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的选题发现报告
在“艺术”学科里,我们对选题“民国”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为您推荐以下高价值的选题方向。
高价值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民国”相关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现代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民国银行家李铭的经济发展思想研究. 蔡志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国家医学的视角:留日学生与民国法医学的制度化. 张蒙. 齐鲁学刊,2021,02
新时期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 李利安;狄蕊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03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基本特征论析. 曲铁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对江苏体育发展的影响. 钱宗梅.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转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清季民初的国民语义与国家想象——以citizen、citizenship汉译为中心的论述. 郭忠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民国银行家李铭的经济发展思想研究. 蔡志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民国女子职业教育思想之嬗变. 王志兵.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旅行救国:民国学人对旅行事业的现代性话语构建——从《旅行杂志》的视角评说. 周博;韩宾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
新时期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 李利安;狄蕊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03
历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关于民国人物研究的几个问题——以蒋介石生平思想研究状况为例. 杨奎松.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03
民国史研究的再出发——“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回顾与未来走向高峰论坛”综述. 刘文楠.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三峡地区城市与河流关系的时空演化研究. 龚胜生;林月辉;戈大专. 地理学报,2013,12
地域文化与现代作家的精神路向——以民国时期南京为例的一种考察. 杨洪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清末及民国地方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审思:1906—1949. 刘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民初北京食品卫生管理探析——兼论中国式“依法行政”. 杜丽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和弦与变奏:孙本文文化社会学与黄文山文化学. 杨渝东.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地域文化与现代作家的精神路向——以民国时期南京为例的一种考察. 杨洪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民国时期四川民间慈善组织十全会的兴衰. 徐跃.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
陈撄宁与佛教. 郭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设计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南京近现代建筑辑录-3. 李国华;郭华瑜.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职业重塑:民国旧式产婆训练班研究. 朱梅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论民国时期织物设计的主流文化特征. 龚建培.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空间思维与民国史研究. 叶文心.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基于分层分区法的中国历史耕地数据的网格化重建. 魏希文;缪丽娟;江源;Nath Reshmita;崔雪锋. 地理学报,2016,07
天津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校园期刊文学考察——以天津工商学院《北辰杂志》等为中心. 刘丽霞. 齐鲁学刊,2017,06
民国初期天津市美术馆的美术影展与美术摄影文化的早期建构. 艾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白雪词社与民初词人心态. 袁志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起起伏伏:清末民初天津社团活动蠡测. 李学智;迟慧.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近代天津与中国社会转型. 田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
上海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近六百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与城镇体系格局演变分析. 覃丽君;金晓斌;蒋宇超;薛樵风;成一农;龙瀛;杨绪红;周寅康. 地理研究,2019,05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总序及四部前言.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国家医学的视角:留日学生与民国法医学的制度化. 张蒙. 齐鲁学刊,2021,02
南京近现代建筑辑录-3. 李国华;郭华瑜.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1930年代沪上文坛独特的“新感觉”——南洋华侨作家黑婴的“乡愁”书写. 杨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互动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南京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审查及其社会因应. 周海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01
公与私的张力:省宪自治中的议会、舆论与民众——以江苏省第三届议会议长贿选风波为中心. 张亮.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06
从国家机构的四个维度看中国社会30年之变迁. 焦洪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职业重塑:民国旧式产婆训练班研究. 朱梅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晚清民国旗人社会变迁与文学的互动. 刘大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文化交流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世界历史与世界和平:陈衡哲世界历史观初探. 邢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孟治与民国时期的中美文化交流. 陈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
民国时期北京育英学校述略. 毕晓莹. 北京社会科学,2012,04
从“丝绸之路”概念演变到“近代丝绸之路”研究. 王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湖北荆襄古道宋元民歌初探. 杜汉华. 理论月刊,2014,02
