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关于旅游的选题分析报告
于生成 | 每月更新,敬请关注主题概览
1. 研究动态
下图是"旅游"2010年至今的研究趋势。
2010年以来,发文较多的学者是:黄震方(79篇),陆林(73篇),孙九霞(71篇),冯学钢(53篇),保继刚(48篇),梁玥琳(43篇),明庆忠(40篇),白凯(39篇),刘家明(36篇),郑向敏(35篇)。下图是作者合作网络图。
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中山大学旅游学院(325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56篇),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180篇),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179篇),华侨大学旅游学院(166篇),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165篇),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163篇),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159篇),四川大学旅游学院(140篇),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119篇)。
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有:《旅游学刊》(1955篇),《农业经济》(773篇),《经济地理》(524篇),《社会科学家》(461篇),《贵州民族研究》(400篇),《旅游科学》(351篇),《地域研究与开发》(347篇),《生态经济》(347篇),《人文地理》(333篇),《商业经济研究》(331篇)。

发文较多的学者成果
1. 黄震方 南京师范大学
论文成果:
“路学”视角下公路交通对旅游地的影响维度与机制研究 2021
江苏省高速公路流与景区旅游流的空间关联及其耦合路径 2021
高铁对区域旅游“时空压缩”效应的测度与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2021
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2020
长三角城市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及补偿机制 2020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 2020
游客慢文化感知维度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高淳国际慢城为例 2020
旅游地三元空间交互理论模型建构 2020
乡村旅游地文化胁迫类型、格局与机理研究——以苏州东山镇为例 2020
旅游与竹地摩梭人“家”空间的多维生产及身份认同建构 2020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旅游地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模式——以新浪微博签到数据为例 2019
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雾霾对中国城市旅游流影响的空间效应 2019
“主客”对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感知维度及影响效应——以苏州金庭镇为例 2019
中国旅游研究的本土化与乡村旅游的学术实践 2019
胁迫视角下乡村旅游地文化影响研究进展与框架构建 2019
旅游体验前后日常环境行为对具体地点环境行为的影响——以大学生黄山旅游体验为例 2019
微博签到大数据中旅游景区客流波动特征分析——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2018
基于在线预订数据分析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2018
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跃迁及其趋同研究 2018
中国大陆省际旅游效率时空演化及其俱乐部趋同研究 2018
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研究:学术争鸣与研究方向 2018
绩效视角下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时空动态及耦合关系——以泛长江三角洲为例 2018
苏南地区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 2018
浙江省县域旅游效率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2018
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研究进展 2017
基于机器学习的南京市旅游地个性及其文化景观表征 2017
水乡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昆山市周庄、锦溪、千灯古镇为例 2017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在他乡与故乡之间 2017
迁移中的记忆与乡愁: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 2017
苏南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优化对策研究——以昆山市周庄、锦溪、千灯古镇为例 2017
价值观与旅游消费行为关系研究进展与启示 2017
浙江省县域入境旅游时空跃迁特征及驱动机制 2016
中国大陆入境旅游产业结构时空格局演化及类型划分 2016
近30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周期波动特征及影响机制 2016
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特征与影响机制——以苏南地区为例 2016
基于总体态度中介变量的事件旅游影响居民感知与支持行为研究——以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为例 2016
不同时间尺度周期的旅游客流量波动特征研究——以西藏林芝市为例 2016
旅游地景观传播中“知识沟”及其成因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绍兴县大香林风景区为例 2016
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 2016
旅游地居民文化保护行为影响机制研究——以周庄古镇为例 2016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际旅游增长的趋同与趋异研究 2015
古镇旅游地废弃物的环境影响研究——以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周庄、锦溪、千灯为例 2015
文化旅游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 2015
文化旅游地空间生产背景下居民社会空间感知模型与实证研究——基于对周庄古镇的调查 2015
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 2015
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及其分解效率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的分析方法 201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2015
旅游城镇化背景下古镇用地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以周庄为例 2015
南京中山植物园游客感知价值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IPA分析法 2015
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测度及其时空演化 2015
江南文化古镇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其形成机理——以同里为例 2015
基于游客感知的同里古镇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2015
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动力因素研究 2014
南京城市内部景点间游客流动特征分析 201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古镇旅游商业化用地空间格局演化——以同里为例 2014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2014
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演化 2014
江苏省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测度及其因素分解 2014
中国入境游客周期波动特征及影响机理 2014
安徽省旅游资源错位现象及相对效率评价 2013
入境旅游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以浙江为例 2013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 2013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2013
区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及溢出效应分析——以长三角为例 2013
基于网络团购的虚拟旅游流空间差异及动力机制研究 2013
主题型文化旅游地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以常州春秋淹城为例 2013
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3
尺度视角下的中国农村居民旅游研究体系探讨 2013
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 2013
制度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市场化进程的视角 2013
文化旅游区游客涉入对地方依恋的影响测评 2013
战争纪念馆游客旅游动机对体验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例 2013
转型期城市旅游经济时空变异及其异质性模拟——以泛长三角地区为例 2013
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空间认知分异——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2013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演变与思考——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2013
基于场域理论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多维空间生产研究——以江南水乡周庄古镇为例 2013
江苏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2013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城市旅游规模差异的演变及启示——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2013
旅游产品网络团购涉入对信息关注的影响研究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乡村旅游地网络关注度特征与客流空间协动效应研究”(16YJAZH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旅游流与旅游效率的时空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414011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机理与文化旅游地演化模型研究”(41271149)
安徽大学校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引进工程(J1011770005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164320H116)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A20150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003,41271167,41471120,51278292,4167113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17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文化旅游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12CJY087)
南京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启动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87)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SJB7900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37,4177115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专业研究生重点扶持项目(WLRCY2019-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37、41701162、418711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54、42071175、417011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转型时期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与价值取向研究”(16YJC790130)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7KJD17003)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SJB1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ZH246)
南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2w6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41401144,41501148)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5A2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37,41701162,418711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8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ZH047)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5YJC790018)资助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6029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地的文化恢复与重构模式研究”(41671137)、“线性文化遗产旅游空间生产的过程、效应与机制研究”(41771146)和“社会空间视角下民族旅游社区空间景观生产过程及机制”(41501155)共同资助~~
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93207110008)
浙江工商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项目(1040XJ2314008)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4KJB170007)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0YJCZH24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转型时期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与价值取向研究”(16YJC79013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区域旅游碳排放的核算与减排策略研究——以长三角为例”(12YJC7901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
国家旅游局青年专家培养计划(TYETP2015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资助~~
江苏师范大学哲学社科基金项目(08XWB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41301138)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4YJCZH228)
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4646)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机理与文化旅游地演化模型”(41271149)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科青年人才培育基金(13QNPY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GL07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303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4140114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景观设计的传播学偏向”(SK2013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41,41671137,41301145)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1907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机理与文化旅游地演化模型研究”(412711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37)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国内高级访问学者计划资助项目
江苏省文化科研项目(15YB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地的文化恢复与重构模式研究”(416711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27114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90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07)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JL053)
安徽大学校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引进工程(J10117700056);安徽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J010051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42)
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WMYC20181-047)
中德双边合作研究项目(GZ1201,NSFC和DFG共同设立的中德科学中心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49、41301138)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CXLX1337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41401144)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3SJD630015)
国家旅游局2015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新型城镇化对旅游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WMYC2015104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0M681546)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3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对文化古镇旅游效率影响的测度、机理及优化对策研究”(14YJC790003)
江苏省教育厅201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9SJA00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37,417711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45,416711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地的文化恢复与重构模式研究”(41671137)和“地域文化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以苏南地区为例”(41301138)共同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4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79013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省高校新文科改革与建设研究”(2020SJZDAWT05)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机理与文化旅游地演化模型研究”(41271149)、“交通发展对旅游经济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动力机制研究”(41501148)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5YJC790018)
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项目“地域文化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机理”(TYEPT2014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1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54,41671137,414011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37,41301159)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苏南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2016SJD63003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790130)~~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4KJB170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86)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804083)资助~~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SJD608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2NLY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4140114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6029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41301144)
南京邮电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NYY2190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JY087)资助~~
江苏理工学院社科基金项目(KYY12013)
国家社科基金(13CGL076)
安徽大学校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引进工程(J10117700056),安徽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J01005141)资助~~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LX150747)
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WMYC2017109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41301145)
江苏理工学院社科基金项目(KYY195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1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37、41771154)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省际旅游资源禀赋与效率关系的阶段性演化及其影响机理”(CXZZ130399)
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932071100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SJB850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JY08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37,41871141,417711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37、41971254、4170116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501148,416711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6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1154、41671137、41401144)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科基金项目(2012SJB790028)资助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13207120015)
扬州大学高端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项目“地域文化景观与旅游地空间系统的关系研究”(20140410)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科基金项目(2012SJB7900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7,41471122)
安徽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J01005141);安徽大学校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引进工程(J1011770005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5YJC790018)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徐州都市圈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研究”(2014SJB396)共同资助~~
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3SJD63006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JY087)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44,41271149)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60114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乡村旅游地网络关注度特征与客流空间协动效应研究”(16YJAZH025)
2. 陆林 安徽师范大学
论文成果:
中国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 2021
入境旅游集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2021
旅游纪念品:买还是不买?——基于矛盾态度理论的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 2021
非线性视角下的上海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过程及动力学特征 2021
基于全球地方化视角的旅游地演化理论探讨与展望 2021
全球地方化视角下旅游地尺度重组——以浙江乌镇为例 2020
乌镇景区网络关注度动态演变与空间差异分析 2020
危机情境下旅游宣传片营销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机制——目的地形象的中介与感知安全的调节 2020
产业链旅游:概念内涵与案例分析 2020
旅游本真性对旅游者地方依恋的影响研究——目的地形象和风险感知的作用 2020
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流网络结构比较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2020
黄河流域高级别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0
高铁沿线旅游流网络结构及其互动关系研究——以合福高铁沿线地区为例 2020
旅游宣传片的说服效应——基于危机情境的纵向跟踪实验研究 2020
环莫干山民宿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成因 2019
不同等级主题公园市场空间结构及旅游者空间行为差异——以上海迪士尼和芜湖方特为例 2019
旅游建构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的理论框架及研究展望 2019
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 2019
台湾地区民宿研究特点分析——兼论中国大陆民宿研究框架 2019
节点-场所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9
宗教旅游地利益相关者权力-利益关系格局与形成机制——以九华山为例 2019
国内外高铁旅游研究热点、进展及启示 2019
旅游宣传片影响下的目的地形象感知过程研究——巴厘岛案例的实验探索 2019
上海迪士尼国内旅游流地理分布与流动特征 2019
基于《Tourism Geographies》的近十年国外旅游地理研究进展 2019
高铁网络化时代典型旅游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演化——以黄山市为例 2019
千岛湖旅游地聚居空间特征及其社会效应 2018
主题公园旅游者旅游动机及差异研究——以上海迪士尼和芜湖方特为例 2018
皖南示范区旅游城市化空间分异及其机制研究 2017
会展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以京津冀与长三角都市圈为例 2017
《高铁网络时代区域旅游空间格局》评介 2017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在他乡与故乡之间 2017
旅游地社区恢复力认知测度与影响因子分析——以千岛湖为例 2017
基于协同理论的旅游综合体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2017
河流旅游:缘起、内涵及其研究体系——一个本体论的诠释 2017
都市圈旅游系统组织结构、演化动力及发展特征 2016
上海迪士尼在建景区客源市场空间结构预测——旅游引力模型的修正及应用 2016
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过程及机制分析 2016
发达地区农村家庭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特征与影响机制——以苏南地区为例 2016
安徽省旅游政策变迁及其空间响应研究 2016
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驱动机制和社会效应研究进展 2016
旅游地社会-生态子系统恢复力比较分析——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 2016
基于技术接受视角的智慧景区内涵体系与建设策略研究 2015
旅行社为何更需要联盟?——基于SEM模型和皖南案例的研究 2015
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以中国京沪高铁为例 2015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演变过程及驱动机制 2015
旅游联盟的研究进展 2015
千岛湖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与影响机理 2015
边缘型地区旅游发展的居民环境认同与旅游支持——以泸沽湖景区为例 2015
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特征、类型划分及其提升路径 201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2015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研究范式转型——基于空间涌现性的空间研究新范式 2015
高铁网络下的长三角旅游交通格局及联系研究 2015
徽州村落旅游中游客及东道主的凝视行为 2015
旅游业“新常态”:空间生产与空间重构的新动力 2015
旅行社联盟伙伴选择研究 2014
旅行社联盟形成的蜈蚣博弈模型分析 2014
南京市游客路径轨迹空间特征研究——以地理标记照片为例 2014
基于社会网络方法的跨界旅游客流网络结构研究——以泸沽湖为例 2014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规模区域差异性研究 2014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2014
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与空间发展模式 2014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社区旅游支持度模型及应用——以黄山风景区门户社区为例 2014
基于旅游者凝视的后发型旅游地文化认同与文化再现 2014
山岳型旅游地水资源系统安全评价——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2014
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研究——以西溪/溱湖为例 2014
基于旅游客流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以泸沽湖为例 2014
旅游规划实践的若干思考 2014
杭州城市旅游品牌的演化机理及优化 2013
文化主体的文化自觉研究——以黟县居民为例 2013
重大事件对举办地旅游形象的影响——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 2013
都市圈旅游发展研究进展 2013
