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人文主义”的选题发现报告
在“文学”学科里,我们对选题“新人文主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为您推荐以下高价值的选题方向。
高价值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新人文主义”相关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吴宓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吴宓游美之前的知识结构考论. 黄彦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4
白璧德中西弟子命运迥异的原因探源. 高旭东. 甘肃社会科学,2016,02
同门异路:吴宓与梁实秋对白璧德的接受. 石小寒. 学习与探索,2015,01
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抉择——1920年代的“国学”研究取向及其文化意味. 贺昌盛. 学术月刊,2015,09
新人文主义与吴宓. 刘轶新.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03
古典主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历史际遇与审美暗示:再评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潘水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文化守成主义与闻一多中期美学思想倾向. 俞兆平. 江汉论坛,2010,03
同门异路:吴宓与梁实秋对白璧德的接受. 石小寒. 学习与探索,2015,01
论林语堂浪漫美学思想. 俞兆平. 天津社会科学,2010,01
论白璧德之新人文主义观对吴宓文学观的影响. 秦法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克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人文主义“克制”“平衡”理论与吴宓“三境说”. 杭欣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S2
近代中国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创立与人文理想考识——以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为中心(1922-1924). 傅宏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
浪漫主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西方浪漫主义传统文化价值探微. 周菁. 人民论坛,2012,20
浪漫主义:缘起与衰微过程的文化价值探析. 武跃速. 广东社会科学,2011,06
民族主义视点中的闻一多. 俞兆平;刘旭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
同门异路:吴宓与梁实秋对白璧德的接受. 石小寒. 学习与探索,2015,01
论林语堂浪漫美学思想. 俞兆平. 天津社会科学,2010,01
儒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中国新人文主义文学的人性观. 吕周聚.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儒学现代化:重新审视新青年派与学衡派论战. 魏建. 学习与探索,2015,07
走向会通的理路与根脉——吴宓大学教育思想内在逻辑与文化哲学基础. 吴明忠.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耶儒人文主义的会通与转化——以西恩《人:新人文主义》与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义》为例. 韩思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9
牟钟鉴先生新仁学述评. 赵卫东. 孔子研究,2015,06
白璧德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历史际遇与审美暗示:再评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潘水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阿诺德文化批评之音的中国回响——谈学衡派与阿诺德. 李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4
吴宓游美之前的知识结构考论. 黄彦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4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学衡派”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和诠释. 王晴佳;胡箫白. 江海学刊,2014,04
汤用彤与新人文主义关系新证——兼论汤用彤与学衡派的关系. 赵建永. 河南社会科学,2014,06
二元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人文主义. 郑佳. 外国文学,2015,06
白璧德与新人文主义:一种传播学的遗产. 杜骏飞;宗益祥. 新闻大学,2021,02
个体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浪漫主义:缘起与衰微过程的文化价值探析. 武跃速. 广东社会科学,2011,06
回忆与成长——2017年意大利文学概览. 陈绮.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8,04
学衡派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历史际遇与审美暗示:再评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潘水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阿诺德文化批评之音的中国回响——谈学衡派与阿诺德. 李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4
吴宓游美之前的知识结构考论. 黄彦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4
学衡派借力新人文主义的尴尬. 李巍.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论梅光迪《近世欧美文学趋势》的研究特色与史料价值. 杨克敏. 理论月刊,2014,04
现代主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浪漫主义:缘起与衰微过程的文化价值探析. 武跃速. 广东社会科学,2011,06
论白璧德之新人文主义观对吴宓文学观的影响. 秦法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揭示现代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评《英美文学中人文情结的嬗变》. 高尚阳. 科技管理研究,2021,11
林语堂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林语堂浪漫美学思想. 俞兆平. 天津社会科学,2010,01
模仿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白璧德之新人文主义观对吴宓文学观的影响. 秦法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梁实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历史际遇与审美暗示:再评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潘水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论苏雪林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思想. 刘旭东. 江西社会科学,2012,07
梁实秋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尹传芳. 江汉论坛,2011,03
白璧德中西弟子命运迥异的原因探源. 高旭东. 甘肃社会科学,2016,02
文化守成主义与闻一多中期美学思想倾向. 俞兆平. 江汉论坛,2010,03
欧文·白璧德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历史际遇与审美暗示:再评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潘水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学衡派思想理论表征之深层述论与反思. 潘水萍. 广西社会科学,2011,03
人文之维与“精神贵族”:欧文·白璧德大学教育思想评析. 吴民祥. 比较教育研究,2011,12
白璧德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借镜. 刘白. 中国文学研究,2017,01
论《学衡》诗歌译介与新人文主义. 杨莉馨. 中国比较文学,2015,03
《学衡》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历史际遇与审美暗示:再评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潘水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阿诺德文化批评之音的中国回响——谈学衡派与阿诺德. 李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4
吴宓游美之前的知识结构考论. 黄彦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4
学衡派借力新人文主义的尴尬. 李巍.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论梅光迪《近世欧美文学趋势》的研究特色与史料价值. 杨克敏. 理论月刊,2014,04
中西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学衡派”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和诠释. 王晴佳;胡箫白. 江海学刊,2014,04
中西文化的别样理解——以《学衡》为中心的考察. 盛丹艳. 上海文化,2017,10
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梅光迪、胡适留美期间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以儒学、孔教和文学革命为中心. 刘贵福. 近代史研究,2011,01
哈佛大学与近代留美学生的人文求索——以梅光迪、吴宓为个案. 朱鲜峰;肖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人海微澜》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人海微澜》与新人文主义. 刘淑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7