晚清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走向新世界: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世界”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邱伟云;郑文惠.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05
清季民初的国民语义与国家想象——以citizen、citizenship汉译为中心的论述. 郭忠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励行式观音劝善文的教化特征及其本土意蕴. 雒少锋;王月清.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01
近代南疆城市规模的变化与制约因素论析. 何一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晚清与民国时期政治生态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以萍乡煤业为中心. 陈庆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
知识分子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清季民初的国民语义与国家想象——以citizen、citizenship汉译为中心的论述. 郭忠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民国初期内藤湖南的“支那论”辨析. 杨栋梁.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从“子民”到“国民”:观念转换与意义阐释——以陈子褒编撰新式妇孺教科书为中心. 吴小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民国西安易俗社秦腔媒介传播考述. 李有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
智者光芒 通博气象——冯天瑜的文化史研究之旅. 周积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
抗战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抗战前清华之成长与民国大学变革. 刘超.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民国史学与宋学——以陈垣先生为例. 牛润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承袭与发展:根据地佃权保障法制对近代佃俗与民国法律之扬弃. 陈和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
和而不同:张君劢与张东荪对民主认知的比较. 王尤清;申晓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茶博士”:抗战时期成都茶馆的工人、职场文化与性别冲突. 王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
电影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中国早期电影《新女性》与民国上海的女性话语建构. 张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草根叙事、革命情结与世俗伦理——论当下民国传奇大片的类型化策略. 王文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论《电影与播音》的编辑传播特征. 赵琴;刘晓静.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从移民视角看早期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与政治. 李晓红;李晓昀.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抒情传统的上海杂交——周瘦鹃言情小说与欧美现代文学文化. 陈建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启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清末及民国地方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审思:1906—1949. 刘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民国时期小学科学教科书用废之争及启示. 邓小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民国时期“治黄顾问团”的黄河流域规划及启示. 李硕. 齐鲁学刊,2011,05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学科政策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 王美;曲铁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朝阳大学的历史启示. 王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女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民国四川女性报刊与女性文学创作:1912-1936. 谭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中国早期电影《新女性》与民国上海的女性话语建构. 张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民国时期的女子体育观及其当代启迪. 王潇寒.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通俗翻译与“女小说家”的中西杂交——从包天笑、周瘦鹃的同名译作谈起. 马勤勤.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
浪人形象·女性气质·死亡冥思——象征派诗人诗歌的“颓废”趋向与读者批评. 田源. 江汉学术,2021,02
戏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民国西安易俗社秦腔媒介传播考述. 李有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
“灾难与新世纪文学”专题研究. 陈思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
新见辅仁论文《西游记杂剧本事演变考》述略. 彭利芝. 北京社会科学,2020,02
晚明以来女性文人戏曲作家群考论. 刘奇玉;郭浩.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
戊戌东渡后的梁启超与“文学”概念的转变. 李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辛亥革命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主持人语. 罗敏.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晚清民国旗人社会变迁与文学的互动. 刘大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不新的“新文化”:民国思潮第一幕的嵌入式研究. 雷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03
辛亥革命“失败”辨析. 李新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民主共和”:中国式契约政治的构建. 贺福中;张文俊.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启蒙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学术与世变:20世纪上半期清学史论述的形成与演变. 张瑞龙. 齐鲁学刊,2014,02
从“子民”到“国民”:观念转换与意义阐释——以陈子褒编撰新式妇孺教科书为中心. 吴小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论戊戌新文化运动. 焦润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
晚清民国旗人社会变迁与文学的互动. 刘大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不新的“新文化”:民国思潮第一幕的嵌入式研究. 雷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03