上海世博会旅游者空间扩散网络分析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二五’时期区域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跟踪研究”(10CSH018)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631)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SH018)资助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164320H1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旅游引导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演化的过程、格局和机制”(41930644)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基金(SK2012A05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6303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71,412706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6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旅游引导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演化的过程、格局和机制”(41930644)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54、41230631)
安徽师范大学重大项目“皖江区域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FRZD201302)阶段性成果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07jyxm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30644)~~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8085QD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2217)
安徽省社科重点委托项目(AHSKW2010D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都市圈旅游发展过程、格局和机制研究”(41230631)
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7A3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引导城市群乡土-生态空间演化的过程、格局和机制”(41930644);“杭州西湖‘景中村’空间生产的过程、效应与机制研究”(41401153)共同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15)资助
国家旅游局委托研究课题“都市圈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TYETP201314)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30631;41471130)
文化和旅游部师资人才培养项目(WLRCS2019-0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SH018)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171115)资助~~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旅游产业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AHSK11-12D126)
国家旅游局科研项目(15TABG0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53)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景区化的空间重构特征、机制与路径研究”(19YJCZH0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都市圈旅游发展过程、格局和机制研究”(41230631),“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驱动机制及其社会效应研究”(41471130),“山岳型旅游地水资源安全评价及调控机制研究”(41201149)资助~~
广西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644,41861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1)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30644)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营销联盟研究”(SK2012A058)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启动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1)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7,41471122)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4bsqdjj14)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6XJJ1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37,41301159)
安徽省首批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课题(AHLYZJ2014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30,416711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5)资助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ZC0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790130)~~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AHSKQ2014D52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49)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旅行社联盟动机、伙伴选择与治理机制研究——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2014bsqdjj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136,412306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杭州西湖‘景中村’空间生产的过程、效应与机制研究”(414011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地聚居空间演化过程、驱动机制及其社会效应研究”(41471130)、“中国都市圈旅游发展过程、格局和机制研究”(412306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1)
芜湖市软科学项目(2012rkx06)的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都市圈旅游发展过程、格局和机制研究”(41230631)资助~~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旅游产业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AHSK11-12D126)的阶段性成果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安徽省旅游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与政策研究”(2011sk713)
安徽师范大学重大项目(FRZD201302)
3. 孙九霞 中山大学
论文成果:
民俗·遗产·旅游: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0
结构二重性理论视角下旅游目的地的信任建构——基于凤凰古城的案例 2020
民族旅游村落景观化过程研究 2020
民族旅游场域中新乡贤的成长路径与社区角色研究 2020
中国旅游消费的日常化与惯性化 2020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 2020
现代性拓殖与地方响应:少数民族盐业旅游社区的发展实践 2020
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 2019
旅游目的地居民本土休闲文化与地方实践——以云南丽江为例 2019
旅游发展与后地方共同体的构建 2019
乡村文化精英对旅游发展话语的响应——基于安顺屯堡周官村的研究 2019
少数民族传统节事商品化:行动主体及微观权力运作 2019
旅游对宗教的影响研究新进展:宗教物质、仪式和旅游感知 2019
中介、身体与情感:川藏公路旅行中的流动性体验 2019
旅游流动中停泊的意义:移动性视角下的青年旅舍研究 2019
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生计方式转型与传统文化适应:基于个人建构理论视角 2019
在路上:道路旅行者的流动实践及其意义解读 2019
旅游循环凝视与乡村文化修复 2019
共同体视角下的旅游体验新论 2019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复兴 2019
民族村落旅游专业市场体系的结构与特征:以白族新华村为例 2018
项目制视角下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困境:方村社区旅游故事 2018
旅游地特色饮食的地方化:丽江三文鱼的生产与消费 2018
前旅游发展阶段的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基于重庆地区传统村落的调查 2018
旅游开发征地与农户集体行为:门槛模型的应用及拓展 2018
旅游地理视角下记忆研究的进展与启示 2018
共同体视角下民族旅游社区生产主体变迁研究——以岜沙苗寨为例 2018
民族旅游社区空间想象建构及空间生产——以黔东南岜沙社区为例 2018
文化资本化视角下“非遗”的表述与重构——以丽江纳西刺绣为例 2018
旅游发展对傣族社区居民生活宗教实践的影响 2018
乡村旅游发展中非政府组织与地方的关系:一个双重嵌入的分析框架 2018
商品化视角下族群内部主体的文化认同研究——以云南丽江纳西族东巴纸为例 2017
民族旅游地社区参与中的空间协商与利益博弈--以丽江白沙村为例 2017
川藏公路与鲁朗社区的旅游中心化 2017
作为一种“社会形式”的旅游:“地方”视角 2017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二) 2017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在他乡与故乡之间 2017
流动、旅游与后现代——一个研究视角与一种精神转向 2017
旅游影响民族社区社会关系变迁的微观研究——以岜沙苗寨为例 2017
少数民族旅游社区现代性的本土化实践——以泸沽湖大落水村为例 2017
旅游地特色街区的“非地方化”:制度脱嵌视角的解释 2017
旅游发展背景下民族社区宗教精英的权力变化研究——以三亚凤凰镇回族为例 2016
融合与区隔:穆斯林旅游移民在三亚回族村的社会适应 2016
背包旅游者与梅里雪山目的地的互动研究 2016
洁净和身体:西双版纳傣族园“送寨子”仪式空间研究 2016
“旅游与哲学”专栏论文组稿说明 2016
跨学科聚焦的新领域:流动的时间、空间与社会 2016
阳朔跨国婚姻外籍配偶与东道主社区双向文化适应研究 2016
旅游参与对少数民族两性家庭分工的影响——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2016
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演员的类阈限体验研究 2016
民族旅游社区交往空间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为例 2015
生计方式变迁对民族旅游村寨自然环境的影响——以雨崩村为例 2015
民族旅游社区的社会空间生产研究——以海南三亚回族旅游社区为例 2015
民族旅游地文化商品化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以小黄侗族大歌为例 2015
旅游发展与少数民族家庭变迁:从单一性到复杂性 201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2015
学科无界限,跨学科凸显学术张力——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孙九霞教授访谈 2015
旅游商业化与纳西族民居的“去地方化”——以丽江新华社区为例 2015
族群边界理论视角下旅游目的地东道主内部群体研究——以阳朔为例 2015
旅游发展与公民教育的交互作用 2015
遗产旅游地居民的地方认同——“碉乡”符号、记忆与空间 2015
民族文化“旅游域”多元舞台化建构——以三亚槟榔谷为例 2015
民居文化变迁中的“虚无”与“实在”——以丽江古城客栈为例 2014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以雨崩藏族旅游村寨为例 2014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 2014
旅游影响下传统社区空间变迁的理论探讨——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反思 2014
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导向下的旅游伦理多元化 2014
旅游研究的新视角、新方法、新趋势——旅游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旅游学院院长论坛会议综述 2014
多重逻辑下民族旅游村寨的空间生产——以岜沙社区为例 2013
社区参与旅游与族群文化保护:类型与逻辑关联 2013
在反思与对话中前行——“旅游景观与边地旅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旅游发展背景下回流劳动力与乡村地方再嵌入研究”(41701159)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164320H116)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5ZDB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少数民族旅游地的‘本土现代性’实践——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416011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41171124/D01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空间视角下民族旅游社区空间景观生产过程及机制”(415011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语言景观视角下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地方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416011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411711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71124/D010202)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一般项目“旅游发展导向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GMB-030)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一般项目《旅游发展导向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旅游发展背景下回流劳动力与乡村‘地方再嵌入’研究”(417011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项目编号:41171124/D01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41171124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项目编号:411711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阶段性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8411711124)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16306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知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过程与机理”(4177116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道路空间中的旅游流动性实践研究:过程、影响与意义”(19YJCZH17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道路空间中的旅游流动性实践研究:过程、影响与意义”(项目编号:19YJCZH1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41171124)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601135)
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过程、特征与动因”(2016WQNCX001)
国家旅游局面上规划项目(16TAAG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道路空间中的旅游流动性实践研究:过程、影响与意义”(19YJCZH175)共同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60、41701159)资助
2016年国家民委项目“旅游发展导向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GMB-03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批准号:15ZDB11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41171124)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41171124/D010202)
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仪式理论视角下的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生活和游客体验”(WMYC201511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内蒙古民族旅游地居民日常生活空间重构研究”(419610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知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17YJCZH111)共同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1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411711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空间视角下民族旅游社区空间景观生产过程及机制”(41501155)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41171124)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社会空间视角下民族旅游社区空间景观生产过程及机制”(KJQN201636)和“苏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SKTS2017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旅游发展背景下回流劳动力与乡村‘地方再嵌入’研究”(项目编号:4170115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少数民族旅游地的‘本土现代性’实践——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阶段性成果(NO.4160113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5ZDB118)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南突发性灾害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2010BAD20B0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41171124/D01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生活宗教’空间实践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4180113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5ZDB1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生活宗教的影响:过程与机理研究”(18YJAZH053)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6YJC63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ZH17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道路旅行中的流动性政治:表征、实践与影响”(2019M653264);“移动传播背景下旅游者与目的地互动的过程机理研究”(2018M640876)
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过程;特征与动因”(2016WQNCX001)共同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阶段性成果(15ZDB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4,D010202)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5ZDB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801126)资助~~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移动传播背景下旅游者与目的地互动的过程机理研究”(2018M64087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7,4147112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KJQN201636)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批准号:411711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15ZDB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41171124/D010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知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过程与机理”(4177116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5ZDB1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41171124)资助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移动传播背景下旅游者与地方互动的模式研究”(18WKPY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跨学科视野下的多案例实证研究”(项目编号:41171124)
4. 冯学钢 华东师范大学
论文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澳门入境旅游效率——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 2021
网络负面口碑对游客感知与旅游意向的影响——专业知识的调节作用 2021
促进我国在线新文旅市场主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2021
拾海派繁花:以张爱玲文学为例的主题性旅游线路设计 2020
华亭初见记:文化记忆视角下的上海旅游形象感知 2020
西部地区旅游扶贫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 2020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北沿线省份入境旅游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
城市入境旅游及客源市场的季节性特征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 2019
入境旅游效率与出口地理方向——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DEA-面板Tobit的实证 2018
金砖国家旅游投资环境评估及协调度分析 2018
中国入境旅游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 2018
初游者与重游者时空行为对比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2018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我国沿线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的实证 2018
“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推动了入境旅游的发展?——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双重差分的实证 2018
文化创意助推新时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之路 2018
上海迪士尼对上海旅游流网络的影响研究——基于驴妈妈游客数字足迹的视角 2018
目的地视角的省际旅游市场季节性开发潜力研究 2017
旅游业发展与城乡统筹——来源于“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的实证 2017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增长——基于VAR模型的检验 2017
旅游业发展对江苏省农民增收、农民就业的影响——基于分位数回归和全面FGLS的实证 201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研究 2017
“丝绸之路经济带”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区)DEA-面板Tobit的实证 2017
区域反季旅游概念、特征与影响因素识别 2016
我国反季旅游发展评价与区域差异——基于旅游供需视角 2016
中国旅游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动态关系研究 2016
上海入境旅游市场的季节特征、波动周期与发展趋势——基于X-12-ARIMA和HP滤波法 2016
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 2016
旅游企业对入境旅游市场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六省(区)为例 2016
我国入境旅游流季节性特征及其时空演变研究——基于22个热点旅游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5
我国旅游者反季出游动机与限制研究 2015
我国出游市场的影响因素、区域差异与开发模式——基于客源地出游动机市场细分的实证分析 2015
基于“推—拉”理论的旅游业季节性影响因素研究 2015
江西省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季节性差异——以庐山、井冈山、三清山和龙虎山为例 2015
省际旅游目的地市场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开发策略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2015
旅游目的地季节性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5
邮轮航线设置的基本特征与规划要素研究 2015
邮轮旅游季节性特征:基于北美市场的实证分析 2015
泰国旅华市场时空结构与拓展策略研究 2015
反季旅游常态化 2015
入境旅游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2014
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个国外综述 2014
基于行业差异的欧盟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14
旅游规划的道德约束和价值导向 2014
反季旅游与旅游季节性平衡:研究述评与启示 2014
旅游地形象的时间演变与演变机制 2014
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 2014
我国出境游客旅行前的信息搜索行为意向研究:基于TAM、TPB与DTPB模型 2013
邮轮公司如何定价:基于北美市场的实证分析 2013
基于文本挖掘的古镇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朱家角为例 2013
旅游综合体的规划理性与结构艺术 2013
邮轮收益管理的舱位分配:基于EMSR-a和EMSR-b的比较分析 2013
旅游业与国民福利:一个文献综述 2013
我国省际旅游业包容性增长的指标体系及聚类分析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休闲化的演变特征及协调发展机制研究”(17YJC630088)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反季旅游市场潜力的区域差异与开发策略研究”(12AJY008)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Z085GSGL14028)资助~~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FEM-BCKYB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JY008)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反季旅游市场潜力的区域差异与开发策略”(项目编号:12AJY008),主持人:冯学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反季旅游市场潜力的区域差异及开发策略研究”(12AJY008)共同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9ZD2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JY00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9ZD25)子课题“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建设的运行监测系统研究”研究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反季旅游市场潜力的区域差异与开发策略研究”(12AJY008)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Y08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邮轮港口的腹地划分、竞争力评价与空间协同研究: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7120213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Z085GSGL140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JY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邮轮航线规划的影响因素、资源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71572057)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2EGL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0213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邮轮港口的类型识别与航线规划研究”(2013T60431)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12AJY008)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建设研究”(19ZD25)阶段性调研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YBNLT2019-0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61007,716610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3T6043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M520859)资助~~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邮轮港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辐射边界:理论与实证研究”(2012EGL00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ZD25)子课题“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建设的运行监测系统研究”研究成果
国家社科重点基金资助项目(12AJY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反季旅游市场潜力的区域差异及开发策略研究”(12AJY008)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2EGL00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AJY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反季旅游市场潜力的区域差异与开发策略研究》(12AJY008)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基金(XRZZ2011001)
