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具身认知”的选题发现报告
在“语言、文字”学科里,我们对选题“具身认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为您推荐以下高价值的选题方向。
高价值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具身认知”相关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身体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心理韧性提升的具身认知途径:西方经验与本土反思. 吕小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概念的具身认知观. 王柳生;桑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体贴天理”与具身认知. 周一骑;李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论意义. 焦彩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具身认知与具身隐喻——认知的具身转向及隐喻认知功能探析. 范琪;叶浩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知觉符号理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道德隐喻表征. 赵岩;伍麟. 心理学探新,2019,04
中国盲童触摸认知图形书的设计研发探索. 杨璐. 装饰,2019,04
具身知觉符号理论视角下的情绪启动效应. 卢凤;朱传林;张嫡嫡;刘电芝. 心理学探新,2020,04
语义表征具身理论:情绪在概念表征中的作用. 姚昭;朱湘茹;王振宏. 心理科学,2016,01
语言理解中主体职业特征与动作表征的激活. 何先友;晏赛君;张大巍. 心理科学,2012,06
镜像神经元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镜像神经元、具身模拟与心智阅读. 叶浩生;曾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社会认知的双重机制: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 张静;陈巍;丁峻.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当代西方具身理论探微——兼论人脑优于电脑的根本特性. 丁峻. 宁夏社会科学,2012,05
具身视角下的社会认知. 王瑞安;桑标. 心理科学,2012,05
心智具身性:来自不同学科的证据. 叶浩生. 社会科学,2013,05
具身学习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具身认知视角下学习环境构建的新系统观. 郑旭东;王美倩. 电化教育研究,2016,01
“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裴淼;刘姵希. 教师教育研究,2018,03
面向具身认知的学习环境研究综述. 柴阳丽;陈向东. 电化教育研究,2017,09
具身认知与游戏化学习:成人培训的回归与创新. 李朝波. 成人教育,2017,06
具身学习视域下的社区教育策略探究——基于地域文化的传承教育. 方素文. 成人教育,2019,07
具身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心理韧性提升的具身认知途径:西方经验与本土反思. 吕小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概念的具身认知观. 王柳生;桑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论意义. 焦彩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具身认知与具身隐喻——认知的具身转向及隐喻认知功能探析. 范琪;叶浩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社会交互与主体间性的具身性分析. 何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
英汉表量系统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英汉表量的认知对比研究. 李勇忠;尹利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垂直空间隐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不同二语水平双语者对权力词的具身认知加工及表征差异研究. 王倩.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06
道德概念的空间形象性:语言因素和具身因素的共同作用. 王汉林;蒋泽亮;冯晓慧;鲁忠义. 心理学报,2020,02
中国空间隐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吴悦;李朝旭. 心理学探新,2020,04
道德隐喻的种类、规则及其机制分析. 陈玉明;郭田友;何立国;燕良轼.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
道德的心理高度——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具身认知研究. 鲁忠义.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4
认知心理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心理韧性提升的具身认知途径:西方经验与本土反思. 吕小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从认知心理学到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检讨与文化自觉. 孟维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汉语句子理解中物体隐含颜色心理模拟的ERPs研究. 李莹;商玲玲. 心理科学,2017,01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认知转向. 屈陆;戴钢书. 学术论坛,2017,03
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 叶浩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1
语言类型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英汉表量的认知对比研究. 李勇忠;尹利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情境仿真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语言与情境仿真理论:概念与展望. 殷融;叶浩生. 心理学探新,2013,04
隐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论意义. 焦彩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具身认知与具身隐喻——认知的具身转向及隐喻认知功能探析. 范琪;叶浩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具身认知:无意识行为的认知探寻. 何灿群;吕晨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03
不同二语水平双语者对权力词的具身认知加工及表征差异研究. 王倩.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06
具身框架下的自我研究. 谭千保;汪群;丁道群. 心理学探新,2014,02
语言理解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 叶浩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婴儿动作理解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陈亚萍;李晓东. 心理科学进展,2013,04
语言理解中主体职业特征与动作表征的激活. 何先友;晏赛君;张大巍. 心理科学,2012,06
语境与颜色诊断性对句子理解中物体隐含颜色知觉模拟的影响. 李莹;张莹;刘俊.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01
不同类型的知觉刺激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谢久书;王瑞明;张昆;张常青.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05
转喻—隐喻连续体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英汉表量的认知对比研究. 李勇忠;尹利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语言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具身认知与具身隐喻——认知的具身转向及隐喻认知功能探析. 范琪;叶浩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电影的部分阅读策略——以不定式取景为例. 刘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认知传播的理论谱系与研究进路——以体认、境化、行动的知觉-技术逻辑为线索. 朱婧雯;欧阳宏生. 南京社会科学,2020,05
华夏民族基本方位及其综合方位概念——语言文化的认知视野. 冯赫. 东岳论丛,2020,10
西方心灵哲学最新发展研究纲要. 高新民;胡松. 河南社会科学,2015,03
