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政治、法律 >

关于网络犯罪的选题分析报告

生成 | 每月更新,敬请关注
主题概览
1. 研究动态
下图是"网络犯罪"2010年至今的研究趋势。
2010年以来,发文较多的学者是:于志刚(22篇),郭旨龙(7篇),熊波(6篇),靳高风(6篇),孙道萃(6篇),刘艳红(6篇),刘宪权(5篇),阎二鹏(5篇),陈洪兵(5篇)。下图是作者合作网络图。
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东南大学法学院(19篇),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19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6篇),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15篇),武汉大学法学院(14篇),北京大学法学院(12篇),中国政法大学(12篇),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11篇),清华大学法学院(10篇),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9篇)。
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篇),《法律适用》(21篇),《政治与法律》(20篇),《中国刑事法杂志》(20篇),《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1篇),《人民论坛》(10篇),《河北法学》(9篇),《比较法研究》(9篇),《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9篇),《法学论坛》(8篇)。
2. 历年研究发展态势变化
近年来的新兴研究主题包括:
发文较多的学者成果
1. 于志刚 中国政法大学
论文成果:
中国网络犯罪的代际演变、刑法样本与理论贡献 2019
我国网络犯罪发展及其立法、司法、理论应对的历史梳理 2018
网络空间中犯罪预备行为的制裁思路与体系完善——截至《刑法修正案(九)》的网络预备行为规制体系的反思 2017
青年刑法学者要有跟上时代步伐的激情和责任——20年来网络犯罪理论研究反思 2017
共犯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探索与理论梳理——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立法定位为角度的分析 2017
网络空间中犯罪帮助行为的制裁体系与完善思路 2016
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类型化与制裁思路 2016
中国互联网领域立法体系化建构的路径 2016
网络“空间化”的时代演变与刑法对策 2015
缔结和参加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中国立场 2015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与中国法律应对——基于100个随机案例的分析和思考 2015
网络犯罪的发展轨迹与刑法分则的转型路径 2014
网络思维的演变与网络犯罪的制裁思路 2014
全媒体时代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制裁思路 2014
“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 2014
信息时代犯罪定量标准的体系化构建 2014
网络犯罪的代际演变与刑事立法、理论之回应 2014
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制裁思路 2014
网络、网络犯罪的演变与司法解释的关注方向 2013
“信息化跨国犯罪”时代与《网络犯罪公约》的中国取舍——兼论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理念重塑和规则重建 2013
“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 2013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数据的财产化与刑法保护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犯罪记录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研究》(17ZDA132)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39)“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12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
中国法学会重点委托课题(CLS[2016]ZDWT07)“防范和打击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研究”
2012年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全球信息化环境中的新型跨国犯罪研究”(12SFB2025)阶段性成果
2016年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重点委托课题“防范和打击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研究”(CLS[2016]ZDWT0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刑法修正的理论模型与制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6ZDA060)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39)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项目号12JZD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2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12JZD039)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2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12JZD039)的部分成果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2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项目号:12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2. 郭旨龙 中国政法大学
论文成果:
中国刑法何以预防人工智能犯罪 2020
网络中立行为犯罪化的反思与重构——以英美的理论和实务为比较 2020
“行政处罚后又实施”入罪的限缩性司法适用 2020
网络恐怖活动犯罪与中国法律应对——基于100个随机案例的分析和思考 2015
网络犯罪共犯行为的正犯化与定量评价 2014
“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 2014
信息时代犯罪定量标准的体系化构建 2014
负责及参与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39)“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2JZD03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据开放的刑法边界研究”(17CFX022)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数据开放的刑法边界研究”(17CFX0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
2012年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全球信息化环境中的新型跨国犯罪研究”(12SFB2025)阶段性成果
国家留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
2012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信息时代网络法律体系的整体建构研究”(项目号12JZD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 熊波 西南政法大学
论文成果:
网络违法信息传播次数作为入罪标准的困境与出路——基于186份刑事裁判文书和相关司法解释的思考 2020
网络犯罪的特质性与立法技术——基于“双层社会”形态的考察 2020
信息网络刑法立法类型化的症结与化解——基于信息网络犯罪技术性差异的考量 2019
信息网络犯罪构成要件并行类型化的模式提倡——基于犯罪行为类型化缺失的考察 2019
利用信息网络犯罪行为二元形态的教义解读 2018
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的治理逻辑与刑法转向——基于人工智能犯罪与网络犯罪的类型差异 2018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罚退出机制的价值确立与实践运行研究”(17XFX009)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刑法立法方法研究”(16SFB1004)的阶段性成果
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创新项目“人工智能情报反恐的应用机制与实践运行”(王文娟主持,编号为2018XZXS-04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法学会201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人工智能立法研究”(CLS(2019)Y02)