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优秀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12AJY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9ZD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JY06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JY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反季旅游市场潜力的区域差异与开发策略”(12AJY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邮轮航线规划的影响因素、资源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715720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邮轮港口的腹地划分、竞争力评价与空间协同研究: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71202134)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邮轮经济专项课题“上海母港邮轮航线规划设计与配套政策研究”(2013-Z-J03-B)资助~~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资助项目“城市旅游创新能力研究:评价体系、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YB2016017)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XRZZ20110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0859)资助~~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优秀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反季旅游市场潜力的区域差异与开发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2AJY008)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反季旅游市场潜力的区域差异与开发策略研究”(12AJY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建设研究”(19ZD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营资本介入古村镇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风险、机制与政策研究”(11CGL111)
5. 保继刚 中山大学
论文成果:
多重距离对中国入境与出境旅游流的影响:基于组态的视角 2021
中国避暑型与避寒型宜人气候的分布特征及差异 2020
基于珠海实证的城市旅游增长极限分析框架 2020
嵌入性对古村落旅游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以西递、宏村为例 2020
多尺度视角下中国旅游城镇化水平分析 2020
本地旅游精英培育与目的地层面内在影响研究——基于阳朔的历时性解释 2020
旅游产业网络拓扑结构演进与旅游经济增长:阳朔案例 2020
家庭化生产与傣族园旅游社区的三代家庭一体化 2019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地理格局 2019
为什么西部景区门票价格居高不降?——门票地域性差异问题 2019
基于GPS数据的自驾车游客时空行为研究——以西藏为例 2019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一级学科建设(一) 2019
游客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情感画像差异研究 2019
从运动式治理到常态治理:5A景区治理的政策网络分析 2019
生态良好型边远区域融入全球旅游体系的过程与机理 2019
我国主要入境客源地游客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8
西双版纳傣族“家”的旅游商业化研究 2018
中国典型“旅游双城”发展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2018
近邻旅游目的地空间竞合关系演变的理论修正 2018
城市边缘区域“家”到“商业的家”的空间演变——以西双版纳景洪市为例 2018
治理模式分异对旅游地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阳朔遇龙河景区个案分析 2018
消费转型背景下度假型旅游地时空修复——基于三亚海棠湾的案例研究 2018
旅游大发展阶段的治理困境——阳朔西街市场乱象的特征及其发生机制 2018
中国旅游地理学学术实践的代际差异与学科转型 2017
旅游减贫与旅游再贫困:旅游发展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贫困人口的影响 2017
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 2017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在他乡与故乡之间 2017
基于大数据的旅游目的地情感评价方法探究 2017
国外博彩旅游研究:进展、脉络和展望 2016
旅游吸引物权再考察 2016
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网络演进的蒋巷村案例 2016
中文“旅游”一词产生及其对应概念的变迁 2015
茶王树的诉说:作为旅游吸引物被建构的过程及其折射的环境变迁 2015
旅游引导的乡村城市化——以阳朔历村为例 2015
自然旅游资源规制中的资本霸权——基于广东南昆山温泉的个案研究 2015
建设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加快旅游人才培养 2015
有预算的消费与中国旅游发展 2015
期望、感知与效果:来自奖励旅游者的实证调查 2015
中国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创造性破坏模型的应用检验 2015
旅游地理学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于“知识溢出”的审视 2014
大城市旅游结构性增长的驱动力——基于广州和西安的比较研究 2014
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 2014
大型主题公园发展与城市居民就业——对华侨城主题公园就业分配的考察 2014
基于制度科层理论的国有旅游资源产权解析——从化温泉水权案例 2014
中西方视角谈旅游研究与理论建构 2014
“Tourism”对应概念的多元变化及其与“旅游”的对应关系 2014
规划立场与规划艺术 2013
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生成机制——三亚亚龙湾案例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06380006)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旅游地发展过程中治理模式的分异路径与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阳朔的历时性解释”(417011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消费转型与中国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发展演化研究——以阳朔、喀纳斯、西双版纳、三亚为例”(41571137)
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WMYC201710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137,41801130)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4YJC790083,19YJAZH0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46)
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培育基金(2012KJ007)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对区域人地关系主要构成因素影响机制的系统研究——以阳朔;喀纳斯;凤凰为例”(41171111)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1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消费转型与中国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发展演化研究——以阳朔、喀纳斯、西双版纳、三亚为例”(41571137)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共建项目“旅游企业转型中的服务创新能力研究——以广东省为例”(GD14XGL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900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部边远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全球地方化特征、过程与机制——新疆喀纳斯案例”(415011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消费转型与中国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发展演化研究——以阳朔、喀纳斯、西双版纳、三亚为例”(415711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地发展过程中治理模式的分异路径与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阳朔的历时性解释”(417011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20104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1、41171124、412011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权利视野下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利益协调机制研究”(70963016)和“旅游对区域人地关系主要构成因素影响机制的系统研究——以阳朔;喀纳斯;凤凰为例”(41171111)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资源产权下旅游地政府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理论、实证与政策选择”(41401137)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城市失范型休闲场所演化机制、社区影响和引导政策研究”(16YJCZH0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148,415711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7)
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WMYC20151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20104002)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全球化下的区域战略耦合与产业升级机制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41401119)
苏州科技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旅游市场秩序的治理与评估研究”(331711805)共同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139)资助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06380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16BJY139)资助~~
云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中青年项目(2016SK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7,41471122)
广州市属高校科研计划项目“服务创新视角下的旅游产业转型研究——以旅行社经营会展旅游为例”(2012B008)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旅游地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升级的互动机制研究:以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地为例”(14YJC790083)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科研立项(旅游类)项目(18TAAG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39,415711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旅游地发展过程中治理模式的分异路径与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阳朔的历时性解释”(417011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消费转型与中国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发展演化研究——以阳朔、喀纳斯、西双版纳、三亚为例”(41571137)共同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1)
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13TAAK001)资助~~
苏州科技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3317118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对区域人地关系主要构成因素影响机制的系统研究:以阳朔;喀纳斯;凤凰为例”(411711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40000-31611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山大学40000-3161113)共同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部边远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全球地方化特征、过程与机制——新疆喀纳斯案例”(415011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13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供给与需求匹配视角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以广东省为例”(10451063101006376)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旅游大数据情感评估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时空差异、国家认同与文化互动”(19YJAZH060)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7)~~
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编号:WMYC20181-024)
6. 梁玥琳 中国地质大学
论文成果:
视听及其交互效应对旅游者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恢复性环境体验的中介作用 2021
景观偏好研究进展及地理学响应探讨 2021
基于危机响应的旅游地社区参与研究——以汶川地震后大九寨环线区域为例 2019
乡村旅游地公共空间感知对游客地方感的影响研究 2019
中介效应模型下声景观对旅游社交心理的影响分析——以厦门鼓浪屿为例 2018
山岳型景区游客轨迹聚类与体验质量差异研究——以世界遗产地三清山为例 2018
旅游目的地社区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2018
元朝及以前书法景观文化遗产时空特征——基于《寰宇访碑录》及其补作数据库 2017
基于机器学习的南京市旅游地个性及其文化景观表征 2017
基于旅游声景认知的游客环保行为驱动机制研究——以厦门鼓浪屿为例 2017
基于旅游者网络关注度的旅游景区日游客量预测研究——以不同客户端百度指数为例 2017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在他乡与故乡之间 2017
观光型旅游地游客动机、交往意愿和体验质量之关系——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为例 2017
自然灾害型危机事件后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恢复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2016
景区游客拥挤感知多维度内涵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三清山为例 2016
旅游地研究中的“联系”和网络——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地研究述评 2016
2015年第十届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三清山召开 2015
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 2015
Schafer声景观理论经典著作的评析 2015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回顾、评价与展望 2015
名山风景区书法景观在游客地方感中的作用——以武夷山风景区为例 2015
旅游社区恢复力研究:源起、现状与展望 2015
自然灾害遗址型黑色旅游地参观者动机研究——以汶川地震北川遗址公园为例 2014
旅游地网络的演化与时空特征研究——以黄山风景区及汤口社区为例 2014
从旅游业发展质量看中国旅游现象与问题:兼探讨“游赏理念”的学科意义 2014
旅游规划中的共性与多样性博弈——乡村旅游规划规范及示范的若干思考 2014
中、日都市旅游街区书法景观空间分异及其文化认同比较研究 2014
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性 2014
历史文化名城名胜组景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金陵四十八景为例 2014
从学术体系构建到学科知识溢出——《旅游地理学》(1999年初版,2012第三版,保继刚等)评述 2014
旅游者恢复性环境感知的结构模型和感知差异 2014
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地的小尺度空间结构及关联——以南京夫子庙景区为例 2014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结构关系——以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为例 2014
九寨沟地方特质与旅游者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倾向的关系 2014
突发危机事件对游客感知可进入性的影响特征——以汶川“5.12”大地震前后九寨沟景区游客为例 2013
“5.12”大地震对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特点 2013
旅游规划理论的传统与更新的若干问题 2013
南京大学文化地理学研究进展 2013
互联网信息评价对游客信息行为和出游决策的影响研究 2013
城郊旅游地游客重游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分析——以南京珍珠泉旅游风景区为例 2013
基于ITCM的旅游者地方依恋价值评估——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 2013
中英国家公园旅游可持续性比较研究——以中国九寨沟和英国新森林国家公园为例 2013
九寨沟旅游劳工迁移微观驱动力分析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1,40961007)
英国科学院(BritishAcademy)基金项目(SG-4726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项目(450019325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120002040485)
安徽大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引进工程项目(02303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11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1;4087107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147,41171121)
国家旅游局青年专家培养计划(TYETP201526)
“南京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201502B009)
国家旅游局重点项目(13TABK007)~~
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TYEPT201423)课题联合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45,416711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突发危机事件对旅游目的地社会地理影响的时空模式研究:以大九寨沟地区为例”(41171121)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3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UNESCO)项目(450019325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旅游地多维康复性景观综合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41901174)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5CGLJ11)资助~~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7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闲暇时间约束对区域短期旅游流空间模式的影响研究”(41001070)和“突发危机事件对旅游目的地社会地理的时空模式研究”(41171121)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1)
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基于空间句法的山岳型景区游客集聚影响研究——以世界遗产地三清山为例”(13TABK007)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21、40371030)资助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0b047)
UNESCO委托项目(4500193250)
安徽大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引进工程项目(02303203)资助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301151,4117112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市老年人康养旅游参与的限制因素及协商路径研究”(2019SJA0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然声景观的资源分类体系;地理空间结构及评价模型研究”(41571136)资助~~
国家旅游局重点项目(13TABK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7,41471122)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57103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72,41171121)
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区域‘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机理及演化效应研究”(2014R0081)资助~~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01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题公园旅游空间的生长及其空间外部性研究:以常州市环球恐龙城为例”(412011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镇书法景观的地理分异及地方感过程的案例研究”和“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象征空间特征、演变及地方建构研究”(40871072;411610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21)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机制研究——基于不同运营模式旅游地的比较”(41301151)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江苏森林康养基地的游客消费意愿调查及业态发展策略”(NY-0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72)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73,41571525)
社科基金立项情况
与"旅游"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共837项,其中2021年立项73项,2017年立项73项,2020年立项68项,2019年立项67项,2022年立项65项,2018年立项63项,2012年立项54项,2016年立项53项,2015年立项46项,2014年立项44项,2013年立项40项,2011年立项33项,2010年立项26项,2008年立项26项,2007年立项24项,2009年立项17项,2004年立项13项,2006年立项12项,2005年立项12项,2002年立项7项,2003年立项6项,1996年立项4项,2001年立项3项,1997年立项2项,1992年立项2项,2000年立项1项,1999年立项1项,1994年立项1项,1993年立项1项;立项项目中,473项属于一般项目,167项属于青年项目,165项属于西部项目,18项属于重点项目,11项属于重大项目,2项属于无,1项属于西部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题目:
数字赋能中小旅游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石建中 中国海洋大学 2022
黄河上游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王生鹏 西北民族大学 2022
共同富裕视角下社会资本与民族旅游村寨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王朝举 贵州民族大学 2022
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及路径研究.笪玲 贵州大学 2022
青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旅游人才赋能机制研究.王海昆 青海大学 2022
脱贫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内生发展能力提升与模式转型研究.黄炜 吉首大学 2022
数字赋能驱动旅游地文化韧性提升的过程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李勇泉 华侨大学 2022
岛屿关系思维促进海岛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桑森垚 浙江海洋大学 2022
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返贫风险监测与阻断机制研究.白海霞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2
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效应与政策研究.李健 浙江农林大学 2022
文旅融合推进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邓祖涛 湖北经济学院 2022
旅游式学习背景下博物馆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王红玉 南开大学 2022
多重利益冲突下地方政府引导旅游业低碳发展的行为逻辑及路径机制研究.孙盼盼 华侨大学 2022
全球-地方互动背景下乡村旅游社区地方性建构路径与机制研究.李志伟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2022
非常规突发事件下旅游经济分析、预测及治理研究.高旺 河北经贸大学 2022
创新驱动下西部地区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盘劲呈 贵州财经大学 2022
基于混合方法的户外运动旅游体验品质测度及优化路径研究.李娜 湖北大学 2022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和主导机制研究.宋子千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2022
信息技术和人文智慧整合背景下的旅游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研究.金涛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22
后奥运时代东北地区冰雪文化与冰雪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徐明 吉林财经大学 2022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机制研究.陆丹丹 广西财经学院 2022
桂滇边境地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推固边兴边富民的机制与政策设计研究.陈红玲 南宁师范大学 2022
民族地区旅游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机制与路径研究.邓光奇 中央民族大学 202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与创新利用路径研究.李萍 北京体育大学 2022
桂滇黔民族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耦合机制研究.王伟 桂林旅游学院 2022
西北民族旅游村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状调查研究.周文丽 兰州财经大学 2022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新疆旅游安全风险的韧性治理研究.窦开龙 兰州文理学院 2022
武陵山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及长效机制研究.王凯 湖南师范大学 2022
乡村旅游地“两类户”规模性返贫风险阻断机制研究.周建华 湖州师范学院 2022
数字鸿沟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发展的机理及对策研究.杨勇 华东师范大学 2022
社区旅游开发与乡土文化传承双向赋能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王帆 宁夏大学 2022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土地利用转型耦合及政策创新研究.谢燕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
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赋能新疆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机制研究.程广斌 石河子大学 2022
乡村旅游协同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黄猛 武汉轻工大学 2022
“双碳”目标约束下我国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杜靖川 云南大学 2022
滇桂黔石漠化区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刘遗志 贵州大学 2022
农耕文化与乡村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对策研究.魏胜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2
旅游业价值链提升与供需耦合协调机制研究.李志勇 四川大学 2022
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促进留守妇女可持续生计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唐凡茗 桂林旅游学院 2022
重大危机事件冲击下民族地区旅游业脆弱性-韧性评价及高质量发展研究.胡北明 贵州财经大学 2022
生态价值视角下黄河流域体育旅游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效率提升研究.郑丽梅 西北师范大学 2022
我国西南山地户外运动与旅游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数字化推进研究.罗锐 四川旅游学院 2022
我国少数民族节事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研究.胡昌领 安徽工程大学 2022
后冬奥时代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测度评价与推进路径研究.杨金田 河北经贸大学 2022
数字经济背景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壁垒突破对策研究.胡亚欧 暨南大学 2022
湘赣边传统村落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机制研究.王晖 长沙学院 2022
旅游社会建构与民族文化再生产研究.潘宝 大理大学 2022
新发展格局下自贸区建设促进文化和旅游服务贸易融合发展研究.肖建勇 河南大学 2022
文化景观重塑推动湘黔桂侗族传统村落研学旅游发展研究.王成 桂林旅游学院 2022
西南民族村落旅游“空壳化”困境及其破解机制研究.颜安 贵州中医药大学 2022
近代交通视野下的环渤海地区旅游业变迁研究.闻虹 东北师范大学 2022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我国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证研究.李在军 吉林体育学院 2022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体育旅游业态演化与治理创新研究.张小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22
数字包容型旅游公共服务评价体系与提升路径研究.黄晶 南开大学 2022
重大安全事件影响旅游地形象的众源传播机制及其调控研究.陈岩英 集美大学 2022
数字化悖论视角下文化旅游地双元创新生成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张威 天津财经大学 2022
生态效率视角下旅游者生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研究.王慧琴 湖南科技大学 2022
森林旅游景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识别、路径选择和政策激励研究.何丹 沈阳农业大学 2022
“数智化”赋能革命老区特色旅游发展路径和政策研究.杨鑫 江西师范大学 2022
世纪疫情下我国入境旅游韧性演化机理及提升策略研究.孙梦阳 北京联合大学 2022
数字经济时代免接触服务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刘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2
新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对策研究.吕雁琴 新疆大学 2022
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动力机制研究.何芙蓉 西华师范大学 2022
新发展阶段西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研究.朱露晓 云南师范大学 2022
“旅游兴疆”背景下旅游营地规划设计与发展研究.李红军 新疆财经大学 2022
基于北京冬奥会的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构建及其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研究.李拓键 山东大学 2021
壮族聚居区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数字化推进路径研究.陆元兆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制度创新研究.李锦宏 贵州大学 2021