现代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走向新世界: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世界”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邱伟云;郑文惠.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05
清季民初的国民语义与国家想象——以citizen、citizenship汉译为中心的论述. 郭忠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民国四川女性报刊与女性文学创作:1912-1936. 谭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旅行救国:民国学人对旅行事业的现代性话语构建——从《旅行杂志》的视角评说. 周博;韩宾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
“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澄清关于“民国文学”研究的三个误解. 周维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民俗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清至民国四川乡土教材《大全杂字》的版本、作者及特点. 王建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中国朝鲜族民俗的形成与演进. 许辉勋.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口头诗学理论的范式转换及理论推进. 王艳. 青海社会科学,2019,01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民国丧葬礼俗变革. 沈宏格.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
民国时期北京寺庙、商业与城市民俗生活——以隆福寺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卫才华. 北京社会科学,2014,10
新颖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民国”相关的具有较高新颖性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苏州评弹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江南乡村社会的艺术化育——基于近代苏州评弹的社会性考察. 汪湛穹;小田. 河北学刊,2018,02
试论近代上海文化的底色——旅沪苏州人与近代上海. 张笑川. 社会科学,2013,11
马如飞轶事与近代说书人的理想人格生成. 小田. 学术月刊,2019,03
整合与重构:晚清以来苏州评弹听客群体的性别与阶层. 周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8,01
传统经典 源远流长——论长篇苏州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创作. 沈彬. 艺术百家,2015,S1
《一代宗师》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电影《一代宗师》中“势”的解读. 孙娜. 电影文学,2014,18
《一代宗师》:民族性想象与沉沦性情感的悖论. 钟端梧. 当代电影,2014,05
《一代宗师》的暴力美学. 张志武. 电影文学,2015,20
《一代宗师》:王家卫的诗意江湖与功夫美学. 马婷. 电影评介,2014,02
论《一代宗师》中的“道统”、“政统”与“武统”. 邱慧婷. 电影新作,2014,04
红楼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红楼戏的前世今生. 支涛. 中国戏剧,2010,08
从“红楼戏”中晴雯的重塑看晚清民国审美伦理的演变. 许莲花. 戏剧艺术,2019,04
从林黛玉到梅兰芳:现代红楼文化传播与鲁迅的文化理性. 吕仕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
梅兰芳“红楼戏”编演研究. 李勍. 四川戏剧,2020,01
民国“红楼戏”稀见史料论札. 谷曙光. 红楼梦学刊,2015,03
润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海派篆刻”的商业性格. 顾琴. 贵州社会科学,2012,03
从润例看民国书画家经济意识的提升. 陶小军. 江苏社会科学,2013,06
民国书画市场中的公益润例与实物润例. 陶小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06
民国时期以前的中国书画市场流变研究. 陶小军. 艺术百家,2013,01
从润例看赵叔孺篆刻艺术的变化. 李静. 中国书法,2020,07
汉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黎锦晖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流行音乐. 周映辰. 南方文坛,2020,05
民国时期汉剧戏迷研究. 郑维维.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5,10
民国时期的汉剧票友与“玩票”. 郑维维.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戏曲史料建设的可贵探索——《汉剧研究资料汇编:1822—1949》评介. 程芸;胡非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汉调二黄的传承危机与应对策略研究. 杨运庚. 四川戏剧,2011,02
图案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民国时期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写作成就和特点. 陈池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05
南通学院图书馆藏书票. . 档案与建设,2017,04
两千年间的“佛”与“国”:传统中国对西方货币领袖头像的认知. 林满红.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02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农民协会”粉彩提梁壶考略. 谭天.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11
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邮票票面内容及发行缘由考述. 郑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09
书画市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民国前期书画市场发展中的负面影响. 陶小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民国沪、京两地书画市场与地域文化关系的再考察——以吴昌硕、王一亭与陈师曾、齐白石为例. 陶小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02
民国前期书画市场与社会变迁. 陶小军;谢建明. 文艺研究,2014,08
民国书画市场中的代笔与作伪问题. 陶小军. 文艺研究,2013,04
民国书画市场中的公益润例与实物润例. 陶小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06
票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义演与民国前期京津地区的助学募款. 张秀丽.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04
“君”与“女士”:清末民国时期称谓中的票界演剧俗规. 武翠娟. 民族艺术,2019,03
民国年间现代戏剧教育刍议——基于民国年间戏剧报刊的考查. 倪金艳. 戏剧文学,2018,04
民国时期的汉剧票友与“玩票”. 郑维维.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我校再获2项艺术学规划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段梅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造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景德镇清三代瓷器与民国瓷器的比较. 张朝晖;宁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03
寒山拾得“笑”的造型及其文化内涵的嬗变. 周怡. 理论学刊,2012,04
体育纪念章文化价值研究. 马书军. 体育文化导刊,2017,12
“拳照”:长拳的武术符号意义解读. 马传浩;周建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12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概述. 吕成龙.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01
