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族群”的选题发现报告
在“历史、地理”学科里,我们对选题“族群”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为您推荐以下高价值的选题方向。
高价值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族群”相关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希腊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创造蛮族:古代希腊人建构他者新探. 徐晓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希腊化时代马其顿人的身份认同. 徐晓旭.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古希腊文化与拜占庭帝国的塑造——以《荷马史诗》为例. 庞国庆. 世界历史,2019,03
波斯人的希腊祖先:跨越族群边界的名祖神话. 徐晓旭. 历史研究,2019,02
从墓地祭祀竞技解读古希腊体育文化. 许国宝. 体育学刊,2010,12
客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客家人还是闽南人:南靖奎洋庄氏来源考. 曹树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客家研究的文化政治学——基于客家研究现状的反思. 万建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
猺人、蜑人、山贼与土人——《正德兴宁志》所见之明代韩江中上游族群关系. 陈春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现代化”背景下客家民居与人伦关系的变迁——以赣南张屋客家村为例. 谢丽萍;张三南. 兰州学刊,2015,08
客家歌谣女性书写的当代价值. 闫淑惠;徐林祥. 江西社会科学,2016,04
渤海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渤海国对图们江地域开发与东北亚经济文化发展之路. 李宗勋.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渤海民族的源流与族属. 孙炜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
辽代的宗族字辈与排行. 王善军. 安徽史学,2019,01
关于靺鞨族源的考古学观察与思考. 乔梁.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2
靺鞨族群变迁研究——以扶余、渤海靺鞨的历史关系为中心. 孙昊. 史林,2017,05
民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族群范式与边疆范式——关于民族研究范式转换的一些思考. 范可.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临近”与“互惠”作用下的族群交往——以汶川地震羌族灾难移民的异地安置为例. 王俊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鲁迅留日早期译作思想命题和翻译问题再释. 王家平;王明睿.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启示——基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视角. 王成;宋清员.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论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领域语言. 曾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6
满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晚清民国旗人社会变迁与文学的互动. 刘大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欧立德教授与“新清史”研究——访哈佛大学副教务长欧立德教授. 张梅;欧立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公共文化场域变迁与文化资本博弈探析——以民初北京旗人知识分子群体为中心. 高云球. 求是学刊,2018,06
《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姚大力. 读书,2018,02
论满族说部中旗人的中华民族认同——以报刊小说《消闲演义》为中心. 李玉宝;刘永文. 北京社会科学,2014,10
政治认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逆全球化危机中的移民认同与社会团结. 李秋祺;杨发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民族政策与我国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以中国朝鲜族为例. 赵刚;汪晶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战国秦汉的国人意识与族群认同. 陈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1949—2019年我国民族认同主题研究的内容——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民族认同”主题分析. 徐巧云;康翠萍;孟立军;马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
国家认同:中国梦认同的价值归旨. 金素端. 青海社会科学,2015,01
移民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客家人还是闽南人:南靖奎洋庄氏来源考. 曹树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临近”与“互惠”作用下的族群交往——以汶川地震羌族灾难移民的异地安置为例. 王俊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区域经济学视角下晚明时期华南边疆治理研究——以广东省罗定地区为例. 陈宇思.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03
论澳大利亚犹太人的历史变迁. 王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客商与地方土著的冲突与调适——清初至太平天国前浔州府社会面貌探讨. 唐晓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族群关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启示——基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视角. 王成;宋清员.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从“民族国家”理解“中华民族”. 任剑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
明朝隆万之际的族群关系与帝国边略. 赵世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语言、双语教育与族群关系:社会心理学的探究. 杨宝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战争、制度与多元文化政策——美国族群关系演变的推动因素. 徐长恩.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认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谁解绘其真”:端恩的题红诗与清宗室文人社会心理. 李贵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以三亚回族为例. 孙九霞;陈浩. 地理研究,2012,04
族群范式与边疆范式——关于民族研究范式转换的一些思考. 范可.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启示——基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视角. 王成;宋清员.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宋代四川夷汉盐权博弈与族群食盐生态空间的重构. 裴一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客家人还是闽南人:南靖奎洋庄氏来源考. 曹树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谁解绘其真”:端恩的题红诗与清宗室文人社会心理. 李贵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以三亚回族为例. 孙九霞;陈浩. 地理研究,2012,04