南海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南沙旅游开发国际合作的动能与路径研究.陈扬乐 海南大学 2021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创新与政策优化研究.时朋飞 西南大学 2021
新发展阶段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研究.吴晓山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推进研究.陆铭宁 西昌学院 2021
民族地区巩固拓展旅游脱贫成果的瓶颈及其制度创新研究.曹务坤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黄河文化旅游带建构研究.张廷刚 北方民族大学 2021
新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朱梅新 石河子大学 2021
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朱竑 广州大学 2021
新时代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与红色文化传承的融合机制研究.韩元军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2021
县域文化和旅游融合体制机制运行质量研究.崔凤军 台州学院 2021
西南民族村寨旅游商业规模效应及适应性评价体系建构研究.孙小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滇黔桂传统村落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耦合机制研究.韦夷 桂林旅游学院 2021
旅游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西南民族特色村寨内生能力构建与评价研究.范莉娜 贵州民族大学 2021
旅游减贫的“贵州样本”研究.何景明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后扶贫时代下文化旅游开发赋能“三区三州”脱贫长效机制研究.姚敏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2021
“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海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响应机制研究.刘佳 中国海洋大学 2021
数字化创新视域下旅游业赋能新生代员工的机理与路径研究.于岩平 青岛大学 2021
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研究.唐健雄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空间贫困陷阱视域下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旅游活化路径研究.倪向丽 云南大学 2021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职业农民知识转移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及机制研究.张睿 桂林理工大学 2021
新时代乡村旅游企业家精神演进机理与培育机制研究.罗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基于社区居民视角的生态旅游发展与主观幸福感交互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谷晓萍 沈阳农业大学 2021
新华侨华人文化传播带动国家旅游形象提升研究.郑鹏 郑州大学 2021
旅游地文化失真风险的生成逻辑、演化机理与治理机制研究.阮文奇 华侨大学 2021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效评估与推进机制研究.魏敏 厦门大学 2021
“十四五”时期西南地区山地体育旅游高质量创新发展研究.黄咏 贵州民族大学 202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提升路径研究.黄佺 西南林业大学 2021
文化和旅游融合视野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祁述裕 中共中央党校 202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推动西藏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孔少华 西藏大学 2021
民族地区乡村创意旅游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孙永龙 西北民族大学 2021
国家文化公园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协调机制研究.吴丽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1
红色旅游与公众国家认同的文化逻辑及其建构策略研究.杜兰晓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21
双循环背景下我国数字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研究.熊正德 湖南大学 2021
边境旅游对国家安全影响及治理研究.田卫民 云南大学 2021
“直过民族”地区旅游脱贫村的内生活力缺口与提升路径研究.李佳 云南大学 2021
数字化创新驱动民族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支持体系研究.郭峦 广西大学 2021
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机制、效应与政策研究.童昀 海南大学 2021
乡村旅游“俘获精英困境”的生成机制及破解路径研究.赖启福 福建农林大学 2021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愁旅游场建构研究.余志远 东北财经大学 2021
全域旅游发展中内蒙古地区旅游符号特色优势培育研究.宋河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
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与陕甘宁边区旅游形象重塑研究.宋竹芳 延安大学 2021
基于网络大数据的旅游需求监测与预警研究.王永莲 吉林财经大学 2021
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测度与实现路径研究.赵建强 徐州工程学院 2021
丝路沿线(西北五省区)人文景观与旅游环境融合发展研究.詹秦川 陕西科技大学 2021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研究.翁李胜 南京农业大学 2021
西部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研究.苟晓飞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2021
京津冀演艺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崔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
后疫情时代低密度旅游业态创新与景区高质量发展协同模式研究.杨莎莎 桂林旅游学院 2021
重大危机事件冲击下中国旅游经济韧性机制及治理策略研究.王新越 中国海洋大学 2021
场景更新下的运河旅游街区完整性治理研究.卢政营 天津财经大学 2021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研究.陈慧 安徽财经大学 2021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西南边疆地区旅游促进稳边固边的机制和政策体系研究.黄雪莹 广西财经学院 2021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旅游扶贫长效机制构建与实证研究.杨德进 南开大学 2021
黄河流域上游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理与路径研究.张俊英 青海民族大学 2021
乡村振兴背景下交通与旅游融合促进稳定脱贫的成效评估与长效机制研究.邢慧斌 河北大学 2021
我国旅游产业生态化时空分异规律及管理响应研究.许安心 福建农林大学 2021
中国社会旅游发展阶段识别与模式创新研究.乔光辉 浙江工商大学 2021
多元视角下过度旅游挤出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成红波 南开大学 2021
乡村旅游地文化景观的原真性构建与形成机制研究.易小力 暨南大学 2021
“旅游兴疆”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开发研究.李梦园 新疆财经大学 2021
高铁网络与都市圈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路径及政策研究.李明伟 信阳师范学院 2021
南岭瑶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旅游社会学研究.邓敏 桂林理工大学 202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红色旅游发展的水平评估、创新动能与路径研究.张斌儒 长江师范学院 2021
旅游文化的认识建构与经验研究.赵红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
乡村振兴背景下草原牧区旅游内生发展与当地居民参与能力研究.包红霞 内蒙古大学 2021
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与旅游产品互嵌融合路径研究.周屹 桂林理工大学 2021
中国北方沙漠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刘明胜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1
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朱虹 南昌大学 2021
文化和旅游融合视野下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傅才武 武汉大学 2021
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创新研究*.刘晓天 首都师范大学 2021
文旅融合背景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潘冬南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2020
桂滇边境地区旅游促进兴边富民成效典型案例调查研究.罗盛锋 桂林理工大学 2020
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引导乡村振兴的机制及路径研究.杨建春 贵州财经大学 2020
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赵兴国 保山学院 2020
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稳定脱贫的实证研究.向从武 长江师范学院 2020
东北沿边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道旅游优势研究.林墨飞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体育旅游融合评价及协同发展研究.袁俊 深圳大学 2020
生态福利视域下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机制研究.程南洋 南京林业大学 2020
物联网大数据驱动的智慧旅游服务价值共创机理与实证研究.彭润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
网络信息搜寻视角下我国游客的旅游风险认知与防控研究.余菜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
在线用户旅游信息分享行为及协同监管研究.廉同辉 南京财经大学 2020
基于多源异构网络数据的入境旅游者行为模式及响应策略研究.李凌雁 燕山大学 2020
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多重锁定困境与破解机制研究.张鹏杨 云南大学 2020
黄河文化旅游带边界效应及跨边界合作研究.常耀 郑州大学 2020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理及经济效应研究.周春波 宁波大学 2020
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能力提升的政府赋能机制研究.刘玲 信阳师范学院 2020
乡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利益联结机理与路径研究.李治 河南工业大学 2020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我国与小型岛屿国家旅游合作研究.王娟 中国海洋大学 2020
基于霍尔编码—解码理论的黄河流域旅游形象建构与传播路径研究.刘娟 郑州大学 2020
技术异质性视角下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非均衡及影响机理研究.孙景荣 南京晓庄学院 2020
人工智能对旅游就业极化的影响研究.郭为 青岛大学 2020
消费升级对旅游业发展的驱动机制及区域响应研究.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中国加快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评价及优化研究.刘素君 海南大学 2020
5G技术驱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张岩 辽宁社会科学院 2020
包容性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张大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妇女生计资本效应及增进路径研究.赵书虹 云南大学 2020
西北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霍丽娜 宁夏社会科学院 2020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空间生产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孟秋莉 广西民族大学 2020
新疆文化与旅游产业绿色融合发展研究.彭利 新疆大学 2020
源数据融合下全域旅游统计核算与动态监测研究.卢媛 海南大学 2020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设计与政策支持研究.黄国庆 西南大学 2020
旅游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耦合机制研究.杨春艳 贵州民族大学 2020
中国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耦合发展问题研究.孟庆雷 中南民族大学 2020
基于资源差异性的黄河流域体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王玉珍 河南大学 202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育旅游合作保障机制构建研究.刘林星 滨州学院 2020
成渝城市群旅游机会时空图谱构建与旅游产业多尺度时空联动研究.张仁军 重庆理工大学 2020
多元利益主体视角下旅游生态标签认证的双向影响机制及信号传递效应研究.姚治国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
基于数据库的灾害景区旅游市场恢复机制与恢复周期研究.花海燕 成都理工大学 2020
旅游业职业污名的形成路径、作用机理与去污化策略研究.黎耀奇 中山大学 2020
旅游驱动下民族节庆的变迁机制与再生产路径研究.李亚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四川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模式转变研究.刘天 西南民族大学 202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合作网络解构与高质量推进机制研究.殷杰 华侨大学 2020
数字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研究.徐金海 国家开放大学 2020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预测与调控机制研究.徐松浚 暨南大学 2020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全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研究.杨宏伟 石河子大学 2020
边境旅游助推兴边富民的成效评估与典型经验研究.李达 南宁师范大学 2020
万里茶道跨境旅游合作模式及路径研究.杨娇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0
四川藏区旅游脱贫典型案例与经验研究
.李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20
农村“三变”改革与民族特色村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杨乙元 六盘水师范学院 2020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乡村旅游内卷化问题及其规避机制研究.邓小海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2020
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时少华 北京联合大学 2020
长城文化旅游绿色产业带建构与治理模式创新研究.程瑞芳 河北经贸大学 2020
线上线下融合的乡村文化旅游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朱倩倩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20
全效体验式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研究.高颖 浙江工商大学 2020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深度融合机制、路径研究.陈慰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耦合视角下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李欣 成都大学 2020
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及效应评价研究.杨建设 西安体育学院 2020
乡村旅游导向下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与政策创新研究.樊信友 重庆交通大学 2020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近20年旅游业竞争力演变、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李嘉 四川师范大学 2020
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破解.崔林 西安文理学院 2020
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旅游社会学研究.韦俊峰 桂林理工大学 2020
文化旅游视域下的新疆当代多民族汉语文学绿洲生活经验书写与文化阐释.王敏 新疆大学 2020
构建我国文化和旅游服务贸易新格局研究.张梦 西南财经大学 2020
社会记忆视角下西藏红色旅游场域建构与场域功能研究.杨昆 西藏民族大学 2020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资源整合与旅游活化路径研究.王克岭 云南大学 2020
基于深度学习的黄河流域博物馆旅游时空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高原 西北大学 2020
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与新趋势.任瀚 郑州大学 2020
文化记忆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历史人类学意义及第三水平文旅融合理论研究.高长江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20
我国滑雪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竞争力评价研究.姚小林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9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路径研究.夏江涛 广州体育学院 2019
社会资本视域下乡村旅游微型企业成长研究.张环宙 浙江外国语学院 2019
“一带一路”视域下海南岛、台湾岛体育旅游战略比较研究.张泽承 海南大学 2019
城镇化进程下中国沿海城市旅游化演变新旧动能转换研究.张广海 中国海洋大学 2019
价值共创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多主体参与机制研究.何彪 海南大学 2019
乡村旅游多元开发主体共生发展机制研究.沈国琪 湖州师范学院 201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高楠 山西财经大学 2019
《电子商务法》实施背景下的旅游平台经营者法律责任问题研究.孟凡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9
基于“网络”视角的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结构及优化路径研究.王跃伟 辽宁大学 2019
旅游产业加速脱贫的机制及其效果评估研究.郭舒 辽宁大学 2019
成功老龄化群体的养老旅游行为研究.文吉 暨南大学 2019
旅游消费移民主观幸福感与管理提升研究.梁增贤 中山大学 2019
共生理论视域下边境旅游走廊空间协同构建与利益共享机制研究.韩剑磊 云南财经大学 2019
文化记忆媒介视角下乡村旅游地乡愁记忆的激活与传播研究.郭云娇 中山大学 2019
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脱贫与传统村落文化振兴的耦合路径研究.郭凌 四川农业大学 2019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旅游文化融通创新与国家形象建构及传播研究.张海云 青海民族大学 2019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体育旅游合作研究.王鹏 曲靖师范学院 2019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全域旅游安全综合治理体系研究.郑向敏 华侨大学 2019
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冲突及互惠型治理机制研究.黄细嘉 南昌大学 2019
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创新机制研究.乌拉尔·沙尔赛开 新疆大学 2019
南部边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成效评估与长效机制研究.曹世武 南宁师范大学 2019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内蒙古乡村牧区旅游发展模式与升级路径研究.吕君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
生态文明视阈下环青海湖地区体育旅游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研究.毛永革 青海大学 2019
基于层次分析法技术对海南生态旅游活动目的地管理模式研究.毋茜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2019
我国出境旅游的国际影响力测评及旅游外交效应研究.姚宏 西安财经大学 2019
大数据背景下旅游统计监测方法与中国旅游卫星账户研究.汤美微 南京财经大学 2019
西南地区乡村旅游合作组织运营风险综合防控机制研究.银元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2019
资源环境约束下西南生态脆弱区旅游城镇开发调控与预警机制研究.普荣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9
旅游地“荷兰病”效应的区域差异与分类治理研究.杨懿 云南大学 2019
文旅融合背景下内蒙古牧区草原文化符号与草原旅游产品设计研究.马天 大连民族大学 2019
我国旅游生态效率测评及俱乐部趋同效应研究.程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19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合作治理逻辑与机制研究.邹永广 华侨大学 2019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旅游特色小镇模式比较研究.舒小林 贵州财经大学 2019
武陵山区旅游返贫预警与扶贫长效机制研究.李会琴 中国地质大学 2019
美丽中国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对入境旅游流量流质变化的影响研究.魏卫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消费升级背景下中国海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模式研究.郑玉香 上海海事大学 2019
基于消费行为演变的乡村旅游供给体系优化研究.于秋阳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9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非协调性耦合识别及其良性互动机制研究.秦趣 六盘水师范学院 2019
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形成机制研究.赵玉宗 青岛大学 2019
全域旅游背景下中国旅游卫星账户研究.俞宗尧 贵州财经大学 2019
2020年后包容性旅游减贫战略的路径设计与政策创新研究.王超 贵州财经大学 2019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空间生产及其社会文化效应研究.余意峰 湖北大学 2019
中国旅游发展方案与太平洋岛国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对接研究.张瑛 中央民族大学 2019
旅游业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钟洁 西南民族大学 2019
滇黔桂民族文化旅游区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识别与活化路径研究.钟泓 桂林旅游学院 2019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旅游模式研究.陈品冬 贵州民族大学 2019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青海藏区旅游小城镇成长机理及培育路径研究.张源 青海大学 2019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机制、模式与路径.李翠林 新疆财经大学 2019
旅游发展促进南岭走廊瑶族村寨民俗文化创新转化研究.王艳 桂林理工大学 2019
山地体育旅游扶贫效应及民族地区居民地方感的问题研究.刘勇 四川旅游学院 2019
基于旅游大数据的国家公园游憩空间适宜性研究.郭伟锋 武夷学院 2019
全域旅游视域下新疆旅游产业与农村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研究.尤雪薇 新疆财经大学 2019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研究.白长虹 南开大学 2019
京津冀旅游需求演化机理与供给优化匹配研究.舒波 燕山大学 2019
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美好生活的机制与社会支持体系研究.凌常荣 广西大学 2019
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的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胡抚生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19
基于环境审美的乡村文化旅游空间生产研究.赵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2019
资本下乡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研究.刘俊 华南师范大学 2019
湘鄂渝黔接壤贫困区旅游扶贫效益评价及提升机制研究.张维梅 湖南工程学院 2019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景观趋同风险监测与防范研究.吴芳梅 贵州财经大学 2019
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景观重构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机制研究.孙秋云 华中科技大学 2019
舒适物视角下美丽乡村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吴志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日本经验及案例研究.刘爱君 大连工业大学 2019
服务设计理念下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赵智慧 浙江工业大学 2019
中美农业旅游比较研究.金晓雯 南京林业大学 2019
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政策创新研究.陈波 武汉大学 2019
供给侧视阈下旅游目的地治理体系构建研究.郭亚军 西北大学 2018
国家旅游形象的客源国感知与入境旅游的优化机制研究.李正欢 天津财经大学 2018
乡村振兴中旅游经营组织转型升级研究.马波 青岛大学 2018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与路径研究.陈海波 江苏大学 2018
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户可持续生计协同机制研究.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 2018
乡村振兴战略下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研究.陈伍香 桂林旅游学院 2018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村民参与研究.王婉飞 浙江大学 2018
瑶族服饰文化在旅游文创产品中创造性转化的路径研究.徐云 桂林理工大学 2018
遗产旅游与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研究.杨利慧 北京师范大学 2018
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特色体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品牌创新研究.牛森 商丘师范学院 2018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共享经济发展路径及其风险管控研究.任朝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018
IAD框架下乡村旅游共同体评估与形成机制研究.潘海颖 浙江工业大学 2018
边界效应转化与边境旅游失衡调控研究.王桀 云南大学 2018
旅游产业“虚拟—实体”集群协同发展研究.杨勇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前后台结构视角下乡村旅游绿色供应链及其协调机制研究.陈觉 浙江工商大学 201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供应链整合对策研究.朱长宁 金陵科技学院 2018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南地区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杨红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8
“一带一路”视阈下“万里茶道”旅游品牌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研究.王公为 内蒙古大学 2018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旅游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实现机制与政策保障研究.李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8
基于权力匹配的网络时代旅游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刘冰 中山大学 2018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本质、系统解释与非工具价值问题研究.赖坤 中山大学 2018
绿色伦理及其对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影响研究.肖贵蓉 大连理工大学 2018
慢旅游视角下的幸福感形成机制研究.孟波 山西大学 2018
石雕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保护研究.黄远水 华侨大学 2018
网络化背景下旅游企业机会主义行为治理制度环境建设研究.陈永昶 河北大学 2018
三峡库区旅游扶贫风险与返贫干预机制研究.王昕 重庆师范大学 2018
西部地区旅游扶贫进程中农民创业绩效评价与政策优化研究.周璐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
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动态演进研究.魏敏 厦门大学 2018
高原藏区旅游扶贫有效途径与贫困人口受益模式研究.陈颖 成都学院 2018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乡村内生产发展机制研究.姚旻 贵州财经大学 2018
多元认同视角下乡村旅游社区地方性保持策略研究.赵志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 2018
共享经济下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陈雪钧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 2018
革命老区乡村旅游脱贫效应评估及返贫阻断机制研究.张瑾 江西财经大学 2018
振兴西藏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地方品牌化策略研究.桑森垚 西藏大学 2018
旅游扶贫绩效动态评估及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构建研究.王凯 湖南师范大学 2018
雾霾风险对城市旅游的影响与分类响应机制研究.刘嘉毅 淮阴师范学院 2018
乡村旅游资源资本化管理模式研究.何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
新形势下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增长研究.董亚娟 长安大学 2018
优质旅游有效供给能力的形成机理、评价体系与提升路径研究.王慧 沈阳师范大学 2018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高质量协同供给体系研究.吴开军 广东财经大学 2018
青藏高原牧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动态效应评价及动力机制研究.薛华菊 青海师范大学 2018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创新与政策协同研究.邓爱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
长白山区民族村落旅游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研究.周丽君 东北师范大学 2018
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小城镇共生演进路径仿真研究.李彪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8
全域旅游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平衡充分发展路径研究.高元衡 桂林旅游学院 2018
台湾政党轮替与原住民政策对部落旅游发展影响研究.张孝铭 莆田学院 2018