爱情叙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人海微澜》与新人文主义. 刘淑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7
道德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吴宓游美之前的知识结构考论. 黄彦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4
论苏雪林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思想. 刘旭东. 江西社会科学,2012,07
伦理道德与文学批评的把度——以学衡派为中心. 李广琼. 求索,2013,07
美是可见的善——艺术在当下的道德建设功能. 吴明. 东南学术,2012,04
理性传承:重建新人文主义的必由之路. 吴毅. 河南社会科学,2012,04
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历史际遇与审美暗示:再评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潘水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阿诺德文化批评之音的中国回响——谈学衡派与阿诺德. 李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4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共识. 叶小文.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论梅光迪《近世欧美文学趋势》的研究特色与史料价值. 杨克敏. 理论月刊,2014,04
理性传承:重建新人文主义的必由之路. 吴毅. 河南社会科学,2012,04
新颖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新人文主义”相关的具有较高新颖性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自我诉求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新人文主义思想. 赵秀兰. 贵州社会科学,2013,11
个体自由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新人文主义思想. 赵秀兰. 贵州社会科学,2013,11
超验人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新人文主义思想. 赵秀兰. 贵州社会科学,2013,11
个体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浪漫主义:缘起与衰微过程的文化价值探析. 武跃速. 广东社会科学,2011,06
回忆与成长——2017年意大利文学概览. 陈绮.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8,04
二元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人文主义. 郑佳. 外国文学,2015,06
白璧德与新人文主义:一种传播学的遗产. 杜骏飞;宗益祥. 新闻大学,2021,02
现代主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浪漫主义:缘起与衰微过程的文化价值探析. 武跃速. 广东社会科学,2011,06
论白璧德之新人文主义观对吴宓文学观的影响. 秦法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揭示现代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评《英美文学中人文情结的嬗变》. 高尚阳. 科技管理研究,2021,11
林语堂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林语堂浪漫美学思想. 俞兆平. 天津社会科学,2010,01
文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白璧德之新人文主义观对吴宓文学观的影响. 秦法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模仿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白璧德之新人文主义观对吴宓文学观的影响. 秦法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文学观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白璧德之新人文主义观对吴宓文学观的影响. 秦法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五四时期吴宓传播的美国新人文主义文学理论. 王小林. 中国文学研究,2021,01
三境说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人文主义“克制”“平衡”理论与吴宓“三境说”. 杭欣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S2
克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人文主义“克制”“平衡”理论与吴宓“三境说”. 杭欣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S2
近代中国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创立与人文理想考识——以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为中心(1922-1924). 傅宏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
爱情叙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人海微澜》与新人文主义. 刘淑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7
《人海微澜》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人海微澜》与新人文主义. 刘淑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07
儒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中国新人文主义文学的人性观. 吕周聚.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儒学现代化:重新审视新青年派与学衡派论战. 魏建. 学习与探索,2015,07
走向会通的理路与根脉——吴宓大学教育思想内在逻辑与文化哲学基础. 吴明忠.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耶儒人文主义的会通与转化——以西恩《人:新人文主义》与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义》为例. 韩思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9
牟钟鉴先生新仁学述评. 赵卫东. 孔子研究,2015,06
平衡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中国新人文主义文学的人性观. 吕周聚.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新人文主义“克制”“平衡”理论与吴宓“三境说”. 杭欣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S2
新时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新路径——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启示. 郝二涛. 文学评论,2019,04
汉仪新人文宋字体设计的方法、过程与展望. 陈嵘. 装饰,2016,09
欧文·白璧德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历史际遇与审美暗示:再评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潘水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学衡派思想理论表征之深层述论与反思. 潘水萍. 广西社会科学,2011,03
人文之维与“精神贵族”:欧文·白璧德大学教育思想评析. 吴民祥. 比较教育研究,2011,12
白璧德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借镜. 刘白. 中国文学研究,2017,01
论《学衡》诗歌译介与新人文主义. 杨莉馨. 中国比较文学,2015,03
梁实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历史际遇与审美暗示:再评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潘水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论苏雪林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思想. 刘旭东. 江西社会科学,2012,07
梁实秋自由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尹传芳. 江汉论坛,2011,03
白璧德中西弟子命运迥异的原因探源. 高旭东. 甘肃社会科学,2016,02
文化守成主义与闻一多中期美学思想倾向. 俞兆平. 江汉论坛,2010,03
中西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学衡派”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和诠释. 王晴佳;胡箫白. 江海学刊,2014,04
中西文化的别样理解——以《学衡》为中心的考察. 盛丹艳. 上海文化,2017,10
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梅光迪、胡适留美期间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以儒学、孔教和文学革命为中心. 刘贵福. 近代史研究,2011,01
哈佛大学与近代留美学生的人文求索——以梅光迪、吴宓为个案. 朱鲜峰;肖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古典主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历史际遇与审美暗示:再评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潘水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文化守成主义与闻一多中期美学思想倾向. 俞兆平. 江汉论坛,2010,03
同门异路:吴宓与梁实秋对白璧德的接受. 石小寒. 学习与探索,2015,01
论林语堂浪漫美学思想. 俞兆平. 天津社会科学,2010,01
论白璧德之新人文主义观对吴宓文学观的影响. 秦法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