒介形态嬗变与出版方式创新.王华生 河南大学 2015
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教育目标转型与路径选择研究.宋万林 湖州师范学院 2015
传播技术路径下的中国大众媒介变迁史研究.李煜 中国传媒大学 2015
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传媒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师岚 东北财经大学 2015
隐秘仪式与媒介在场:贺州瑶族度戒仪式传播研究.陶俊伟 贺州学院 2015
知青影像的媒介文化价值与传播策略研究.吴金娜 绥化学院 2015
主流媒体中的新疆文化媒介景观及其提升研究——以央视为研究对象.王月 伊犁师范学院 2015
媒介融合进程中的新闻叙事研究.黄海燕 宜春学院 2015
媒介融合度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苏书杰 长安大学 2015
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生产的多元话语研究.徐桂权 中山大学 2015
西北回族穆斯林媒介形象建构研究.马可 西安石油大学 2015
网络媒介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研究.何红连 西南大学 2015
网络媒介审判与网民媒介素养.孙鹏飞 安徽新华学院 2015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建构的媒介传播策略研究.王忠国 昌吉学院 2015
基于媒介生态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徐曼 南开大学 2015
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美育研究.刘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15
媒介融合背景下多模态新闻语篇评价策略研究.张欢雨 常熟理工学院 2014
圣物、媒介、艺术:藏族家庭佛堂图像的多重阐释.葛俊芳 兰州大学 2014
社会化媒介中维吾尔族群体身份认同表达与建构研究.卢晓华 新疆大学 2014
媒介全球化语境下建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传播生态研究.葛耀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4
媒介道德恐慌及其治理研究.邱杰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014
媒介化社会对大学生性行为特征及性观念影响的研究.王宇航 浙江财经大学 2014
人类表演学与媒介建构研究.刘强 宁波大红鹰学院 2014
版画作为艺术治疗的媒介研究.张亚敏 武汉理工大学 2014
传统版画创作与数码新媒介的结合在设计实践中的关系研究.黄俊 武昌理工学院 2014
苏州古城旅游意象媒介表征及其协同更新研究.周永博 苏州大学 2014
学习型社区媒介环境建设研究.郭桂英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4
回归童真:新媒介环境下我国儿童电视的节目创新及绿色传播研究.何明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大众媒介风险放大的危害及其控制研究.全燕 长沙学院 2014
网络媒介泛性化对青少年性价值观影响的实证研究.李永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3
维吾尔族大学生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的实证研究.张小刚 新疆医科大学 2013
十年来网络事件的发生机制:诱因、政府与媒介.钟智锦 中山大学 2013
媒介规制融合的中国困境与路径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黄玉波 深圳大学 2013
邻避型环境抗争行动的媒介动员与传播:基于多案例的比较研究.白红义 复旦大学 2013
媒介融合背景下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政治参与——路径与对策研究.张帆 复旦大学 2013
转型背景下环境邻避冲突与大众媒介关系研究.覃哲 广西大学 2013
香港青年的媒介使用与国家认同——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视角.唐佳希 华南师范大学 2013
媒介融合背景下西方传媒规制制度理性与实践.张文锋 玉林师范学院 2013
基于语料库的“农民工”媒介话语考古及身份生产研究.赵凌 浙江传媒学院 2013
新闻媒介与英国内战进程研究.蒋焰 武汉大学 2013
以微博为媒介的网络集体行动研究.蔡前 江西财经大学 2013
权利的媒介救济——新媒体时代纠纷解决的媒介化范式研究.李立景 广西民族大学 2012
现实关怀与职业意识:清末民初知识分子与媒介批评研究.胡丹 南昌大学 2012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数字品牌建设.张佰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2
媒介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机制研究.郑宇丹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胡正强 南京理工大学 2012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微学习”模式及实现机制研究.杜智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2
青少年手机沉迷的形成、预警与反转机制研究--媒介依赖的视角.莫梅锋 湖南大学 2012
媒介话语、权力与资本的联动与角力:五四时期上海报纸副刊场域研究.吴静 华南师范大学 2012
融合媒介的空间特性与新闻影响力生成扩散研究.陈长松 淮阴师范学院 2012
媒介融合中学术期刊转型的适应机制研究.梁小建 南开大学 2012
中国城市遗产保护领域公共商议的媒介化特征与影响.陶文静 上海政法学院 2012
全媒体时代政府管理者的媒介素养研究——基于四川省政府管理者的媒介素养调研.刘路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理论研究:一种传播思想史的视角.刘晗 武汉大学 2012
主导性媒介范式变迁与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研究.焦素娥 信阳师范学院 2012
媒介规制论-改革开放后我国传媒业规制制度变迁与实践.史征 浙江传媒学院 2012