援藏制度背景下西藏乡村旅游发展对农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机理研究.陈娅玲 西藏民族大学 2018
武陵山片区民俗体育传承与旅游产业的耦合机制研究.唐丽 吉首大学 2018
“健康中国”战略下体育赛事旅游目的地的规制研究.杨涛 西安体育学院 2018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村寨体育旅游发展研究.饶远 云南师范大学 2018
乡村旅游益贫性增长的机制调适及行为范式研究.胡芬 湖北大学 2018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蒙边境旅游发展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王珊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8
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战略、路径与对策研究.保继刚 中山大学 201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镇品牌竞争力研究.王双 山东社会科学院 2018
中国游艇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障碍与培育政策研究.姚云浩 大连海事大学 2018
空间正义视角下的文明旅游语义解构、学术批判与路径设计研究.李创新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18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研究.屈学书 运城学院 2018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草原旅游地牧民生计方式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秦兆祥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旅游影响下安多藏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欧阳正宇 西北师范大学 2018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旅游精准扶贫效果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钟学进 广西师范学院 2018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桂滇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贺剑武 桂林理工大学 2018
基于共享理念的闽东畲族聚集区旅游全域化与稳定脱贫协同研究.吕群超 宁德师范学院 2018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建设研究.冯学钢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新常态、新方位下旅游经济增长潜力与发展动力研究.戴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17
社会责任视角下乡村旅游小企业参与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文彤 暨南大学 2017
东北地区边境旅游发展转型与旅游“两区”建设路径及模式研究.崔哲浩 延边大学 2017
全域旅游视域下我国邮轮产业结构优化研究.闫国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我国在东南亚南亚出境旅游效应研究.张显春 桂林旅游学院 2017
空心村资源全面整合式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张立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7
节事活动融入旅游业的机理与模式研究.潘文焰 东华大学 2017
规制经济学视角的旅游“零负团费”形成机理、影响及治理研究.符继红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2017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文化展演的实践逻辑与文化保护、传承意义研究.阳宁东 西南民族大学 2017
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果评估及长效机制构建研究.谢雨萍 桂林旅游学院 2017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的政策执行研究.潘秀珍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左右江革命老区乡村旅游精准脱贫的困局与破解路径研究.吕华鲜 桂林理工大学 2017
高铁对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绩效的空间效应测度及动力机制研究.胡北明 贵州财经大学 2017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整合开发与旅游小镇建设研究.陈纪 南开大学 2017
2022冬奥会下京张滑雪旅游产业承载力评估及风险防范研究.杨润田 张家口学院 2017
我国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国际化发展研究.葛书林 山东师范大学 2017
生态体育旅游的价值共创机理及创新对策研究.盛建国 河西学院 2017
“互联网+”背景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组织模式研究.梁业章 桂林旅游学院 2017
我国区域体育旅游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优化调控研究.魏德样 福建师范大学 2017
北京冬奥会区域辐射效应及京津冀体育旅游产业格局优化策略研究.李颖 河北师范大学 2017
我国体育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其优化研究.姜付高 曲阜师范大学 2017
武陵山片区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肖红青 吉首大学 2017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西部地区影视传播与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左伟 贵州民族大学 2017
全域旅游背景下草原旅游地人地系统脆弱性及其适应演化机制研究.李文龙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7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对人类活动的生态风险响应机理和评价研究.耿玉环 北京联合大学 2017
“一带一路”战略下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共享机制构建研究.韩慧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多维视角下西部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旅游创业研究.白雪 贵州师范学院 2017
中国旅游生态效率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刘军 湖北大学 2017
旅游发展背景下三江源国家公园牧民参与共建机制研究.赵婷 青海大学 2017
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益测度及益贫机制研究.黄炜 吉首大学 2017
“共享价值”理念下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动力创新研究
.张亮晶 河西学院 2017
精准脱贫目标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吴晓山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基于生计保障的桂滇边境民族地区贫困户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方世巧 广西师范学院 2017
广西少数民族村落保护及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袁媛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017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旅游精准扶贫研究.万泳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2017
“一带一路”建设中康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管恒善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 2017
藏族村寨旅游发展与村民受益关联性的案例比较与跟踪调查研究.王晓辉 四川大学 2017
青藏铁路沿线地区遗产旅游与民族社区互动发展研究.陈金林 青海大学 2017
草原旅游发展下的青海牧民生产生活现状调查研究.魏玮 青海大学 2017
西南地区旅游精准扶贫与乡土文化传承的耦合机制研究.林移刚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
旅游安全视阈下的多模态语义识别研究.张美云 三亚学院 2017
大别山地区户外运动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研究.游茂林 中国地质大学 2017
西南地区滑雪旅游产业竞争潜力评价及路径选择研究.吕兴洋 西南财经大学 2017
旅游展演视阈下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方昌敢 梧州学院 2017
长江经济带视域下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生态与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张玉蓉 重庆交通大学 2017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西部地区乡村旅游扩大有效供给研究.马云辉 重庆社会科学院 2017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公益性旅游精准扶贫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邓永进 云南大学 2017
全域旅游内涵特征、实现路径与促进政策的分类分层系统化研究.石培华 南开大学 2017
大数据时代构建我国智慧旅游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谌贻庆 南昌大学 2017
海峡西岸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的演化、驱动及影响机制研究.李勇泉 华侨大学 2017
基于企业视角的旅游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治理研究.王彩萍 中山大学 2017
全域旅游视域下海南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及创新模式研究.耿松涛 海南大学 2017
我国旅游业用地政策系统评估和优化研究.宋子千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17
乡村旅游实践中人文发展之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复合作用机理研究.焦彦 南开大学 2017
旅游类特色小镇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恢复力建设研究.黄泰 苏州大学 2017
丝绸之路陕甘川毗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及其生态保护研究.刘吉平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7
基于权利再分配的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何莽 中山大学 2017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群岛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嵌入效应问题研究.肖建红 青岛大学 2017
社区恢复力理论视域下的特色小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引导策略研究.张俊岭 浙江师范大学 2017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出境旅游对国际贸易带动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李海建 江苏师范大学 2017
全域旅游投融资模式创新的理论框架与推进路径研究.肖月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2017
长江经济带农产品主产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方世敏 湘潭大学 2017
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的政策倾向及动态调适研究.舒伯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7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用地保障问题研究.邱继勤 重庆工商大学 2017
“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旅游: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王镜 郑州大学 2017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旅游养老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陈才 海南师范大学 2017
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西江模式”研究.李天翼 贵州民族大学 2017
大数据背景下户外旅游数据分析方法研究.陈丹 云南大学 2017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茶文化旅游的资源空间结构、地域类型及发展模式研究.时雨晴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7
旅游目的地失范性消费空间的成因、影响机制和引导政策研究.罗佳琦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冬奥背景下我国冰雪旅游业全域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叶海波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7
藏族休闲民俗在西藏旅游发展中的传承与实践研究.邵卉芳 西藏民族大学 2017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度评价、障碍因子诊断及协同路径研究.李晓琴 成都理工大学 2017
大别山连片特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李锋 河南大学 2016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开发研究.李少波 四川大学 2016
青藏高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与政策法律保障研究.多杰 青海民族大学 2016
基于移动互联网定位服务的智慧旅游城市研究.吴士锋 河北经贸大学 2016
长江经济带湘鄂渝黔省际边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传承与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杨洪 湖南科技大学 2016
赴港“自由行”旅游交往中的文化冲突与解决策略研究.杨丽琼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16
网络嵌入、社区重构与传统村落旅游创新演化研究.李文兵 湖南理工学院 2016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纵深推进的品牌化模式研究.曲颖 海南大学 2016
旅游孤岛效应测度与调控机制研究.田卫民 云南大学 2016
山岳型景区旅游交通拥堵的疏解与集散机制研究.马继刚 云南财经大学 2016
基于网络口碑与关系治理的旅游市场非正式制度的实验研究.李晓义 南开大学 2016
精准扶贫战略下旅游体验型农村社区营造及效应研究.桂拉旦 广东财经大学 2016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左冰 中山大学 201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李志飞 湖北大学 2016
文化演艺融入旅游产业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王克岭 云南大学 2016
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与传统村落复兴的协同路径研究.黄国庆 西南大学 2016
我国大型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制度环境支撑研究.王飞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6
精准扶贫背景下西部地区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理与路径研究.周平 湖南农业大学 2016
西藏乡村旅游与藏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研究.毕卫忠 西藏大学 2016
《旅游法》实施机制的规范、问题与完善研究.汤静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与喀什古城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王建华 新疆师范大学 2016
新疆农牧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李光明 石河子大学 2016
集中连片特困仡佬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研究.李劲松 中央民族大学 2016
新疆南疆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识别、帮扶与机制创新研究.李东 新疆财经大学 2016
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育产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陈生琛 青海大学 2016
内蒙古旅游与外宣资料汉蒙英三语平行语料库建设研究.张莉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6
中国旅游扶贫技术效率与反贫困路径依赖破解研究.刘亚萍 广西大学 2016
左右江革命老区乡村旅游扶贫中农民创业问题研究.陆军 广西师范大学 2016
“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区域旅游承载力影响的评估与对策研究.张博 济南大学 2016
精准脱贫视角下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研究.韦欣仪 贵州师范学院 2016
以贫困户生存空间拓展为指向的嵌入式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耿亚新 郑州大学 2016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背景下旅游公共营销协同创新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宋慧林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16
供给结构调整下的我国本土邮轮旅游开发研究.叶欣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
旅游精准扶贫中的知识转移与政府职能研究.饶勇 中山大学 2016
云经济时代的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研究.昝胜锋 山东大学 2016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研究.陈浩 嘉兴学院 2016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杨建鹏 西藏大学 2016
增权视角下我国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与路径优化研究.王会战 西安科技大学 2016
“一带一路”战略与回族传统社区旅游发展及保护研究.石春燕 桂林理工大学 2016
地方政府行为对旅游产业结构动态优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孙盼盼 华侨大学 2016
环境容量约束下热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模拟与政策响应管理研究.王佳 南昌大学 2016
“一带一路”背景下入境旅游统计分析及优化布局研究.吴良平 四川师范大学 2016
旅游目的地游客安全感测评与提升路径研究.邹永广 华侨大学 2016
新疆屯垦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协同研究.张春香 石河子大学 2016
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的“迷思”与“活化”研究.彭丹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对游客出游行为的影响研究.廉同辉 安徽工程大学 2016
西北地区红色旅游游客行为与价值回归研究.任婕 宁夏社会科学院 2016
国内自驾旅游客流时空集散行为研究.李伟 河南师范大学 2016
区域旅游目的地社交媒体营销中负面偏差引导机制研究.陈旭辉 天津财经大学 2016
三峡库区乡村旅游扶贫绩效研究.胡志毅 重庆师范大学 2016
南岭走廊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效果评估研究.侯玉霞 桂林理工大学 2016
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特色优势产业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谢斐 大理大学 2016
鲁西运河流域乡民艺术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刘建峰 聊城大学 2016
创意旅游驱动下原住民文化古镇转型升级及其发展战略研究.张胜男 首都师范大学 2015
文化旅游需求与产品创新系统建设研究.宋鹏飞 山西财经大学 2015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多功能景观网络构建研究.郑辽吉 辽东学院 2015
中国旅游救援发展的深层次思考.翟向坤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5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弹性及其适应性管理研究.李志龙 湖南商学院 201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南沙旅游发展动力机制与对策研究.陈扬乐 海南大学 2015
基于互联网众筹模式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研究.惠红 重庆理工大学 2015
民族旅游村寨治理模式的实践逻辑与制度创新研究.陈志永 贵州师范学院 2015
中国现存西洋近代建筑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肖星 广州大学 2015
“一带一路”战略下旅游开发促进南疆地区稳定与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许峰 山东大学 2015
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邓辉 中南民族大学 2015
武陵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少数民族习俗与市场互动机制研究.刘安全 长江师范学院 2015
新疆哈萨克族民俗民间体育文化发掘与丝路旅游关系研究.周风祥 伊犁师范学院 2015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模式研究.张魏 云南民族大学 2015
中国-东盟旅游与贸易互动关系研究.程成 广西大学 2015
我国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协同治理机制研究.金媛媛 首都体育学院 2015
旅游产业融合中的就业模式变迁研究.郭为 青岛大学 2015
我国入境旅游内生增长机制及对策研究.孙梦阳 北京联合大学 2015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路径、模式研究.南宇 西北师范大学 2015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记忆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研究.李玉新 山东工商学院 2015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及其评价体系研究.梅燕 成都理工大学 2015
对口援藏省市差别化旅游援藏政策效率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田祥利 西藏民族学院 2015
青藏高原多民族聚居区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途径及其效应研究.张俊英 青海民族大学 201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三沙海洋旅游发展战略研究.邓颖颖 海南省社会科学院 2015
构建中国-东盟南北丝绸之路旅游带研究.陈红升 广西社会科学院 2015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徐仁立 武夷学院 2015
非传统安全视域下西北民族地区旅游危机预警管控研究.窦开龙 兰州商学院 2015
少数民族旅游特色村镇建设指标体系研究.马治鸾 成都理工大学 2015
白族民居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的研究.杨晓 云南省民族博物馆 2015
旅游发展与云南少数民族土地观念变迁的人类学研究.史艳兰 云南财经大学 2015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乡镇包容性发展路径研究.王超 贵州财经大学 2015
大型体育赛事影响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罗秋菊 中山大学 2015
旅游需求结构与旅游产品创新的动态关系研究.宋瑞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2015
长江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动态评价、影响机理及优化路径研究.邓祖涛 湖北经济学院 2015
森林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研究.陈秋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5
新常态下智慧旅游驱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研究.梁留科 洛阳师范学院 2015
海南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农民长期收益分享机制研究.陈险峰 海南大学 2015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胡叶星寒 河北金融学院 2015
中国旅游贸易逆差测度、形成机制与对策研究.田纪鹏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015
文化演出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战略研究.周春波 宁波大学 2015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周杨 广东工业大学 2015
我国跨区域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财政资金供需矛盾的形成机理与政策研究.王娟 东北财经大学 2015
中国老年旅游消费与产业联动机制及对策研究.罗栋 湘潭大学 2015
专业化旅游城市“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成因、影响及防范研究.钟伟 上海商学院 2015
“一带一路”战略与宁夏穆斯林旅游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研究.许丽君 宁夏大学 2015
西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李兴平 湖南省吉首大学 2015
全球分工新体系下的中国旅游业国际地位评估与提升研究.金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4
基于地方理论的旅游目的地体验品质驱动机制及优化路径研究.龙江智 东北财经大学 2014
美丽中国建设与旅游业健康发展研究.熊元斌 武汉大学 2014
中国旅游产业区域集聚绩效研究.魏敏 厦门大学 2014
旅游地“荷兰病”效应的发生机制与调控对策研究.杨懿 云南大学 2014
资源刚性约束下国内旅游需求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谢慧明 浙江理工大学 2014
京杭运河(江浙段)文化遗产资源群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李永乐 江苏师范大学 2014
乡村旅游聚落的形成、演化与调控研究.陈志军 南昌大学 2014
青藏高原多民族生态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邸平伟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2014
西南山地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互动机制研究.陈琴 重庆师范大学 2014
城乡时空置换及低碳休闲旅游养老利用机制研究.刘啸 北京联合大学 2014
文化旅游情境中阿诗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巴胜超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我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机理与提升战略研究.韩元军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1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圈研究.袁珈玲 广西社会科学院 2014
旅游资源信息的语义标注与相关性研究.彭晖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民宿旅游与文化交往实证研究.杨丽娟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014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的制度瓶颈与破解研究.曹务坤 贵州财经大学 2014
生态文明视域下西南民族旅游地空间功能区划与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张燕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旅游共生体系统构建及协调演化研究.孙振杰 河北经贸大学 2014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的基础与路径研究.李树民 西北大学 2014
近20年来西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及其影响研究.梁旺兵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与生态保护耦合机制研究.秦远好 西南大学 2014
旅游干扰下的社区生态储存响应机理及平衡机制研究.饶品样 郑州大学 2014
基于ERE复合系统的城市群旅游空间演化格局研究.梁滨 湖北经济学院 2014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赢机制研究.邱扶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旅游引导的乡村新型城镇化模式及其效应研究.李松志 九江学院 2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视野下的成吉思汗陵旅游文化研究.苏日娜 内蒙古大学 2014
以西安起点为龙头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研究.张燕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2014
乡村旅游与南岭瑶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邓敏 桂林理工大学 2014
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绩效综合评估模型及实证研究.邢慧斌 河北大学 2014
我国大型城市中旅游业与演艺业融合发展的理论、途径与效益研究.陶婷芳 上海财经大学 2014
西南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模式变迁影响研究.盖媛瑾 贵州师范学院 2014
海南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优化研究.王红 海南大学 2014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实践考察与政策支持研究.赵承磊 河南科技大学 2014
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的协同路径研究.郭凌 四川农业大学 2014
新丝绸之路视域下西部生态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互动机制研究.余洁 西北大学 2014
旅游法实施后居民休闲福利变化与公共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研究.刘焕庆 延边大学 2014
“新公共外交”视角下的出境文明旅游与国家形象关系研究.吴茂英 浙江大学 201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影响经济增长的效应、机制与政策研究.赵磊 浙江工业大学 2014
乡村旅游社区居民“情感—行为”的影响机理与管理策略研究.杜宗斌 湖州师范学院 2014
基于收入假说理论的我国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研究.周文丽 兰州商学院 2014
宁夏建设穆斯林国际旅游目的地对策研究.梁向明 宁夏大学 2014
我国乡村旅游扶贫的农户适应模式与制度设计研究.王铁 曲阜师范大学 2014
海南黎族旅游音乐资源开发研究.王娟 海南大学 2014
西部民族旅游地创意资本培育机制研究.李庆雷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基于碳足迹理论的我国滨海旅游业低碳化发展途径与政策研究.刘明 国家海洋局 2013
工业旅游视角下现代旅游业与新型工业化建设融合的平台机制研究.王云龙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基于生态旅游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与制度建设研究.冯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3
江南社区型文化古镇旅游空间生产研究.郭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3
海南国际旅游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发展战略研究.王明初 海南师范大学 2013
我国热带反季节体育旅游市场培育实证研究.田建强 海南师范大学 2013
旅游目的地文化展示与旅游形象管理突出问题研究.邓明艳 乐山师范学院 2013
旅游市场失范行为的法律调控机制研究.孟凡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3
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制度创新问题研究.周琳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013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旅游经济效应评价及优化模型研究.刘家诚 海南大学 2013
经济转型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路径与实践.肖建勇 河南大学 2013
