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俗”的选题发现报告
在“历史、地理”学科里,我们对选题“民俗”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为您推荐以下高价值的选题方向。
高价值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民俗”相关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柳田国男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柳田国男的海上心路. 刘守峰. 读书,2021,05
柳田国男与表演艺术研究. 松尾恒一;晁汐. 文化艺术研究,2018,04
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心意与学问——在乡愁与大都市梦想之“前”的实践民俗学. 吕微. 民俗研究,2016,04
社会变动、“生世界”与民俗. 岛村恭则;王京. 民俗研究,2018,04
民俗学中婚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从柳田国男到石井研士. 八木透;晁汐. 民俗研究,2019,06
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唐赋节日活动书写——以《中和节百辟献农书赋》为主的考察. 黄水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先秦文学元素论. 李开.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江苏古镇 连云. 汪永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南通民间木版画的旅游产品开发. 康卫东;陈洁.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南通板鹞风筝传承人郭承毅及其艺术成就. 陆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民俗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礼记》婚姻观百年研究述要. 陈丛兰. 齐鲁学刊,2016,04
秦汉童蒙文化的特点与研究视角. 张小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中国传统村镇协同保护与发展南岳论坛暨《南岳共识》发布会在衡阳成功召开. . 地理学报,2015,12
疑古后续:容肇祖与近代民俗学运动的离合. 李欣荣. 齐鲁学刊,2015,05
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的原始农业文化解读与考证. 童永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北京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网络店铺中地域文化商品价值取向的文本挖掘——蔚县剪纸的实证研究. 李仁杰;傅学庆;张军海. 地理研究,2013,08
北京市各区县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 毛先如;熊黑钢;朱跃晨.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01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典型模式及其对山区古村落保护的启示. 刘沛林;刘春腊. 经济地理,2010,12
现代广告中的中国元素定量研究——2007年京沪穗报纸广告的抽样分析. 吴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北京话儿化的社会文化内涵. 周一民. 北京社会科学,2011,05
保护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南丰傩舞的表演特色及其音乐意蕴. 尹勋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
中国传统村镇协同保护与发展南岳论坛暨《南岳共识》发布会在衡阳成功召开. . 地理学报,2015,12
清至民国四川乡土教材《大全杂字》的版本、作者及特点. 王建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影像世界中的文化焦虑——以“非遗”题材电影为例. 王巨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李蕊蕊;赵伟;陈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06
日常生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我国少数民族宗教慈善的特点及局限. 陆群. 齐鲁学刊,2013,04
论汪曾祺小说的民间情结. 王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学科传统与日常转向——以北京生育礼俗变迁为例. 岳永逸.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探究普通人日常生活及其背后的心意——兼论现代民俗学研究中口述史方法的目的与意义. 中村贵.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通过民俗”:从生活文化到行动意义的摆渡——兼论当代民俗学研究的日常生活转向. 李向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民俗志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阿尔泰乌梁海部族史诗演唱文化空间对史诗传承的约束. 海英.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
宋代节令组诗的志录功能与民俗意蕴. 李懿.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甘德县“德尔文部落”煨桑仪式的田野考察. 措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民俗时空研究的本土化实践与转向:基于吉登斯时空理论的延伸. 常红萍;王亚军. 理论月刊,2018,06
学术行业生态志:以中国现代民俗学为例. 施爱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变迁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土客冲突、商镇发展与民俗创造——江西上犹营前圩的个案研究. 黄志繁.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中国民间信仰40年:回顾与前瞻. 张祝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山东方志所见民间演剧史料辑考. 王政. 齐鲁学刊,2011,03
门巴族珞巴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路径探讨. 丁玲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历史传承与文化共享:西藏江孜达玛节的展演式保护探析. 马宁;刘玉皑.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庙会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创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建构——以广府庙会为例. 刘博;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2014,04
清代鄱阳湖区民间信仰文化及其当代建构——以江西历史名镇吴城为例. 程宇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
妙峰山庙会与香会活动的当代意义. 张青仁. 北京社会科学,2017,07
大通县城关镇城隍庙会的历史变迁及社会功能. 邢海珍. 青海社会科学,2013,04
当代庙会转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泰山东岳庙会为例. 刘晓. 青海社会科学,2013,01
传统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唐赋节日活动书写——以《中和节百辟献农书赋》为主的考察. 黄水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土客冲突、商镇发展与民俗创造——江西上犹营前圩的个案研究. 黄志繁.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礼记》婚姻观百年研究述要. 陈丛兰. 齐鲁学刊,2016,04