从汉学到中国学:贝德士与秦汉史研究. 田彤. 齐鲁学刊,2018,01
“临近”与“互惠”作用下的族群交往——以汶川地震羌族灾难移民的异地安置为例. 王俊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族群认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以三亚回族为例. 孙九霞;陈浩. 地理研究,2012,04
散居族群婚姻圈的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形成机制——贵州坡帽仡佬族案例. 杜芳娟;朱竑. 地理研究,2013,05
欧立德教授与“新清史”研究——访哈佛大学副教务长欧立德教授. 张梅;欧立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语言、双语教育与族群关系:社会心理学的探究. 杨宝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族群认同视域下闽南方言的跨境传播. 王曦.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
多元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国族建构语境下国人对边疆地区多元文化及教育方略的认识——侧重20世纪30-40年代的西南地区. 汪洪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马来西亚的国家战略研究. 彭丽红;杨博.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04
边疆安全视阈中公民意识的建构. 雷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全球语境中双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王兆璟;肖聪.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美国华文传媒:多元文化主义背景下的发展状况. 殷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
边疆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族群范式与边疆范式——关于民族研究范式转换的一些思考. 范可.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国族建构语境下国人对边疆地区多元文化及教育方略的认识——侧重20世纪30-40年代的西南地区. 汪洪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欧立德教授与“新清史”研究——访哈佛大学副教务长欧立德教授. 张梅;欧立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区域经济学视角下晚明时期华南边疆治理研究——以广东省罗定地区为例. 陈宇思.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03
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思路和途径探讨. 徐黎丽;杨丽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民族国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启示——基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视角. 王成;宋清员.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从“民族国家”理解“中华民族”. 任剑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
自然凝聚:多民族中国形成轨迹的理论解读. 李大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边疆安全视阈中公民意识的建构. 雷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当代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中的区域和民族人口因素. А.Г.加里耶夫;胡红萍.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族群边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青海土族民间信仰分层研究. 王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语言、双语教育与族群关系:社会心理学的探究. 杨宝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氏族涵化与族群边界——兼论巴蜀氏族共同体认同的文化基础. 龚义龙. 求索,2010,03
族群边界理论视角下旅游目的地东道主内部群体研究——以阳朔为例. 孙九霞;张蔼恒. 旅游学刊,2015,06
多元文化环境中穆斯林寺坊研究——以青海同仁县为例. 马晓翠. 宁夏社会科学,2017,04
国家认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边疆安全视阈中公民意识的建构. 雷琳.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近现代藏族精英国家认同的演变与形成. 刘永文;李玉宝.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对农村少数民族与电视传播的冷思考. 葛艳玲;张瑞静.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美国的民族认同模式及其启示. 路宪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香港人的国家认同与展望:基于港台海外学术成果的分析. 郝诗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1
共同体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启示——基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视角. 王成;宋清员.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实现的前提与对策. 潘世松;郑小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3
浅谈民族因素与政治稳定. 严庆.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6
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 傅才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多元主体的异质共在与类群生活正当性的公共哲学辨识——“新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化与公共生活真实. 袁祖社.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文化认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启示——基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视角. 王成;宋清员.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民族融合视域下伯都讷文化的形成. 李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
族群认同视域下闽南方言的跨境传播. 王曦.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
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 傅才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互嵌式治理:新疆多民族互嵌社区建设的有效选择. 魏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台湾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呈现与审视:“解严”后台湾家族书写中的创伤叙事. 朱云霞. 齐鲁学刊,2015,01
台湾地区审议式民主的实践分析. 沈惠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殖民接触与族群互动:17世纪早期的淡水与基隆. 欧洋安;郑伟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论台湾兰屿作家笔下的达悟文化意象. 向忆秋.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