民族旅游发展对黎族女性的影响研究.陈丽琴 海南大学 2013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优化与创新模式研究.陈伟 云南大学 2013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成长波动比较与管理动因研究.姚宏 西安财经学院 2013
我国革命老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史言信 江西财经大学 2013
武陵山片区旅游业内生发展与多维减贫研究.龙茂兴 遵义师范学院 2013
基于社区增权的和谐民族村寨旅游研究.廖军华 贵州民族大学 2013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疆南疆民族地区古村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李俊 塔里木大学 2013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融合的内生路径研究.王汝辉 四川师范大学 2013
我国中西部南北旅游大通道的构建研究.赵临龙 安康学院 2013
我国旅游地产投资过热的形成机理及其规制研究.蒋艳霞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13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我国休闲旅游功能区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毛润泽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女性主体地位凸显的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杨云 中山大学 2013
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罗盛锋 桂林理工大学 2013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形态演化研究.杨莎莎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2013
资源、环境、区位视域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影响机制、评价模型与开发范式研究.杨军辉 广西师范大学 2013
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宋徽 宿州学院 2013
旅游目的地周期性演化与治理机制研究.梁智 天津财经大学 2013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陈晔 南开大学 2013
西藏乡村旅游地农牧民幸福指数对经济效率影响的测评研究.徐秀美 西藏大学 2013
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武陵山区城镇化的机制与对策研究.杨曦 湖南商学院 2013
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李德芳 海南大学 2013
世界旅游强国的科学内涵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张凌云 北京联合大学 2013
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互动视角下北京、上海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构建研究.和立新 山东农业大学 2013
生态文明视角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微型企业发展研究.李星群 广西大学 2013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低碳化转型机理与调控政策研究.杨德云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2013
旅游者参与及旅游服务价值共创模式研究.阳震青 广西师范大学 2013
智慧旅游新业态研究.陆均良 浙江大学 2013
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就业特性、影响与效应研究.姚海琴 浙江大学 2013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研究.陈绍友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滇川地区东巴文化旅游展演及活态保护机制研究.光映烔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2012
我国旅游立法重大问题研究 .韩玉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2
异质性民族文化资源传承与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研究 .单纬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2
我国旅游企业诚信评价体系研究 .姚延波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 2012
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机制研究 .潘海岚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012
城市休闲文化消费主导下旅游转型升级路径及其综合改革研究 .刘少和 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 2012
红色旅游的共生发展机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 .许春晓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012
移动用户生成内容环境下旅游者信息行为分析与我国旅游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彭润华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2
遗产地铭刻时代痕迹与旅游发展研究 .张祖群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12
制度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地社会变迁研究 .肖佑兴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2012
欠发达地区旅游就业效应及可持续战略模式研究 .张小利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2
现代产业集群下的区域旅游产业模块化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陶春峰 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 2012
旅游和旅游业的本体论研究 .王德刚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2012
民族地区遗产旅游地利益机制构建研究.胡北明 四川理工学院 2012
海洋文化旅游本土模式的动力机制研究 .张璟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2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模式研究 .马鑫 云南民族大学 2012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尹华光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 2012
大型节事举办后中国旅游形象演变机理及和谐发展战略研究 .陈楠 河南大学 2012
我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王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2
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关联机理研究 .刘佳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2012
环首都区域民族民间舞蹈资源分布与旅游开发.张冬梅 河北大学 2012
基于“内生式发展”路径的古村落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周永广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12
我国旅游统计体系及统计调查制度完善研究 .李瑛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2
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研究 .石岩 湖北大学 2012
两岸四地旅游应急合作体系建设研究 .谢朝武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2012
文化资源旅游化过程中的增权机制研究 .卢政营 天津财经大学旅游系 2012
文化旅游情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吴兴帜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2012
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研究 .李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12
当代中国民族旅游伦理研究 .冯庆旭 宁夏大学 2012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模式研究 .马鑫 云南民族大学 2012
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卓玛措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2012
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惠及民生研究.宋梅 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所 2012
我国反季旅游市场潜力的区域差异与开发策略研究 .冯学钢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2012
以国际旅游岛战略为导向的海南农业形态构建研究 .包亚宁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20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 .阚如良 三峡大学 2012
旅游发展对青海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研究 .何梅青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旅游公共管理系 2012
上海合作组织带动下的中哈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王友文 伊犁师范学院 2012
西部民族村镇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机制及模式研究.张述林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文化旅游产业创新系统演化理论研究.杨春宇 贵州财经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2012
西南地区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及管理研究.杨姗姗 桂林理工大学 2012
灾后羌族社区文化景观重建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任萍 绵阳师范学院 201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道德支持研究.张旭新 海南师范大学 2012
旅游和旅游业的本体论研究 .王德刚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201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范力 百色学院 2012
旅游发展与畲族村落传统文化变迁及保护研究 .邱云美 丽水学院商学院 2012
新时期国内旅游的抗周期性及经济效应研究 .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012
文化旅游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侯兵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2012
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福利效应研究 .刘长生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2012
旅游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 .张进福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 2012
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研究 .杨涛 西安体育学院 2012
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研究 .李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12
旅游和旅游业的本体论研究 .王德刚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2012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及利益分配模式研究 .马鑫 云南民族大学 2012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创新研究.吴国清 上海师范大学 2011
中国国际旅游市场潜力提升研究.万绪才 南京财经大学 2011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黎族传统工艺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林毅红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2011
“申遗”背景下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及其制度响应研究.刘庆余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1
民营资本介入古村镇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风险、机制与政策研究.吴文智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2011
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旅游企业集团成长模式研究.陈雪钧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2011
苏南旅游业低碳化转型的系统模式与绩效评价.侯国林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1
创意经济背景下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及实证研究.张玉蓉 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 2011
中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潜力评估与发展战略.厉新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2011
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巴桑吉巴 西藏大学理学院 201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地居民满意度实证研究.黄大勇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2011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协同机制研究.张英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2011
新疆旅游资源战略性开发对缓解绿洲城镇孤岛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杨宏伟 石河子大学 2011
川滇藏地区旅游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王文静 昆明学院旅游系 2011
乡村旅游与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吴忠军 桂林理工大学 2011
少数民族传统社区旅游“适度开发”问题研究.罗永常 凯里学院 2011
我国热带体育旅游目的地的理论构建与协同发展研究.夏敏慧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11
中国神话的当代传承--以遗产旅游和电子传媒的考察为中心.杨利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1
体育赛事与城市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黄海燕 上海体育学院 2011
青海藏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边世平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旅游公共管理系 2011
西安大遗址旅游容量的优化调控研究.崔琰 西安文理学院 2011
西部低碳旅游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模式研究.李晓琴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2011
旅游资料民族民间文化元素翻译研究.杨山青 贵阳学院外语系 2011
我国旅游服务进出口互动机制与模式研究.叶莉 广西财经学院 2011
闽台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性旅游利用研究.郑耀星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海峡旅游学院 2011
海峡两岸旅游综合服务质量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林德荣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2011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与协调研究.张海燕 吉首大学商学院 2011
基于供需特征分析的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策略研究.张言庆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 2011
高铁时代区域旅游产业要素配置研究.于秋阳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系 2011
我国旅游服务进出口互动机制与模式研究.叶莉 广西财经学院 2011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转型时期的旅游社会冲突问题研究.钟洁 西南民族大学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2011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毛长义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011
苏南旅游业低碳化转型的系统模式与绩效评价.侯国林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旅游业的风险及防范体系研究.许韶立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2010
促进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陈章旺 福州大学 2010
生态脆弱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惠及民生的实证研究.赖斌 西南交通大学旅游经济研究中心 2010
“十二五”时期区域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跟踪研究.路幸福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2010
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惠及民生的实证研究.李迎喜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2010
两岸四地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安全管理研究.陈金华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2010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立法保障研究.童光政 海南师范大学 2010
低碳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调查研究.汪清蓉 佛山大学 2010
我国滨海体育旅游带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姜付高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教研部(日照 2010
“十二五”时期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战略研究.邹统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2010
“十二五”时期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战略研究.邹统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2010
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研究.戴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10
“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李武武 江南大学商学院 2010
我国旅游业创新能力培育与发展研究.武邦涛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若干重要问题研究.黄细嘉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2010
“十二五”时期中国遗产旅游资源管理战略研究.邹统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2010
中国特色的低碳旅游模式研究.胡传东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010
我国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比较研究.皮平凡 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 2010
中西部结合地带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杨洪 湖南科技大学 2010
基于生态竞争的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方式转变系统设计.牟红 重庆理工大学 2010
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窦开龙 兰州商学院经济研究所 2010
旅游景区无形资产的构成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王昆欣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10
中国旅游经济运行预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戴斌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王立国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0
新疆自然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研究.刘旭玲 新疆财经大学 2010
“十二五”时期中国旅游市场预测及其评价研究.魏敏 厦门大学 2010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张霞 吉首大学 2009
西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张琰飞 吉首大学 2009
甘宁青回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旅游业和谐发展研究.沙爱霞 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009
旅游文化与族群认同-基于丽江旅游的人类学考察.赵红梅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学院 2009
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双赢”的调控机制研究.刘旺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0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西南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李天翼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学院 2009
甘宁青回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旅游业和谐发展研究.沙爱霞 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009
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机理、创新模式与整合战略研究.翁钢民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9
汶川地震遗迹的旅游吸引力与深度开发潜力:基于震后入川游客旅游行为时空间结构的研究.卿前龙 广东金融学院 2009
遏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对策研究.邓永进 云南大学旅游研究所 2009
大图们江区域旅游发展转型与旅游合作模式研究.崔哲浩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2009
青海南部高原藏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及社区参与研究.卓玛措 青海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9
民族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发展: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研究视角.韦复生 广西民族大学 2009
多元目标体系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把多勋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009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流转研究——以云南为例.黄继元 昆明学院 2009
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研究-以桂黔湘边区为例.王力峰 桂林工学院 2009
思路与出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品升级.贺小荣 湖南师范大学 2009
丝绸之路申遗中国段旅游区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研究.李巧玲 兰州商学院 2008
山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基层组织和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周永广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08
基于旅游卫星账户及相关扩展分析方法的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黎洁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2008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周琳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08
民族地区地质公园建设与特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黄松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08
北部湾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阳国亮 广西大学商学院 2008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刘丽梅 内蒙古财经学院 2008
区域交通变化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以长江三峡为例.范斌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008
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研究.韩福文 沈阳师范大学 2008
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刘康 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 2008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安排视角分析.熊元斌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8
民族文化产业视角下西部旅游地区地方性知识利用与保护研究.蒋蓉华 桂林工学院 2008
民族旅游社区文化的展演重构与建设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文化为例.陈亚颦 云南师范大学 2008
我国滨海湿地旅游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吴江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08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开发创新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申遗的视角分析.南宇 西北师范大学 2008
我国中部省区体育旅游联动发展研究.石晓峰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2008
基于生态文明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程道品 桂林工学院 2008
生态文化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刘亚萍 广西大学商学院 2008
以旅游为产业动力的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李柏文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008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创新系统建设研究.郭峦 广西大学商学院 2008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与民族关系互动研究--以川滇泸沽湖地区为例.陈刚 云南财经大学 2008
少数民族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于滇西北生态旅游的实证.叶文 西南林学院 2008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基于新业态的增长方式研究.陶婷芳 上海财经大学 2008
基于人水和谐的水系旅游文化深度增殖开发研究--以长江三角地区为例.张璟 上海海事大学机经济管理学院 2008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创新系统建设研究.郭峦 广西大学商学院 2008
云南宗教文化与旅游研究.张桥贵 云南民族大学 2008
旅游目的地和谐环境构建研究--围绕中国山岳型世界文化遗产地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张薇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7
张家界旅游产业转型与结构知级优化研究.麻学锋 吉首大学商学院 2007
西南地区民族村镇旅游业模式与新农村建设研究.石坚 贵州大学 2007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居民满意度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以桂黔湘边区为例.吴忠军 桂林工学院 2007
边疆高原山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明庆忠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007
基于认证管理的西藏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研究.周玲强 西藏大学 2007
湘鄂渝黔边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研究.向延平 吉首大学商学院 2007
新疆旅游文化开发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王琦 新疆财经学院 2007
西南民族村寨旅游扶贫与文化失忆的实证研究.黄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系 2007
旅游的文化分析和价值评价.李骊明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2007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业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研究.张爱儒 青海大学经济系 2007
我国科技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对策研究.陶卓民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07
我国旅游业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研究.章尚正 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 2007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方式研究.张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2007
我国旅游业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研究--旅游景区饭店对景区环境质量影响研究.陆均良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 2007
新农村建设与区域扶贫开发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制度构建研究.蒋满元 广西财经学院 2007
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链理论的实证研究.杨红 四川外语学院管理学院 2007
休闲型旅游发展研究.田金霞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 2007
青藏高原旅游开发研究.张忠孝 青海师范大学旅游系 2007
古村镇旅游开发与利益相关者互动机制研究.宋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2007