丝路遗产廊道西北五省区旅游形象感知的时空差异研究. 吴昕阳;王跃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04
秦汉童蒙文化的特点与研究视角. 张小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认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创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建构——以广府庙会为例. 刘博;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2014,04
影像世界中的文化焦虑——以“非遗”题材电影为例. 王巨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中国民间信仰40年:回顾与前瞻. 张祝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传统节庆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意义——以广州“迎春花市”为例. 刘博;朱竑;袁振杰. 地理研究,2012,12
疑古后续:容肇祖与近代民俗学运动的离合. 李欣荣. 齐鲁学刊,2015,05
民俗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南通民间木版画的旅游产品开发. 康卫东;陈洁.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西子经典形象与祓禊之俗及魏晋隋唐的女性观. 刘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传统村落景观脆弱性及其定量评价——以湖南省新田县为例. 邹君;刘媛;谭芳慧;刘沛林. 地理科学,2018,08
清代鄱阳湖区民间信仰文化及其当代建构——以江西历史名镇吴城为例. 程宇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
藏族民间“热巴”艺术的民俗审美研究. 刘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传承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南通板鹞风筝传承人郭承毅及其艺术成就. 陆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论南丰傩舞的表演特色及其音乐意蕴. 尹勋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
中国传统村镇协同保护与发展南岳论坛暨《南岳共识》发布会在衡阳成功召开. . 地理学报,2015,12
影像世界中的文化焦虑——以“非遗”题材电影为例. 王巨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类型、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苏州金庭镇为例. 吕龙;黄震方;陈晓艳. 地理研究,2018,06
文化认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创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建构——以广府庙会为例. 刘博;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2014,04
影像世界中的文化焦虑——以“非遗”题材电影为例. 王巨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中国民间信仰40年:回顾与前瞻. 张祝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民族融合视域下伯都讷文化的形成. 李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
文化反思与打造传统. 吴秀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南通板鹞风筝传承人郭承毅及其艺术成就. 陆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藏族民间“热巴”艺术的民俗审美研究. 刘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影像世界中的文化焦虑——以“非遗”题材电影为例. 王巨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苗族大唢呐文化传承. 秦勤;龙红.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李蕊蕊;赵伟;陈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06
少数民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苗族大唢呐文化传承. 秦勤;龙红.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论我国少数民族宗教慈善的特点及局限. 陆群. 齐鲁学刊,2013,04
新疆民俗“婚礼体育”对促进民族地区健康发展研究. 郭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族民间社火探微——新疆昌吉市元宵节社火歌舞表演的考察与研究. 林茵.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
论藏民族传统体育在群众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尼玛欧珠;加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民俗艺术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民俗元素与白居易诗歌的新境界. 黄元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 赵君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维吾尔族麦西莱甫的多重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 阿布力米提·买买提;欧阳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5
“民俗艺术”向“城市文化”的转变—以潍坊风筝艺术的发展为例. 袁恩培;徐霜. 人民论坛,2013,2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西关中木版图画遗珍之探讨. 邰高娣. 美术观察,2018,07
土家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非遗”视阈下原生态民歌的艺术架构与生存路径——以马渡乡民歌为例. 赵栅凌.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绩效评估与精准发展研究——以川东土家余门拳为例. 张晓林;徐泉森;孙亮亮.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地缘文化学视域下的西兰卡普文化特征研究. 宋方昊;刘燕.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
关于黔东土家族民俗文化遗存的考察——以黔东土家族民间艺术为中心. 崔德虎. 青海社会科学,2014,04
武陵地区梯玛还愿仪式的功能研究. 谭志满. 江西社会科学,2012,05
类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类型、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苏州金庭镇为例. 吕龙;黄震方;陈晓艳. 地理研究,2018,06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李蕊蕊;赵伟;陈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06
西安市多利益主体旅游供需协调感知差异. 罗赟敏;马耀峰;刘军胜.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04
西藏乡村旅游生态足迹模型构建. 徐秀美;多吉次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日本弃老传说“姨舍山”考辨——以日本有关民俗研究成果为基础. 刘素桂. 北京社会科学,2016,04
节日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唐赋节日活动书写——以《中和节百辟献农书赋》为主的考察. 黄水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论唐人小说中的节庆民俗意象及其文化审美价值. 熊明;张丽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论《金瓶梅》中的生日民俗. 刘相雨. 齐鲁学刊,2021,02