演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晚清福州专业戏班考论. 张晓燕.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清代至民国迎神赛社经济问题研究. 姚春敏;杨康. 南京社会科学,2020,05
《义和团皮簧》考论. 路云亭. 晋阳学刊,2015,02
清中期至民国蔚县地方演剧活动管窥——以202条戏楼墨记为中心的考察. 刘秋根;赵公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
清代民国时期山西方志所见演剧史料辑考. 艾炬. 晋阳学刊,2021,02
美术教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现代性的注脚:民国时期的天津女性绘画. 杨冰莹. 美术观察,2019,04
汪亚尘、王济远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3-1937). 郑洁. 美术研究,2016,01
“白社”艺术活动考略及其影响. 吕明翠. 美术研究,2020,05
民国时期中央大学美术教学特色及其影响. 尚莲霞. 学海,2012,06
鲁迅与林风眠美术交集考论. 张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04
书画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画家本色是诗人——读《吴昌硕诗集》. 杨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民国前期书画市场发展中的负面影响. 陶小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民国沪、京两地书画市场与地域文化关系的再考察——以吴昌硕、王一亭与陈师曾、齐白石为例. 陶小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02
民国时期书画家的经济状况. 陶小军. 学术研究,2014,02
从润例看民国书画家经济意识的提升. 陶小军. 江苏社会科学,2013,06
装饰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粉彩花鸟纹瓷瓶(民国 传世品). 李文;马音宁.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03
安阳袁林的时代特征考述. 牛轶达;郭建慧;刘晓喻;晁琦;李岩;田国行.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03
清代至民国迎神赛社经济问题研究. 姚春敏;杨康. 南京社会科学,2020,05
太行山文书中民间识字教材“杂字”研究. 宋坤;邹蓓蓓. 河北学刊,2014,06
景德镇清三代瓷器与民国瓷器的比较. 张朝晖;宁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03
剧目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民国西安易俗社秦腔媒介传播考述. 李有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
民国时期的文化娱乐业管控——以山东济南为例. 马双.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被高估的革命性与被低估的商业性——对民国陕西易俗社的重新考察. 杨正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
清中期至民国蔚县地方演剧活动管窥——以202条戏楼墨记为中心的考察. 刘秋根;赵公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
清代民国时期山西方志所见演剧史料辑考. 艾炬. 晋阳学刊,2021,02
中国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从黎雄才到二十世纪中国画. 梁江. 读书,2011,07
泼墨画法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推动作用——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王平. 江西社会科学,2017,09
“白社”艺术活动考略及其影响. 吕明翠. 美术研究,2020,05
民国时期《九歌图》的流传与新创. 罗剑波;范越. 学术月刊,2020,12
“写生”的美学重识——以民国时期的“写生”为例. 师爽. 理论探索,2016,05
美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到北海去”——民国时期新青年的美育乌托邦. 林峥. 北京社会科学,2015,04
承传与开新:民初中学国文教科书的知识状况考察. 刘正伟;饶鼎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留学教育与蔡元培对西方美学的传播. 李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01
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艺娱乐——抗战前民国大学生社团之形态与功能研究. 李力. 现代大学教育,2014,04
思想史视阈下的蔡元培“美育代替宗教”论——重返民国史现场. 简圣宇. 广西社会科学,2015,08
京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高甲戏与闽台社会变迁. 潘荣阳. 东南学术,2013,03
当我们谈论戏曲史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王艺. 读书,2019,01
中国动画理论批判:形式主义、古典主义与体制艺术. 徐秀明;葛红兵.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
从泰斗栗成之的成就看滇剧崛起. 杨军. 民族艺术研究,2019,03
《大公报》视角下富连成之人才培养. 齐悦. 戏剧文学,2018,03
启蒙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学术与世变:20世纪上半期清学史论述的形成与演变. 张瑞龙. 齐鲁学刊,2014,02
从“子民”到“国民”:观念转换与意义阐释——以陈子褒编撰新式妇孺教科书为中心. 吴小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论戊戌新文化运动. 焦润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
晚清民国旗人社会变迁与文学的互动. 刘大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不新的“新文化”:民国思潮第一幕的嵌入式研究. 雷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03
民俗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清至民国四川乡土教材《大全杂字》的版本、作者及特点. 王建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中国朝鲜族民俗的形成与演进. 许辉勋.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口头诗学理论的范式转换及理论推进. 王艳. 青海社会科学,2019,01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民国丧葬礼俗变革. 沈宏格.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
民国时期北京寺庙、商业与城市民俗生活——以隆福寺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卫才华. 北京社会科学,2014,10
苏州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近六百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与城镇体系格局演变分析. 覃丽君;金晓斌;蒋宇超;薛樵风;成一农;龙瀛;杨绪红;周寅康. 地理研究,2019,05
论平民女性的日常地位——基于民国时期苏州轿妇案例的研究. 小田;张帆. 北京社会科学,2015,02
当前江南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张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6
渐变下的调适:上海水质环境变迁与饮水改良简析(1842—1980). 梁志平. 兰州学刊,2011,12
论江南乡村社会的艺术化育——基于近代苏州评弹的社会性考察. 汪湛穹;小田. 河北学刊,2018,02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