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利益冲突及其协调政策研究.张朝枝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2007
西部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价值实现与制度安排的视角.梁学成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7
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陈志永 贵州教育学院 2007
青藏铁路周边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以西宁至格尔木段为例.邸平伟 青海民族学院 2007
中国旅游产业潜力和竞争力研究.冯学钢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2006
旅游地发展研究新思维--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理论与实证研究.杨春宇 贵州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 2006
湘鄂渝黔边区旅游合作的博弈研究.鲁明勇 吉首大学商学院 2006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建设与西部旅游开发互动研究.唐德彪 怀化学院 2006
社会转型与女权文化演进:旅游发展对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妇女地位和社会角色变迁影响研究.唐雪琼 西南林学院 2006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罗仕伟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006
我国旅游产业潜力和竞争力研究.薄湘平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06
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孙九霞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2006
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卢丽刚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2006
旅游伦理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证.夏赞才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006
基于社区参与的草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吕君 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管理系 2006
青海历史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旅游中的开发利用研究.王昱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2006
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以广西、云南、陕西为例.付健 广西师范大学 2005
发展乡村旅游,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东西比较视野下的西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金颖若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2005
湘鄂渝黔边毗邻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与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王兆峰 吉首大学 2005
广西与周边国家合作开发民族文化旅游推动兴边富民和安邻、睦邻、富邻研究.李甫春 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研究中心 2005
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研究.熊元斌 武汉大学商学院旅游系 2005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与文化变迁研究.吕宛青 云南大学商旅学院 2005
建设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加速西北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邓华陵 西北师范大学 2005
红色旅游的理论建设及现实意义--从辽沈战役纪念馆看红色旅游必须应对的时代课题.李湘 辽宁工学院 2005
少数民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体验旅游开发研究--以海南、云南和贵州为.马晓京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005
藏东南生态旅游项目规划模式研究.杨文凤 西藏农牧学院 2005
红色旅游研究.周振国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2005
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研究--以分时度假研究为切入点.王婉飞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研究所 2005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西部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极限效应研究.唐善茂 桂林工学院 2004
青藏高原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方向及对策研究.马有义 青海民族学院旅游系 2004
湘鄂渝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区社会文化变迁.段超 中南民族大学 2004
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方向和对策研究.葛立成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2004
藏东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张敏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2004
西藏自治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王代远 西藏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 2004
我国西部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方向及对策研究.李树民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4
我国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赵丽霞 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 2004
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促进陕西经济发展.郁广健 西安财经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 2004
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的现状、趋向及对策研究.何建民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004
2008年奥运会观战旅游的发展及对策研究.李益群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004
小康社会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于素梅 周口师范学院 2004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研究.卞显红 江南大学商学院 2004
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测评及提升战略研究.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003
建立旅游卫星账户的意义、方法和难点研究.康蓉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与调控研究.陆林 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003
旅游业对扩大就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贡献的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王朗玲 黑龙江大学应用经济研究所 2003
西部民族地区开发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社会经济价值与实施对策研究.周道平 吉首大学体育系 2003
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区域竞争与区域协作问题研究--以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为例.张河清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系 2003
旅游开发与农村社区经济.黄郁成 南昌大学旅游学院 2002
分析体育与旅游结合的机理 研究探讨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展对策.柳伯力 成都体育学院 2002
西部大开发与内蒙古草原旅游业发展研究.白音查干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旅游管理部 2002
旅游开发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的重要契机--对武陵、雪峰山脉的考察.王康乐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2002
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对文物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的调查分析.陆建松 复旦大学文物博物馆学系 2002
湘鄂渝黔边多民族聚居区旅游扶贫开发战略研究.王兆峰 吉首大学经济与管理系 2002
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研究.郑向敏 华侨大学经管学院 2002
西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策研究.李树民 西北大学 2001
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王红姝 东北林业大学 2001
传统民居旅游开发的经济学研究.黄芳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2001
宁夏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梁向明 宁夏大学历史系 2000
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郝索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 1999
旅游产业开发扶贫与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万德梅 武汉大学管理学院 1997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旅游发展与旅游扶贫研究.余青 贵州省贵州民族学院旅游系 1997
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李天元 南开大学旅游学系 1996
我国旅游市场竞争规制.陈纲 杭州大学旅游学院 1996
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策略研究.杨森林 杭州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 1996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田卫民 云南大学旅游系 1996
旅游扶贫老少边穷地区乘数效应大.蔡雄 桂林工学院经济管理与旅游系 1994
黄河长城晋陕蒙峡谷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高旺 内蒙古自治区长城学会 1993
黄山旅游经济开发研究.黄传新 安徽省委宣传部 1992
世界热带(亚热带)海岛、海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比较研究.李溢 海南大学文学院旅游系 1992
与"旅游"相关的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数量共406项,其中2010年立项44项,2019年立项34项,2018年立项34项,2011年立项33项,2020年立项32项,2012年立项32项,2017年立项31项,2014年立项27项,2009年立项27项,2022年立项26项,2016年立项26项,2021年立项23项,2013年立项22项,2015年立项15项;立项项目中,238项属于青年项目,118项属于规划项目,35项属于青年基金项目,14项属于规划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题目:
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袁箐 河南大学 2022
VR、AR技术对游客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旅游体验视角.张玲 广东财经大学 2022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多维时空演化及可达性研究.赵亮 湖北大学 2022
在线评论数据驱动的旅游景点推荐模型及应用研究.高辉 菏泽学院 2022
面向旅游体验的侗族碎片化文化基因修复与显性表达研究.贺溪 长沙学院 2022
民族村寨旅游价值构建民族认同感的路径与机制研究.曾韬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2
数字交通驱动旅游产业集聚创新的机制、效应与政策研究.郭向阳 贵州财经大学 2022
旅游敬畏感的内涵、生成机制及其后效研究.何学欢 湖南工商大学 2022
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发展促进乡村居民共同富裕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朱红兵 黄山学院 2022
国内大循环驱动的长三角乡村旅游适配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张圆刚 上海师范大学 2022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创新研究: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李慧 天津理工大学 2022
富民兴疆战略下新疆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策略研究.张雪坤 昌吉学院 2022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体育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生计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游茂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22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旅游发展对乡村旅游地乡村性的影响研究.洪学婷 安徽师范大学 2022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郑文娟 福建师范大学 202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旅游消费脆弱性:内在机理与影响机制研究.左文超 贵州财经大学 2022
旅游直播线上参与对线下出游意愿的双刃剑效应研究:基于沉浸体验的视角.刘启华 海南大学 2022
大数据环境下考虑疫情冲击的旅游需求可解释预测方法与应用研究.曾宇容 湖北经济学院 2022
数字赋能乡村旅游小企业生存韧性的作用机理与重塑路径研究.王彩彩 天津财经大学 2022
尺度视角下侨产对侨乡旅游地开发的影响与协调机制研究.张子昂 南京师范大学 2022
精神富有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消费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徐宁宁 台州学院 2022
新冠疫情下旅游小企业组织韧性评估、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尹寿兵 安徽师范大学 2022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农户生计风险及脆弱性评价研究.张爱平 扬州大学 2022
陕西红色旅游汉英多模态双语语料库建设及应用研究.马桂花 西安外事学院 2022
互联网情境下旅游者炫耀性消费动机与网络信息分享行为关系研究.王兴琼 四川师范大学 2022
后疫情期旅游生计韧性影响下非遗传承人持续参与意愿与实现路径研究.王春燕 塔里木大学 2022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测度、衍变和媒体作用机制研究.吕秋琳 东南大学 2021
甘肃民族地区“+旅游”融合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及长效机制研究.李海军 河西学院 2021
乡村旅游地文化韧性:测度、形成机制与提升策略研究.周玮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1
基于短视频推广的旅游供应链渠道整合与协同优化研究.何鹏 重庆工商大学 2021
黄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李君灵 山西财经大学 2021
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旅游核心区发展效应及战略研究.韩志超 德州学院 2021
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旅游服务价值评价及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亢楠楠 北京大学 2021
东北地区旅游型乡村的发展潜力与路径研究.董丽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边境地区旅游流的多尺度时空流动模式、驱动机制及旅游供给体系优化研究.于洪雁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困境分析、模式构建与路径优化.焦念涛 山东工商学院 2021
数字文旅体验的文化共情与旅游亲社会行为影响研究:心理距离视角.郑丹妮 复旦大学 2021
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策略研究:以响堂山石窟为例.裴卉宁 河北工业大学 2021
国际友城关系对我国城市入境旅游的影响研究:机理与异质性.王亚辉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2021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旅游空间重组研究.张祥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文化旅游知识图谱构建及数字化融合路径研究.巫程成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21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旅游地文化胁迫及利用模式研究.徐冬 南京大学 2021
资源环境约束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对策研究.黄璨 湖北经济学院 2021
旅游生态化的益贫效应及其与巩固脱贫成效协同机制研究:基于水源区实地调查.林杰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2021
从“能人型”到“嵌入型”:乡村旅游治理精英角色转换及行动逻辑研究.孙平 山东大学 2021
“人-自然”共生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可持续消费行为:结构维度、形成机制和提升路径研究.刘志宏 广东财经大学 2021
基于数据驱动的后疫情时代旅游吸引物动态重构研究.胡峰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旅游与农业观光交互发展研究.钟永锋 长沙学院 2021
绿色发展理念下旅游碳补偿机制研究.王立国 江西农业大学 2021
居民目的地品牌大使行为研究:结构维度、形成机理及旅游者响应机制.龙春凤 重庆工商大学 2020
旅游发展区域分异效应和收敛效应的多维评价及影响机制研究.朱付彪 合肥工业大学 2020
文旅融合视角下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机制与路径研究.刘旭玲 新疆财经大学 2020
民族旅游小镇地方性的感知与建构研究——以云南大理喜洲、双廊为例.刘宏芳 云南财经大学 2020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边境民族旅游村寨家庭生计可持续分类评价与实现路径研究.尚前浪 云南财经大学 2020
乡村旅游振兴背景下民族村寨地方意义流变及管理研究.蔡溢 贵州财经大学 2020
“旅游+非遗+扶贫”背景下西部民族社区地方意义重构与优化治理研究.杨洋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与社区居民获得感:时空分布、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黄和平 上海商学院 2020
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旅游供给要素结构耦合与优化路径研究.刘军胜 西北大学 2020
基于在线评论数据挖掘的旅游产品族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于超 沈阳工业大学 2020
不确定环境下旅游目的地负面事件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梁佳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建构新途径——遗产旅游教育研究.汤宁滔 韶关学院 2020
主客互动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品牌共建机制及路径研究.梁江川 广东财经大学 2020
旅游景区经营权多维分层价值评估的模型与方法研究.林文凯 江西财经大学 2020
基于大数据的旅游空间交互网络尺度嵌套与形成机制研究.刘培学 南京大学 2020
多维贫困视角下深度贫困区旅游扶贫效率时空效应及脱贫长效机制研究.殷章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2020
社区旅游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的机制及其优化研究——以沂蒙革命老区为例.樊友猛 曲阜师范大学 2020
“一带一路”机遇下桂滇黔跨区域旅游品牌共商共建共享长效机制研究.徐尤龙 桂林理工大学 2020
基于游客表达信息关系映射的旅游景区画像及推荐策略研究.骆毓燕 成都理工大学 2020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边境旅游发展的地域差异与影响机理研究.张生瑞 中国海洋大学 2020
基于多源数据的拥挤感知评价及其对旅游体验的影响机制研究.成红波 南开大学 2020
互惠理论视角下旅游民宿共享平台反馈机制研究.梁赛 南开大学 2020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区域冰雪运动与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研究.吴玲敏 湖南工程学院 2020
乡村振兴战略下左右江老区户外运动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莫双瑗 广西科技大学 2020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研究.丁娟 安徽大学 2020
旅游与城市规模关系的权衡及协同研究——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张毓 安徽大学 2020
草原旅游地居民旅游生态安全感知及其影响研究.姜海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转型背景下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的生成过程与演化机制研究:西溪湿地案例.李维维 青岛大学 2020
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董文静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2020
乡村旅游地品牌价值的形成机制及传递效果评估研究.陈航 沈阳理工大学 2020
乡村旅游发展中社会组织的地方嵌入研究:过程、机制与效应.杨莹 苏州科技大学 2020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生态效率测度、驱动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时朋飞 西南大学 2020
“一带一路”背景下澜湄旅游目的地品牌共建机制研究.张海琳 桂林旅游学院 2019
乡村振兴战略下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非优区全域开发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王爱忠 重庆文理学院 2019
面向大规模社会网络的多属性群体共识决策方法及其个性化旅游推荐应用研究.楚俊峰 福州大学 2019
晋中民间美术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武丽敏 晋中学院 2019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湿地旅游区生态安全研究:感知评价、特征与调控机制.徐松浚 暨南大学 2019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医疗旅游开发的准入与评价体系研究.张丹 清华大学 2019
城市旅游的空间错位及溢出效应研究——以中西部三大城市群为例.冯庆 陕西师范大学 2019
秦巴山区旅游扶贫的乡村适应性及对策研究.陈佳 西北大学 2019
高铁网络化下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演变及空间效应研究.李明伟 信阳师范学院 2019
游客对声景观的旅游响应研究:过程、特征及机制.江进德 阜阳师范学院 2019
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发展的包容性增长效应研究.张大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
1954-1966年中国国际旅游事业研究——以国旅南京分社为中心的考察.王素君 江苏理工学院 2019
合法性视角下制度压力对遗产旅游地治理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王纯阳 五邑大学 2019
社会网络视角下游客参与旅游体验价值共创机理及促进对策研究.李如友 盐城工学院 2019
负面事件对区域旅游市场的抑滞作用:测度、预警与分级应对策略研究.任琳 云南财经大学 2019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研究:测量、形成机制、影响后效及柔性政策.邱宏亮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19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旅游IP构建研究.李雪松 云南财经大学 2019
游客道德凝视研究——以汶川地震遗址旅游为例.陈胜容 四川师范大学 2019
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变及多维度比较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宣国富 东南大学 2019
基于外部嵌入的西部乡村旅游质效提升路径研究.郭峦 广西大学 2019
旅游安全事件影响旅游地形象的线上-线下交互传导机制研究.陈岩英 集美大学 2019
新时代民族体育旅游生态化驱动系统及效率测度研究.岳君 贺州学院 2019
生态视域下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张帆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2019
体育旅游目的地网络舆情诱发机理、演化规律与分异治理研究.陈玉萍 淮阴师范学院 2019
旅游安全事件对出境游客多阶段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调控研究.谢朝武 华侨大学 2019
旅游政策经济效应的空间分异研究(1992-2018).王慧娴 山西财经大学 20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态传承路径研究.李江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9
旅游大数据情感评估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时空差异、国家认同与文化互动.刘逸 中山大学 2019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出境旅游的国际政治影响力研究——以东盟为例.王洁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
老龄化背景下候鸟旅游移民地方融入研究.段圣奎 淮阴师范学院 2019
道路空间中的旅游流动性实践研究:过程、影响与意义.王学基 中山大学 2019
滇桂黔民族旅游村寨内生能力培育与传统村落振兴的协同路径研究.范莉娜 贵州民族大学 2019
基于主客共享的镇域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研究.徐福英 山东工商学院 2019
旅游产业助力精准脱贫下旅游工艺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路径研究——以桂北地区为例.王建华 桂林理工大学 2019
旅游影响下乡村社会空间生产:过程、机制与模式研究.王华 暨南大学 2018
高铁条件下京津冀区域旅游效率分析及协同提升路径研究.郭伟 燕山大学 2018
“一带一路”背景下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国际旅游影响评估与调控研究.谢五届 江苏师范大学 2018
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的测度、时空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彭红松 南京财经大学 2018
UGC情境下旅游者时空行为预测及响应机制研究.李凌雁 燕山大学 2018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保护及旅游利用模式研究.吉根宝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201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机制研究.李坚 邵阳学院 2018
区域旅游空间竞争中旅游地屏蔽生成机理与突破路径研究.张威 天津财经大学 2018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文化旅游时空认知分析及演变模式研究.高原 西北大学 2018
社会资本视角下旅游移民流动性与乡村型目的地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周凌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化中的公共治理模式创新研究.史玉丁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2018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邮轮旅游法律制度构建研究.陈琦 华东政法大学 2018
基于居民生活质量感知的汶川地震重灾区旅游重建政策效果测度研究.蒋作明 淮北师范大学 2018
基于影视媒介表征的旅游地符号空间建构机制研究.郝小斐 中山大学 2018
具身视角下户外运动旅游体验品质的驱动机制研究.李娜 湖北大学 2018
乡村旅游与休闲体育产业融合的机理与协同振兴乡村的路径研究.齐立斌 湖南农业大学 2018
高风险体育旅游项目立法问题研究.张奇 山东大学 2018
乡村旅游多元投资引致下的减贫效应差异与农民参与能力提升研究.周建华 湖州师范学院 2018
基于多元数据的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旅游业-生态环境时空演变及耦合关系研究.赵安周 河北工程大学 2018
我国主权视角下出入境旅游关系圈时空演化与影响机制研究.查瑞波 福建师范大学 2018
山西省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王冠孝 运城学院 2018
多元交易成本最优下乡村旅游治理模式选择与绩效评价研究.李秋成 浙江工商大学 2018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绿色发展指数测度及振兴模式研究.唐承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8
智慧旅游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旅游需求预测方法与应用研究.曾宇容 湖北经济学院 2018
旅游扶贫试点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研究.黄安民 华侨大学 2018
我国入境旅游中的旅游安全气候:概念、评价体系及效应研究——基于国际游客感知的视角.张若阳 暨南大学 2018
新疆旅游舆情指数构建与旅游减贫效应研究.郭涛 天津工业大学 2018
六盘山深度贫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赵建昌 宝鸡文理学院 2018
基于深度情景刻画的旅游推荐服务模型研究.张佳琳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8
中国城市群旅游网络化下社会资本与治理的关联研究.石建中 中国海洋大学 2018
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生活宗教的影响:过程与机理研究.李毓 中山大学 2018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南边疆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驱动机制与模式构建研究.劳国炜 桂林理工大学 2018
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农户可持续生计动态响应研究——以张家界地区乡村旅游为例.刘智 湖南商学院 2018
城市群旅游目的地景观演变、环境效应及生态网络构建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陈玲玲 金陵科技学院 2018
旅游特色小镇灰水足迹“源-汇”空间格局优化研究.郭一明 上海海事大学 2017
旅游业碳排放效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旅游城市群为例.孙燕燕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基于PPGIS的真实性动态管理系统构建与遗产旅游应用研究.王婧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文化旅游开发下江南古镇文化资源优化整合研究.杨飞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
“一路”与“一带”国际旅游联动战略模式及南西合作机制研究.李敏 伊犁师范学院 2017
服务创新驱动下我国旅游业服务质量综合测评、提升路径及政府监管研究.徐文燕 南京财经大学 2017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旅游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姚治国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7
苗侗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的实践逻辑与利益分享机制研究——基于黔东南州的人类学考察.尹丽 信阳师范学院 2017
共享经济下旅游资源供需匹配的定价机制研究.董玉凤 浙江理工大学 2017