四大奇书中“上元节”民俗文化析论. 刘衍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藏族望果节民俗特征分析——以山南贡嘎县吉纳望果节为例. 旺宗.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新颖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民俗”相关的具有较高新颖性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公共民俗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扩展公共性: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新范式. 金昱彤. 青海社会科学,2018,01
华盛顿州的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威廉·斯迈斯;王均霞. 民俗研究,2014,01
日本现代民俗学的“第三条路”——文化保护政策、民俗学主义及公共民俗学. 菅丰;陈志勤. 民俗研究,201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和中国民俗学——“公共民俗学”在中国的可能性与危险性. 周星. 思想战线,2012,06
“遗产化”与后现代生活世界——基于民俗学立场的批判与反思. 王杰文. 民俗研究,2016,04
婚俗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东北满族民俗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原因分析. 王奇;程舒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从金文“妻”的异构看甲骨文“妻”字的构形理据. 暴希明. 河南社会科学,2014,12
《梦粱录》中南宋临安婚俗形态研究. 魏晓虹;李燕.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
嘉绒锅庄的文化底色:透过丹巴婚俗锅庄的考察. 赵明. 民族艺术研究,2016,04
春秋时期婚俗文化及其政治功能. 王兆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04
社火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族民间社火探微——新疆昌吉市元宵节社火歌舞表演的考察与研究. 林茵.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
基于民俗仪式与符号阐释的《大傩图》补证. 黄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6
社火的城乡流变与前景探索——以西安地区为例. 李新. 人民论坛,2015,05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民俗文化资源. 季中扬. 江苏社会科学,2019,02
宁夏地方志中的春节年俗论考. 武宇林.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1
文化变迁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安多热贡地区的主要民族与文化形态研究. 李加才让.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论都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 方清云. 理论月刊,2012,02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圆锁”习俗. 何生海;刘一鸣. 东疆学刊,2013,02
从“龙神”到“龙舞”——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高龙的现代变迁. 王燕妮. 江汉学术,2013,01
立足文化 精而多元——色音民族文化研究述评. 宋小飞. 民族艺术,2017,01
柳田国男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柳田国男的海上心路. 刘守峰. 读书,2021,05
柳田国男与表演艺术研究. 松尾恒一;晁汐. 文化艺术研究,2018,04
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心意与学问——在乡愁与大都市梦想之“前”的实践民俗学. 吕微. 民俗研究,2016,04
社会变动、“生世界”与民俗. 岛村恭则;王京. 民俗研究,2018,04
民俗学中婚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从柳田国男到石井研士. 八木透;晁汐. 民俗研究,2019,06
传统节日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四大奇书中“上元节”民俗文化析论. 刘衍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试论甘肃藏族采花节与香浪节的异同. 刘秋芝.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李华英;修远.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
“拉扎”节及其民俗文化功能透析——以甘肃莲花山地域枉子沟村为例. 晏周琴. 青海社会科学,2013,01
春晚:传统节日的现代仪式变迁. 徐爱华. 青海社会科学,2012,03
春节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春晚:传统节日的现代仪式变迁. 徐爱华. 青海社会科学,2012,03
节庆民俗自组织与乡村认同建构. 王昊. 东南学术,2019,05
中国春节:祭典与庆典严密组合的传统行事. 乌丙安. 江西社会科学,2011,01
木板年画发祥传播的史学研究. 程民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论中共革命与乡村民俗之关系——基于华北中共根据地春节文化的思考. 李军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5
庙会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创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建构——以广府庙会为例. 刘博;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2014,04
清代鄱阳湖区民间信仰文化及其当代建构——以江西历史名镇吴城为例. 程宇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
妙峰山庙会与香会活动的当代意义. 张青仁. 北京社会科学,2017,07
大通县城关镇城隍庙会的历史变迁及社会功能. 邢海珍. 青海社会科学,2013,04
当代庙会转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泰山东岳庙会为例. 刘晓. 青海社会科学,2013,01
宋代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宋代黑釉建盏的盛行及其釉彩特征. 周亚东.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月老”考论. 张同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论民间信仰中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之关系. 周秋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宋代湘南教育的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形成. 唐德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宋代节令组诗的志录功能与民俗意蕴. 李懿.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文化空间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李蕊蕊;赵伟;陈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06
历史传承与文化共享:西藏江孜达玛节的展演式保护探析. 马宁;刘玉皑.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人地关系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上海松江舞草龙为个案. 赵李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阿尔泰乌梁海部族史诗演唱文化空间对史诗传承的约束. 海英.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