中国法学会201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人工智能立法研究”(项目编号:CLS(2019)Y02)的阶段性成果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前置程序型刑法规范的实践面向研究”(CYB19126)
中国法学会2017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实证研究”(CLS(2017)C24)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科技刑法技术性立法机制研究”(2018XZXS-137);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科研创新博士项目“人工智能刑事风险的立法规制模式研究”(2018-RGZN-XS-BS-03)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罚退出机制的价值确立与实践运行研究”(陈伟主持,编号为17XFX009)的阶段性成果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人工智能刑事风险治理问题研究”(CYS18182)
2019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博士项目“前置程序型刑法规范的实践面向研究”(熊波主持,编号为CYB1913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刑罚退出机制的价值确立与实践运行研究”(17XFX0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刑罚退出机制的价值确立与实践运行研究”(17XFX009)
4. 靳高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论文成果: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犯罪形势变化与趋势——2020—2021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与预测 2021
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国犯罪形势变化与趋势——2019—2020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与预测 2020
2016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及2017年预测 2017
2014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与2015年预测 2015
2013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及2014年预测 2014
2012年中国犯罪形势与刑事政策分析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当前中国犯罪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JKF0211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项目“社会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与方式”(2020SZQH19)阶段性成果
5. 孙道萃 北京师范大学
论文成果:
虚假广告犯罪的网络化演变与立法修正思路 2018
97刑法典颁行20年的基本回顾与完善展望 2018
网络平台犯罪的刑事制裁思维与路径 2017
网络直播刑事风险的制裁逻辑 2017
网络安全刑事保障的体系完善与机制构建 2017
网络犯罪治理的基本理念与逻辑展开 2017
负责及参与基金:
作者主持的司法部中青年课题“网络犯罪的立法回应与刑法知识转型”(项目编号16SFB302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项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探索完善与改革展望”(批准号:2017M610783)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课题“检察机关保障网络安全机制研究”(GJ2016D41)
司法部中青年课题“网络犯罪的立法回应与刑法知识转型”(批准号:16SFB3020)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课题“检察机关保障网络安全机制研究”(批准号:GJ2016D41)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课题“检察机关保障网络安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J2016D41)阶段性成果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课题“检察机关保障网络安全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GJ2016D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司法部中青年课题“网络犯罪的立法回应与刑法知识转型”(16SFB3020)
作者主持的司法部中青年课题“网络犯罪的立法回应与刑法知识转型”(项目批准号:16SFB3020)
6. 刘艳红 东南大学
论文成果:
Web3.0时代网络犯罪的代际特征及刑法应对 2020
网络犯罪的刑法解释空间向度研究 2019
网络时代刑法客观解释新塑造:“主观的客观解释论” 2017
象征性立法对刑法功能的损害——二十年来中国刑事立法总评 2017
网络犯罪帮助行为正犯化之批判 2016
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 2016
负责及参与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820015)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131)暨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把握互联网‘最大变量’核心问题研究”(14ZD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刑法出罪机制问题研究”(15YJA820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成果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003)“把握互联网’最大变量’核心问题研究”
作者参与的东南大学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团队负责的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诉讼全流程的一体化便民服务技术及装备研究”(2018YFC0830200)的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820015)“刑法出罪机制问题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003)
社科基金立项情况
与"网络犯罪"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共8项,其中2020年立项2项,2019年立项2项,2021年立项1项,2018年立项1项,2016年立项1项,2000年立项1项;立项项目中,5项属于一般项目,1项属于无,1项属于青年项目,1项属于重大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题目:
社会数字化转型条件下新型网络犯罪治理研究.金诚 浙江警察学院 2021
全球网络犯罪法律规则制定与中国方案研究.李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网络犯罪治理对策研究.叶良芳 浙江大学 2020
新型网络犯罪对传统刑事法理论的突破与应对研究.阎二鹏 海南大学 2019
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刘灿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9
信息时代网络犯罪立法理念与模式转型研究.高艳东 浙江大学 2018
社会工作介入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治理机制研究.王金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6
网络犯罪及其治理.石英 辽宁大学法学院 2000
与"网络犯罪"相关的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数量共7项,其中2019年立项2项,2022年立项1项,2021年立项1项,2020年立项1项,2015年立项1项,2010年立项1项;立项项目中,4项属于青年项目,2项属于青年基金项目,1项属于规划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题目:
网络犯罪刑法理论范式的体系化变革研究.金鸿浩 北京化工大学 2022
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刑事制裁规范体系研究.胡宗金 中国海洋大学 2021
德国网络犯罪防控机制的实效化路径研究.张婷 中国政法大学 2020
网络犯罪追诉中的证据规则研究.王志刚 重庆邮电大学 2019
网络犯罪国际法规则制定的推进策略研究.李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
网络犯罪电子数据证据适用规则研究.郭金霞 中国政法大学 2015
网络犯罪公约与我国反网络犯罪立法的完善.韩瑞丽 华东政法大学 2010
微信登录查看完整版分析结果

查看完整详细报告请关注“选题宝”↓↓↓

推荐报告
Title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Title
查看失败
非常抱歉,您的余额不足,请充值后再查看,谢谢合作
去充值

不享受套餐优惠

购买后在我的已购内容中查看
当前余额:金币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