米德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符号互动论思想下的具身认知研究. 王慧莉;崔中良. 外国语文,2018,01
具身效应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空间线索范式下二语动词加工的具身认知效应. 冯茵;周榕. 外语学刊,2019,01
通过身体动作理解人与环境:具身的社会认知. 黎晓丹;叶浩生;丁道群. 心理学探新,2018,01
权力具身效应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刘耀中;谢宜均;彭滨;倪亚琨. 心理学探新,2018,01
重要还是笨重?——概念表征对重量具身效应的影响. 王汉林;莫雷. 心理科学,2017,05
二语作格动词语义加工中的具身效应研究. 陶家玉;于善志.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02
加的夫语法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转向辩证. 董保华;任大玲;杨炳钧. 外国语文,2017,01
概念加工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概念的具身认知观. 王柳生;桑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的相互影响. 刘文娟;沈曼琼;李莹;王瑞明. 心理学报,2016,02
权力概念加工对视觉空间注意定向的影响:一个ERP证据. 武向慈;王恩国. 心理学报,2014,12
道德概念的空间形象性:语言因素和具身因素的共同作用. 王汉林;蒋泽亮;冯晓慧;鲁忠义. 心理学报,2020,02
上下意象图式对羌族亲属词认知的影响. 李惠娟;张积家;张瑞芯. 心理学报,2014,04
悉尼语法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转向辩证. 董保华;任大玲;杨炳钧. 外国语文,2017,01
认知科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从认知心理学到认知神经科学:范式检讨与文化自觉. 孟维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概念的具身认知观. 王柳生;桑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心灵计算理论与具身认知的哲学反思. 汪新建;张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具身认知与具身隐喻——认知的具身转向及隐喻认知功能探析. 范琪;叶浩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儿童教育中身体之动的压制与解放. 宋岭. 江汉学术,2021,02
新颖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具身认知”相关的具有较高新颖性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转喻—隐喻连续体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英汉表量的认知对比研究. 李勇忠;尹利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英汉表量系统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英汉表量的认知对比研究. 李勇忠;尹利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语言类型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英汉表量的认知对比研究. 李勇忠;尹利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悉尼语法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转向辩证. 董保华;任大玲;杨炳钧. 外国语文,2017,01
意义构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转向辩证. 董保华;任大玲;杨炳钧. 外国语文,2017,01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博物馆体感交互设计研究. 孔翠婷;潘沪生;张烈. 装饰,2020,03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学习透视——一个基于学习“三脉”的分析框架. 田良臣;李栋. 远程教育杂志,2015,03
具身认知视域下VR技术赋能实验教学的效果探究. 胡艺龄;聂静;张天琦;吴忭.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05
语言、意义与概念化. 文旭.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1
垂直空间隐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不同二语水平双语者对权力词的具身认知加工及表征差异研究. 王倩.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06
道德概念的空间形象性:语言因素和具身因素的共同作用. 王汉林;蒋泽亮;冯晓慧;鲁忠义. 心理学报,2020,02
中国空间隐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吴悦;李朝旭. 心理学探新,2020,04
道德隐喻的种类、规则及其机制分析. 陈玉明;郭田友;何立国;燕良轼.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
道德的心理高度——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具身认知研究. 鲁忠义.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4
水平时间认知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英、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多任务实证研究——兼谈时间认知“左/右”维度的心理现实性. 陈光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03
自我在动隐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李恒. 现代外语,2015,06
加的夫语法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转向辩证. 董保华;任大玲;杨炳钧. 外国语文,2017,01
复杂性研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走向复杂性科学范式的翻译学. 吕俊;侯向群. 上海翻译,2015,02
范式革命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走向复杂性科学范式的翻译学. 吕俊;侯向群. 上海翻译,2015,02
翻译研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走向复杂性科学范式的翻译学. 吕俊;侯向群. 上海翻译,2015,02
从有声思维法的应用管窥认知翻译研究范式嬗变. 刘艳梅;陶李春. 外语电化教学,2021,05
翻译研究与认知范式交叉融合的途径. 罗迪江;唐雪. 外国语文,2022,06
前/后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身体指向性与时间秩序. 张志伟.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02
英、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多任务实证研究——兼谈时间认知“左/右”维度的心理现实性. 陈光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03
“前”、“后”轴上的内隐时空映射及其影响因素. 李恒. 心理科学进展,2018,06
符号互动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符号互动论思想下的具身认知研究. 王慧莉;崔中良. 外国语文,2018,01
米德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符号互动论思想下的具身认知研究. 王慧莉;崔中良. 外国语文,2018,01
象似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具身认知、象似性与翻译的范畴转换. 文旭;司卫国. 上海翻译,2020,03
象似性和体验性对成年听人中国手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曹宇;李恒. 中国特殊教育,2016,02
象似性手势在儿童早期词汇学习中的作用. 张攀;王娟. 学前教育研究,2021,04
汉语使用者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李恒. 现代外语,2015,06
时间在动隐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李恒. 现代外语,2015,06
时间隐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英、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多任务实证研究——兼谈时间认知“左/右”维度的心理现实性. 陈光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03
压力感对汉语使用者时间隐喻理解的影响. 李恒. 现代外语,2015,06
认知语法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认知语法的具身性. 牛保义. 外语教学,2016,06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