秦巴典型旅游地贫困人口受益效果与受益机制研究.何红 陕西理工大学 2017
旅游产业创新对关联产业的同域影响与溢出效应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舒波 燕山大学 2017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古村落不同旅游创业者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差异研究.刘法建 安徽大学 2017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旅游业的动因及其区位选择研究.李玲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7
黑色旅游地恐惧景观的公众知觉与国家认同提升路径研究.郑春晖 广州大学 2017
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系统形成机理、运行机制及演化轨迹研究.朱九龙 中原工学院 2017
旅游者-旅游环境交互情境下传统村落乡愁体验的维度结构及影响效应研究.黄翅勤 衡阳师范学院 2017
基于选择域模型的旅游目的地决策动态研究.李春晓 南开大学 2017
白马藏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与社区发展研究.陈芳芳 天水师范学院 2017
民族旅游文化展演与地方文化保护的中西比较研究.钟洁 西南民族大学 2017
我国“一带一路”中心线城市体育旅游规划研究.高红斌 兰州大学 2017
体育旅游法律问题研究.王洪兵 南京师范大学 2017
我国特色体育休闲旅游小镇空间布局与优化路径研究.李兆进 曲阜师范大学 2017
新常态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增长潜力开发研究.岳辉 许昌学院 2017
我国省域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空间计量分析与提升路径研究.谢爱良 临沂大学 2017
政策环境变化对东北亚地区航空旅游包机市场的影响.吴春涛 四川大学 2017
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效果测度及优化模式研究.王金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7
西部地区旅游流与旅游地民生水平:耦合机理、效率测量和发展策略研究.苏振 广西大学 2017
民族旅游村寨地方性知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刘相军 广州大学 2017
景观生产与文化传承:侗族休闲文化遗产的旅游人类学考察.石伟 广州大学 2017
高铁对城市群旅游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刘大均 西华师范大学 2017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生计类型分化及贫困异质性研究.张爱平 扬州大学 2017
世界自然遗产地景区消费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研究:旅游乘数的视角.刘益 暨南大学 2016
出境旅游者购买力的回落与回流:境外旅游购物合理化与国内旅游购物“供给侧改革”.曾丽 江西师范大学 2016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旅游地忠诚研究—情怀视角.王恩旭 东北财经大学 2016
基于可拓学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研究.袁平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2016
旅游扶贫视阈下四川少数民族村寨社区获益研究.王进 重庆文理学院 2016
增权视角下社区参与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研究——浙江案例.潘雅芳 浙江树人学院 2016
城郊乡村旅游地空间转型过程中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空间博弈研究.冯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西南民族旅游社区生计方式变迁及脆弱性研究.李亚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旅游圈的适度规模:基于多区域需求溢出的研究.李山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农户参与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创新与效率评估.李会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6
转型时期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与价值取向研究.余凤龙 南通大学 2016
生态安全约束条件下旅游小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刘俊 四川大学 2016
新兴信息技术环境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产业融合与产业关联发展研究.张红梅 北方民族大学 2016
中国旅游扶贫政策绩效评估及长效减贫机制研究——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乔花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旅游网络舆情传播机理、影响效度与响应对策研究.刘嘉毅 淮阴师范学院 2016
互联网环境下基于旅游者情感的目的地品牌评价体系研究.王跃伟 辽宁大学 2016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旅游生态安全系统作用机理解析及最优演化路径识别.秦晓楠 山东师范大学 2016
精准扶贫视域下西南民族旅游地区贫困再生产及治理机制研究.谢小芹 西南财经大学 2016
基于社区营造的传统村落旅游文化共同体及其协同进化研究--以珠三角为例.刘书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6
生态文明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吴晓山 广西师范大学 2016
鄂西民族贫困村寨文化旅游与产业扶贫互动发展研究.张晓燕 三峡大学 2016
旅游外交2.0: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境外社交媒体传播战略研究.刘曦 浙江理工大学 2016
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驱动机制与发展路径.马慧强 山西财经大学 2016
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问题研究--以贵州民族村寨为例.杨建春 贵州财经大学 2016
乡村旅游地网络关注度特征与客流空间协动效应研究.琚胜利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16
基于人类学视角的旅游市场乱象调查与治理研究.陈修岭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2016
旅游地乡村聚落演变与土地利用过程的生态效应模拟与生态风险防范——以四川九寨沟为例.杨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2015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区域旅游业效率空间分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孙景荣 南京晓庄学院 2015
中国旅游经济均衡增长转型问题研究.周晓歌 山东大学 2015
我国城市群旅游场能测度与能级提升策略研究.王娟 中国海洋大学 2015
基于情绪感染的网络虚拟体验对旅游意向的作用过程——以旅游博客为例.易婷婷 华南师范大学 2015
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邢中有 许昌学院 2015
基于位置的社会化网络服务在旅游城市中的应用.吴士锋 河北经贸大学 2015
品牌劫持: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演化机制及影响研究.吕兴洋 西南财经大学 2015
旅游开发下乡村聚落的演变特征研究.张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15
广西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与实现模式研究.粟巧兰 贺州学院 2015
基于数字足迹的乡村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马发旺 沈阳农业大学 2015
经济新常态下区域产业结构与旅游效率的协同演化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方叶林 安徽大学 2015
旅游地声誉形成机制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王志标 河南大学 2015
乡村旅游社区心理增权的范式转换与现实路径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郭华 华南师范大学 2015
城市旅游景区通达性的立体评价与优化对策——以武汉市为例.王晓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性旅游产业绩效评价及影响机理研究.林源源 南京财经大学 2014
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机理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王世军 河海大学 2014
海洋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王芳 广东财经大学 2014
国家、市场与社会:旅游地近郊民族社区景观商品化的社会机制研究.陈丽坤 广州大学 2014
常居地-旅游地二元情境下旅游者社会行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李志飞 湖北大学 2014
城市外宣话语的多模态研究——以中国代表性旅游城市为例.姚银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4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五台山景区旅游业碳排放与碳中和研究.程占红 山西财经大学 2014
品牌化视角下旅游地定位口号的沟通路径与评价标准研究.曲颖 东南大学 2014
大数据给旅游产业带来的挑战、变革与对策研究.张鹏顺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2014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者信息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张维亚 金陵科技学院 2014
新型城镇化对文化古镇旅游效率影响的测度、机理及优化对策研究.曹芳东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中国北疆民族地区草原旅游发展系统性研究.王汉祥 内蒙古大学 2014
东北区域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研究.张大春 黑河学院 2014
基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内旅游演艺研究.叶志良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14
基于目的地品牌化的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陈麦池 安徽工业大学 2014
旅游小企业演化的驱动机制及空间差异研究.刘云霞 安徽师范大学 2014
社会网络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利益协调研究—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时少华 北京联合大学 2014
智慧旅游背景下信息弱势群体的特征分析与帮扶策略研究.杜鹏 深圳大学 2014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模式及制度创新研究.樊信友 重庆交通大学 2014
高职、应用型本科与专业硕士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伍鹏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2014
苏州古城旅游意象媒介表征及其协同更新研究.周永博 苏州大学 2014
我国东部地区旅游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研究.王新越 中国海洋大学 2014
贫困人口参与对旅游多维减贫效用的影响及政策响应机制研究.余利红 中南民族大学 2014
价值链视角下旅游地产业升级机制研究:以中国世界遗产旅游地为例.刘逸 中山大学 2014
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优化研究:基于环境响应视阈.翁钢民 燕山大学 2014
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的形成机理与优化路径.王娟 东北财经大学 2014
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城镇标识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张路 大连理工大学 2014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空间组织演进机理与结构优化研究.梁滨 湖北经济学院 2013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乡村旅游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激励机制研究.王莹 浙江工商大学 2013
基于语义占优的语言多准则决策方法及其在旅游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杨恶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研究——以中日为例.王洁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3
京杭大运河管理遗产的保护及其旅游开发研究.钟行明 青岛大学 2013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协同研究.李玉新 山东工商学院 2013
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变迁及其效应研究.张光生 江南大学 2013
电子商务对旅游产业链条演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李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3
我国风电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风电场为样本.刘丹青 天津商业大学 2013
高速铁路影响下京津冀地区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殷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高铁旅游经济带研究.侯志强 华侨大学 2013
城市旅游地景观时空演变机制及优化的比较研究——以长三角区域为例.陈玲玲 金陵科技学院 2013
地理空间视角下的旅游限制因素空间分异及机制研究.张宏磊 南京大学 2013
重构历史:旅游时代的文化叙事——1980年代以来闽西客家符号的建构及客家化进程.余达忠 三明学院 2013
文化生态视域下民族民间体育旅游协同发展体系研究.饶远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贫困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郭清霞 湖北大学 2013
突发事件对泛珠三角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影响研究.何俊阳 湖南科技大学 2013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区域旅游业碳效率测评及优化模式研究.唐承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3
基于游客视角的网络口碑可信性研究:以旅游酒店市场为例的实验检验.张仙锋 海南师范大学 2013
生态文明导向的低碳旅游消费模式研究.蔡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013
黄金周旅游“井喷”背景下我国旅游供需矛盾及协调机制研究.杨永丰 重庆师范大学 2013
西北丝绸之路数字旅游英文数据库建设研究.安登贤 天水师范学院 2013
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岳衡山为例.窦银娣 衡阳师范学院 2012
旅游电子商务的消费者采纳行为实证研究.彭红霞 湖北大学 2012
民生导向下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刘笑明 西安石油大学 2012
多重利益诉求目标下的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共生协同机制研究.成竹 云南大学 2012
基于旅游者视角的国家权益评价模型研究.张宏梅 安徽师范大学 2012
在场消费与创意内容: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和路径研究.金颖若 贵州大学 2012
近3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变迁动力机制研究——基于需求视角的分析.赵现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2
微观空间尺度下的会展旅游产业集聚形成机理与演进研究——以广州为例.张玲 广东商学院 2012
旅游目的地碳源碳汇测算与碳中和风景区建设.张建春 杭州师范大学 2012
基于综合区位熵指数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比较研究.柳百萍 合肥学院 201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异地互动式旅游养老问题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袁开国 湖南科技大学 2012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严伟 金陵科技学院 2012
服务创新驱动下我国旅游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徐文燕 南京财经大学 2012
日韩东盟6国入境我国旅游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孙根年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前后台分离视角下的旅游区服务系统精益化策略研究.陈觉 浙江工商大学 2012
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卢小丽 大连理工大学 2012
中国旅游碳排放的核算、影响因素及减排策略.袁宇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2012
区域旅游碳排放的核算与减排策略研究——以长三角为例.陶玉国 徐州师范大学 2012
基于旅游人类学视野的人口较少民族旅游反贫困研究——以循化撒拉族和宁蒗普米族为个案.李劲松 中央民族大学 2012
旅游影响下浙西南畲族文化变迁研究.邱云美 丽水学院 2012
工业旅游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效果、机理、运作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以上海工业旅游为例.王云龙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旅游开发与民族村落文化变迁研究.王生鹏 西北民族大学 20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碳减排途径研究.郑玉洁 东华理工大学 2012
南岭民族走廊乡村旅游发展与村落文化建设研究——以南岭瑶族地区为例.邓敏 桂林理工大学 2012
基于生态约束机制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旅游效益建模研究——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李波 华东交通大学 2012
徽州古村落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遗产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朱生东 黄山学院 2012
民族旅游中文化移植、失真与族群认同——以云南大理双廊白族村为个案.陈修岭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2012
京杭大运河(江浙段)遗产廊道构建与可持续旅游开发.李永乐 徐州师范大学 2012
旅游村镇中传统商业空间的应用问题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视角.范文艺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旅游影响下古村落社区的现代转型——以场域理论为视角.周春发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旅游养老发展研究.周刚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内蒙古草原旅游业发展视阈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葛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2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发展研究.李锋 河南大学 2011
文化产业视角下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朱桂凤 黑龙江大学 2011
区域旅游竞争力预测与预警研究.朱应皋 南京财经大学 2011
科学发展背景下滇西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模式研究.赵建军 大理学院 2011
礼治传统与市场经济交互作用下旅游服务职业困境研究——以上海为例.黄郁成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2011
基于“竞合”联盟视角的两岸四地跨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研究——以会展旅游为例.吴开军 广东商学院 2011
国际旅游岛开发背景下海南世居少数民族边缘化研究.刘俊 华南师范大学 2011
社区心理学视角下边疆社会资本增进途径研究:民族旅游社区为例.李燕琴 中央民族大学 2011
旅游真实性感知形成机理及其与游客态度和行为的关系——以古村落为例.徐伟 安徽财经大学 2011
省级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高静 浙江外国语学院 2011
西藏林芝地区典型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监测与安全预警模式研究.马守春 西藏大学 2011
水利设施建设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及调适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笪玲 贵州大学 2011
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评价及其培育机制研究.崔峰 南京农业大学 2011
两岸四地旅游安全合作机制研究.王新建 华侨大学 2011
桂黔少数民族旅游地民俗文化变迁的社会性别研究.项萌 桂林理工大学 2011
中心与边缘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以羌族旅游开发为例.吴其付 四川师范大学 2011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所涉知识产权培育、保护和利用问题研究.刘远山 海南大学 2011
广西乡村微型旅游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文军 广西大学 2011
旅游者权力、增权及其对旅游供应链权力结构的影响研究.徐虹 南开大学 2011
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开发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刘佳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承载力理论及实证研究——以武陵源景区为例.熊鹰 长沙理工大学 2011
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机制与策略研究——以广州为例.谢涤湘 广东工业大学 2011
山东省乡民艺术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柳林花鼓、聊斋俚曲、长岛渔号为例.刘建峰 聊城大学 2011
弹性思维下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沈苏彦 南京林业大学 2011
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旅游开发机制研究.苗红 宁夏大学 2011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的多维空间演化与调控研究.郭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1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机制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苏明明 中国人民大学 2011
高速铁路对旅游客流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王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1
旅游推动的乡村城镇化:机制、影响与调控.王华 暨南大学 2011
中国旅游业管理制度变迁机制及理论体系研究——基于新博弈格局视角.杨春宇 贵州财经学院 2011
Internet视角下的旅游利基市场发掘模式研究.杨敏 西安财经学院 2011
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刘红梅 湘潭大学 2011
旅游吸引物的社会建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马凌 中山大学 2011
基于TRA模型的生态旅游景区游客行为管理策略研究.符全胜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东北亚区域旅游一体化协作发展机制研究----理论建构和制度设计.李刚 天津财经大学 2010
社会化进程中农民旅游需求的约束条件研究——基于浙江省农户的微观数据调查.邱洁威 东华大学 201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熊国保 东华理工大学 2010
"低碳旅游业"建设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模式研究.刘长生 吉首大学 2010
高速铁路条件下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模式研究.汪德根 苏州大学 2010
虚拟旅游与目的地形象修正:一致性与非一致性的演化机制分析.卢政营 天津财经大学 2010
基于“真实性”理论的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管理方法研究.李旭东 重庆文理学院 2010
西部民族社区旅游开发中妇女参与与精英化问题研究.赵振斌 陕西师范大学 2010
增权效能视角下的民族村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以贵州为例.李乐京 贵州师范学院 2010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制度与传统文化保护:一项比较研究.王汝辉 四川师范大学 2010
基于碳足迹的旅游全过程碳排放研究--以北京为例.刘啸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10
基于感知价值的旅游低碳消费研究.傅云新 暨南大学 2010
旅游资源群环境绩效评价与协同审计研究.谢芳 天津财经大学 2010
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可持续性评价与管理模式研究——以皖南乡村旅游地为例.杨兴柱 安徽师范大学 2010
基于协同理论的旅游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研究.白华 暨南大学 2010
乡村旅游开发中集体土地流转的驱动机制及风险分析.吴冠岑 上海大学 2010
贫困山区原生态旅游开发中政策公平问题及影响实证研究.惠红 重庆理工大学 2010
基于战略地图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策略研究——以陕西省为例.姚宏 西安财经学院 2010
旅游形象屏蔽半径与强度研究.李雪松 云南财经大学 2010
目的地旅游体验品质的评估框架和关键驱动机制研究.王艳平 东北财经大学 2010
旅游业低碳经济的创新发展模式研究.魏卫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旅游影响下云南民族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过程和机制研究.车震宇 昆明理工大学 2010
旅游地网络口碑传播机制实证研究与仿真模拟.马明 泰山学院 2010
旅游景区低碳化转型机制、效应及对策研究.侯晓丽 北京工商大学 2010
遗产旅游的创意转型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贾鸿雁 东南大学 2010
区域旅游发展的广域产业集群研究-基于中国旅游产业组织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薛莹 广州大学 2010
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评价、营造与传播研究.周永博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0
四川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阳宁东 西南民族大学 2010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与组织系统研究.毛焱 湖北经济学院 2010
基于异质性资源的民族旅游发展战略、竞争优势与经济绩效研究.单纬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0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张红 陕西师范大学 2010
西部地区旅游地居民就业与收入分配机制优化研究.王兆峰 吉首大学 2010
旅游移动支付风险评价及其对游客信任的影响.阳震青 广西师范大学 2010
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及出游力提升战略研究.卞显红 浙江工商大学 2010
旅游业对民族地区文化影响、测评方法及调控研究——以喀什地区为例.由亚男 新疆财经大学 2010
旅游预开发地区的文化保护预警研究——以中国西南五个民族村寨为分析对象.张中奎 贵州财经学院 2010
民俗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发展研究——以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为例.周彬 宁波大学 2010
新疆世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李晓东 新疆大学 2010
旅游企业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廖化化 长沙学院 2010
基于媒介地理学视角的旅游地形象研究:表征,权力与发展.刘丹萍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中国当代旅游商品设计研究.周武忠 东南大学 2010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利用经验及其借鉴研究.宋立中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新绵竹年画的民艺学研究与旅游文化开发.刘能强 西华大学 2010
羌族地区传统艺术的传承及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李勇 成都理工大学 2009
区域性文化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与研究----以楚玩具设计为例.周峰 湖北工业大学 2009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激励约束机制研究.梁明珠 暨南大学 2009
青海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研究.边世平 青海大学 2009
我国滨海旅游业中部崛起研究——以浙江滨海旅游业发展为例.李瑞 宁波大学 2009
基于现代化轨道交通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一体化发展研究.陈建军 苏州大学 2009
西藏生态旅游的成本-收益分析.罗华 西藏大学 2009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后的运营状况实证研究——以湖南省凤凰古城景区为例.阎友兵 湘潭大学 2009
旅游业产业贡献与产业地位的基础理论及测算方法研究.刘益 暨南大学 2009
限制与突破: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研究.黄爱莲 广西大学 2009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评价及其对游客忠诚的影响.彭润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09
旅游业区域溢出效应的测度与实证研究.李山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企业效率、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基于中国旅游产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杨勇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旅游业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谢朝武 华侨大学 2009
旅游消费券效用差异及其成因机制研究--以南京、杭州为例.汪侠 南京大学 2009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演进的路径与发展政策研究.杨永德 广西大学 2009
“后三峡工程时代”库区民居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对策研究.周传发 三峡大学 2009
新疆跨国入境旅游安全的评估与对策研究.黄佛君 新疆师范大学 2009
国内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理论模式与政策框架.龙江智 东北财经大学 2009
旅游地文化变迁机制研究.肖佑兴 广州大学 2009
云南乡村旅游中艺术展演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郑绍江 西南林学院 2009
区域旅游协调与治理的理论与对策研究——基于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的组织经济学分析.周玲 中国地质大学 2009
中国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与体制改革.邹统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9
海峡两岸旅游共同市场构建的研究.陈秋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09
欠发达地区旅游社区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郭华 华南师范大学 2009
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旅游地空间作用模型研究——以长三角为例.史春云 徐州师范大学 2009
黄土高原环境脆弱区旅游开发适宜度评价及扶贫效应研究.李会琴 中国地质大学 2009
微信登录查看完整版分析结果
查看完整详细报告请关注“选题宝”↓↓↓

推荐报告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查看失败
非常抱歉,您的余额不足,请充值后再查看,谢谢合作
去充值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