文化“理蕃”:日本对台湾原住民族的殖民统治. 董建辉;郑伟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历史记忆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贵州仡佬族精英的民族身份认同及其建构. 杜芳娟;朱竑. 地理研究,2010,11
当代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中的区域和民族人口因素. А.Г.加里耶夫;胡红萍.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构建共同体:唐初的“尧舜记忆”. 刘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青海人口较少民族当代诗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重构. 毕艳君. 青海社会科学,2016,03
在建构中寻求认同 在信仰中追溯记忆——以卓仓藏族为个案. 羊措;羊中太. 青海社会科学,2010,04
新颖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族群”相关的具有较高新颖性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希腊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创造蛮族:古代希腊人建构他者新探. 徐晓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希腊化时代马其顿人的身份认同. 徐晓旭.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古希腊文化与拜占庭帝国的塑造——以《荷马史诗》为例. 庞国庆. 世界历史,2019,03
波斯人的希腊祖先:跨越族群边界的名祖神话. 徐晓旭. 历史研究,2019,02
从墓地祭祀竞技解读古希腊体育文化. 许国宝. 体育学刊,2010,12
高句丽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渤海民族的源流与族属. 孙炜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
论句骊胡、卒本扶余与高句丽的关系——以玄菟郡内迁为背景的考察. 祝立业. 社会科学战线,2017,12
从碑志看高句丽人的始祖记忆与族群认同. 祝立业. 社会科学战线,2016,05
高句丽古墓壁画所见出行图研究. 郑春颖;盛宇平. 南方文物,2020,02
夫余族名的音与义. 张士东;杨军.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06
改土归流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清代早期国家疆域建构与苗族支系蒙人的国际迁徙. 黄秀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改土归流背景下他留人族群传说的话语建构. 杨晓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文化变迁的“中间地带”——基于改土归流背景下纳西族与他留人殉情传说的讨论. 杨晓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对明清时期庄浪卫鲁部土人的族群理论分析——以鲁氏历代家谱为中心. 李勇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清初地方志所见贵州少数民族考——以蒋深《余庆县志》为例. 李储林. 贵州民族研究,2018,05
新清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欧立德教授与“新清史”研究——访哈佛大学副教务长欧立德教授. 张梅;欧立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乾隆帝身份认同建构的意识形态性. 杨红伟. 兰州学刊,2018,02
“中心”与“边缘”之间——中间地带的发现. 王丽娜. 读书,2019,02
新清史与安多区域史研究. 欧麦高. 江汉论坛,2017,03
评“新清史”的概念、论点与视角--以《满洲之路》为例. 沈培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渤海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渤海国对图们江地域开发与东北亚经济文化发展之路. 李宗勋.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渤海民族的源流与族属. 孙炜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
辽代的宗族字辈与排行. 王善军. 安徽史学,2019,01
关于靺鞨族源的考古学观察与思考. 乔梁.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2
靺鞨族群变迁研究——以扶余、渤海靺鞨的历史关系为中心. 孙昊. 史林,2017,05
靺鞨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渤海民族的源流与族属. 孙炜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
跨界民族的认同与异化:读《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高福顺.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01
关于靺鞨族源的考古学观察与思考. 乔梁.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2
靺鞨族群变迁研究——以扶余、渤海靺鞨的历史关系为中心. 孙昊. 史林,2017,05
汉至唐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及其朝贡活动研究. 程尼娜.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02
大一统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中国美学的产生特质、定型结构与话语体系. 张法.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杨隋大一统思想笼罩下的功利主义历史观——兼论杨隋集团与王通史观之分歧. 韩宏韬. 齐鲁学刊,2018,02
自然凝聚:多民族中国形成轨迹的理论解读. 李大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构建共同体:唐初的“尧舜记忆”. 刘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农耕王朝对“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李大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
西周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先秦族群迁徙融合与华夏文明进程研究. 李玲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
中型秦墓墓主族属及身份探析——以渭水流域中型秦墓的葬俗为视角. 陈洪.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诗经》中的婚恋诗与周代邦国交往. 李树军. 青海社会科学,2013,03
论中国上古族群秩序之形成. 王庚;王处辉. 东岳论丛,2012,09
曾国考古发现与曾随历史问题. 蔡靖泉. 湖北社会科学,2018,09
西南夷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汉代西南属国考古学文化变迁及相关问题研究. 张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
一个洋人在中国边陲. 葛兆光. 读书,2014,08
汉代“西夷”及其与王朝国家的关系研究. 段红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
论“西南夷”中的部落族群. 颜建华;颜勇. 贵州民族研究,2013,06
西南研究答问录. 徐新建;彭文斌. 贵州社会科学,2010,02
满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晚清民国旗人社会变迁与文学的互动. 刘大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欧立德教授与“新清史”研究——访哈佛大学副教务长欧立德教授. 张梅;欧立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公共文化场域变迁与文化资本博弈探析——以民初北京旗人知识分子群体为中心. 高云球. 求是学刊,2018,06
《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姚大力. 读书,2018,02
论满族说部中旗人的中华民族认同——以报刊小说《消闲演义》为中心. 李玉宝;刘永文. 北京社会科学,2014,10