媒介空间与城市化进程:1978年以来的城市想象与城市定位.韩素梅 浙江工业大学 2012
中国农村的媒介使用与社会变迁——以河南L村为例.张世海 安阳师范学院 2012
媒介与老年人精神慰藉:基于日常生活建构的视角.殷文 南京审计学院 2011
多元文化背景中新疆南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及教育研究.解庆锋 塔里木大学 2011
基于公民教育视域的全民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陈晓慧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边疆民族地区网络媒介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研究.马强 内蒙古大学 2011
城市抗争型公共事件的议题呈现与媒介生态.张宁 中山大学 2011
融合背景下的电信媒介发展研究.聂莉 广东金融学院 2011
新媒介与中国农民致富的实证研究.史梁 合肥工业大学 2011
大众传媒在中国现代化转型期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以珠三角外来务工人员媒介使用为例.陈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媒介事件”与转型期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陈奕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2011
艾滋患者媒介框架与社会距离感的实证研究.蒋宁平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媒介传播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受众国家认同研究——基于托台村民族志调查.金玉萍 新疆大学 2011
转型期我国贪腐新闻的媒介社会学研究——基于新闻语料、新闻生产及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李东晓 浙江大学 2011
媒介生态史观:关于建构中国新闻史主体性话语的方法论研究.阳海洪 湖南工业大学 2011
第二媒介时代视阈中的“80后”文学研究.石培龙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转型”研究.黎杨全 孝感学院 2011
家庭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研究.卢锋 南京邮电大学 2010
媒介建构环境下的意义理论研究.江根源 浙江工业大学 2010
媒介融合时代的传媒规制研究.肖赞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中国化媒介批评教材体系创新.郝一民 上海大学 2010
大众传播媒介对民俗体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李鹏 天津体育学院 2010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出版企业版权战略研究.王志刚 河南大学 2010
媒介融合理论与数字报业发展战略.郜书锴 河南理工大学 2010
基于媒介地理学视角的旅游地形象研究:表征,权力与发展.刘丹萍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黄河上游藏区社会变迁中的媒介角色研究.张硕勋 兰州大学 2010
新媒介环境下新农村建设宣传的媒介认同研究.吴志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电视媒介盈利的品牌延伸机制、路径与模式研究.刘华军 山东财政学院 2010
论媒介研究中的场域范式.张斌 上海大学 2010
协商与仪式:基于网络媒介的政府传播研究.王静 天津大学 2010
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认同危机的媒介考察与对策研究.杨嫚 武汉大学 2010
四川省康巴地区和谐媒介生态与舆论环境构建研究.李谢莉 西南民族大学 2010
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杨靖 长安大学 2010
媒介素养与性别意识重建.凌菁 中南大学 2010
当代媒介转型中的传播规范问题研究.张军华 广东商学院 2010
媒介文化思潮与当代文学观念.刘坚 吉林大学 2010
大众媒介在风险沟通中的角色定位及效用分析.张涛甫 复旦大学 2009
媒介生态优化与和谐乡村构建——基于武陵民族地区文明乡村建设的研究.杨光宗 湖北民族学院 2009
和谐社会构建下网民的媒介素养对舆论监督水平的影响研究.党静萍 西安交通大学 2009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法研究.高晓虹 中国传媒大学 2009
我国媒介监督与司法公正问题研究.姚广宜 中国政法大学 2009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廖圣清 复旦大学 2009
媒介融合与传播规制变革.陈映 广东金融学院 2009
从偶像丧失到角色颠覆——媒介化社会大学生对媒介角色认知与评价的社会学解读.刘晓慧 广西大学 2009
失地农民媒介认知与功效研究——以珠三角的调查为基础.丁玲华 华南农业大学 2009
媒介文化的批判理论研究.曾一果 苏州大学 2009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媒介公共领域建构研究.张晓静 武汉科技学院 2009
中国媒介寻租现象研究--一种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潘祥辉 浙江传媒学院 2009
进城务工人员媒介素养研究.陈继静 中国人民大学 2009
走向一种媒介文化理论---约翰.费斯克的文本、受众、体验思想研究.陆道夫 南方医科大学 2009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胡友峰 温州大学 2009
媒介、政治与城市社会空间——“左联”的组织传播研究.张大伟 复旦大学 2009
视频媒介环境中年幼儿童的学习.郭力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微信登录查看完整版分析结果

查看完整详细报告请关注“选题宝”↓↓↓

推荐报告
Title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Title
查看失败
非常抱歉,您的余额不足,请充值后再查看,谢谢合作
去充值

不享受套餐优惠

购买后在我的已购内容中查看
当前余额:金币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