西域民族民间信仰简论. 李国平;张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民俗信仰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中国“老人自死习俗”相关历史记忆重释. 徐永安. 江汉学术,2014,03
基于民俗仪式与符号阐释的《大傩图》补证. 黄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6
姓名建构与美国韩裔身份认同——诺拉·玉子·凯勒《慰安妇》之分析. 李金实.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西王母的始祖母神格考论. 赵宗福. 青海社会科学,2012,06
宋太祖诞生神话表微. 尹承. 东岳论丛,2015,04
文化认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创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建构——以广府庙会为例. 刘博;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2014,04
影像世界中的文化焦虑——以“非遗”题材电影为例. 王巨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中国民间信仰40年:回顾与前瞻. 张祝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民族融合视域下伯都讷文化的形成. 李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
文化反思与打造传统. 吴秀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礼俗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南丰傩舞的表演特色及其音乐意蕴. 尹勋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
从中古时期招魂葬的废兴看儒家经典与社会的互动. 张焕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日语谚语所反映的日本传统婚姻礼俗. 张艳萍;鞠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学科传统与日常转向——以北京生育礼俗变迁为例. 岳永逸.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论谚语所反映的日本传统生育礼俗. 张艳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社会功能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清代鄱阳湖区民间信仰文化及其当代建构——以江西历史名镇吴城为例. 程宇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
白龙江流域藏族传统岁时节日文化研究. 高慧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大通县城关镇城隍庙会的历史变迁及社会功能. 邢海珍. 青海社会科学,2013,04
“新秧歌”作为仪式的符号象征与话语建构——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文化阐释. 李静. 青海社会科学,2011,02
廊桥中的民间信仰——基于福建省屏南县的田野调查. 吴燕霞. 东南学术,2012,05
民国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清至民国四川乡土教材《大全杂字》的版本、作者及特点. 王建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中国朝鲜族民俗的形成与演进. 许辉勋.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口头诗学理论的范式转换及理论推进. 王艳. 青海社会科学,2019,01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民国丧葬礼俗变革. 沈宏格.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
民国时期北京寺庙、商业与城市民俗生活——以隆福寺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卫才华. 北京社会科学,2014,10
民俗志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阿尔泰乌梁海部族史诗演唱文化空间对史诗传承的约束. 海英.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
宋代节令组诗的志录功能与民俗意蕴. 李懿.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甘德县“德尔文部落”煨桑仪式的田野考察. 措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民俗时空研究的本土化实践与转向:基于吉登斯时空理论的延伸. 常红萍;王亚军. 理论月刊,2018,06
学术行业生态志:以中国现代民俗学为例. 施爱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土家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非遗”视阈下原生态民歌的艺术架构与生存路径——以马渡乡民歌为例. 赵栅凌.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绩效评估与精准发展研究——以川东土家余门拳为例. 张晓林;徐泉森;孙亮亮.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地缘文化学视域下的西兰卡普文化特征研究. 宋方昊;刘燕.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
关于黔东土家族民俗文化遗存的考察——以黔东土家族民间艺术为中心. 崔德虎. 青海社会科学,2014,04
武陵地区梯玛还愿仪式的功能研究. 谭志满. 江西社会科学,2012,05
苗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苗族大唢呐文化传承. 秦勤;龙红.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苗族农业信仰民俗神灵体系考. 周永健. 求索,2013,02
目的地熟悉度对民族地区旅游者地方性感知的影响研究——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熊剑平;余意峰;龚晶;徐曼玉. 经济地理,2015,11
蚩尤古代形象发微和当代苗族的蚩尤崇拜. 李桂民. 东岳论丛,2013,10
苗族神话《仰阿莎》的叙述主题及美学价值. 李珺;唐善林. 贵州社会科学,2017,08
佛教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民间信仰中送子观音与白衣观音之关系. 周秋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从佛教史的角度看髡刑的废除. 李俊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甘德县“德尔文部落”煨桑仪式的田野考察. 措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丝绸之路石窟壁画中的民俗文化. 周菁葆.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刍议藏族文化中的双色式符号“黑白/红白”及其文化象征. 次珍;拉巴次旦.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日常生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我国少数民族宗教慈善的特点及局限. 陆群. 齐鲁学刊,2013,04
论汪曾祺小说的民间情结. 王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学科传统与日常转向——以北京生育礼俗变迁为例. 岳永逸.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探究普通人日常生活及其背后的心意——兼论现代民俗学研究中口述史方法的目的与意义. 中村贵.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通过民俗”:从生活文化到行动意义的摆渡——兼论当代民俗学研究的日常生活转向. 李向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