土司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改土归流背景下他留人族群传说的话语建构. 杨晓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族群、环境、地方知识与灾难——以1786年四川大渡河地震为例. 郭建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河湟阿氏土司族群历史记忆下的社会文化互动. 阿俊蓉;梁玉金. 青海社会科学,2014,01
明清时期国家权力于河湟边地的延伸. 马建春;褚宁.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历史·田野丛书第二辑. . 读书,2011,09
藏彝走廊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哈尼族口述史地名“谷哈”考及哈尼族南迁历史. 白永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吐蕃东渐与藏彝走廊的族群互动及族群分布格局演变. 曾现江.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白马藏族宗教民俗考释. 拉先. 青海社会科学,2019,01
多元文化视阈下的公共空间——金沙江流域藏族村落历史变迁考察. 夏吾交巴. 青海社会科学,2017,05
族群认同、区域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跨境互构——以中、缅、泰傈僳族弩弓文化的位移与重构为视角. 高志英;邓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
政治认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逆全球化危机中的移民认同与社会团结. 李秋祺;杨发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民族政策与我国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以中国朝鲜族为例. 赵刚;汪晶石.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战国秦汉的国人意识与族群认同. 陈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1949—2019年我国民族认同主题研究的内容——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民族认同”主题分析. 徐巧云;康翠萍;孟立军;马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
国家认同:中国梦认同的价值归旨. 金素端. 青海社会科学,2015,01
民间信仰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青海土族民间信仰分层研究. 王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战争、族群与区域社会:9至14世纪晋东南地区二仙信仰研究. 易素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西域民族民间信仰简论. 李国平;张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伏羲与西王母形象考释. 余粮才;郝苏民. 青海社会科学,2012,02
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以广南壮族皇姑节为例. 黄彩文;于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
清代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欧立德教授与“新清史”研究——访哈佛大学副教务长欧立德教授. 张梅;欧立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区域经济学视角下晚明时期华南边疆治理研究——以广东省罗定地区为例. 陈宇思.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03
客商与地方土著的冲突与调适——清初至太平天国前浔州府社会面貌探讨. 唐晓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清代早期国家疆域建构与苗族支系蒙人的国际迁徙. 黄秀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国家、乡土与族群——清代伊犁维吾尔人的历史人类学解读(1760—1860). 李元斌.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3
宗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客家人还是闽南人:南靖奎洋庄氏来源考. 曹树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兄弟关系定位转向与周代制度建设——基于“兄弟”亲称及亲属制度的考察. 刘肇阳;王处辉. 齐鲁学刊,2016,02
客商与地方土著的冲突与调适——清初至太平天国前浔州府社会面貌探讨. 唐晓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论中国独一无二的伦理本位姓氏制度. 汪兵.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客家契约习惯法研究——以赣南客家民事习惯法为例. 赖丽华. 江西社会科学,2011,05
华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宋代四川夷汉盐权博弈与族群食盐生态空间的重构. 裴一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稻旱关系:中华早期文明形成的农史考察——兼论历史早期的“华夏”意识. 赵越云;樊志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回向自我:中唐文儒的危机应对与儒学转型. 刘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4
女娲神话的“集体无意识”功能. 夏云.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哈尼族口述史地名“谷哈”考及哈尼族南迁历史. 白永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起源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中国美学的产生特质、定型结构与话语体系. 张法.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民族融合视域下伯都讷文化的形成. 李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
从止贡赞普父子叙事看藏文历史叙事的演变及其功能. 切排;金鹏飞.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先秦族群迁徙融合与华夏文明进程研究. 李玲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
人类起源、融合和分化——《创世记》前11章辨析. 赵敦华. 北京社会科学,2013,02
历史记忆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贵州仡佬族精英的民族身份认同及其建构. 杜芳娟;朱竑. 地理研究,2010,11
当代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中的区域和民族人口因素. А.Г.加里耶夫;胡红萍.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构建共同体:唐初的“尧舜记忆”. 刘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青海人口较少民族当代诗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重构. 毕艳君. 青海社会科学,2016,03
在建构中寻求认同 在信仰中追溯记忆——以卓仓藏族为个案. 羊措;羊中太. 青海社会科学,2010,04
迁徙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耶律楚材家族之婚娶与融合. 和谈;戴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2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刘学堂;李文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清代早期国家疆域建构与苗族支系蒙人的国际迁徙. 黄秀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滇川藏毗连地区区域功能定位与多向度研究价值——基于非传统安全的视角. 李灿松;周智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东不过江黄”:晚商周初王朝东界及其政治地理格局. 刘佳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