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机制”的选题发现报告
在“语言、文字”学科里,我们对选题“认知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为您推荐以下高价值的选题方向。
高价值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认知机制”相关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译者主体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汉英翻译中的预设等值及译者主体性的认知研究. 徐以中;孟宏.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06
译者主体性建构的概念整合机制. 金胜昔;林正军.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1
二语习得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兼顾形式对请求策略习得的影响. 李清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反思. 许希阳;吴勇毅.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02
语言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 本刊记者. 语言科学,2018,05
纠正反馈的认知心理基础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李建中. 外语教学,2014,04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范式新进展. 于翠红;刘件福. 现代外语,2015,06
转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趋向补语的非范畴化研究——基于语料库“V上”与“V下”的比较. 李燕.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
新兴的高程度表达式“A(到/得)哭(了)”考察. 张雪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6
汉语工具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认知机制. 过国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的结构性审视. 王永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英语新词构建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李萍. 理论月刊,2014,04
句子加工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句法-语义启动的认知机制研究. 杨慧;郭熙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中国学生解读英语逻辑转喻的认知机制. 赵晨. 现代外语,2013,01
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研究现状和展望. 孙晓霞;成晓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句子加工中核心名词动物性效应及其认知机制. 何文广;陈宝国. 心理科学进展,2013,03
神经语言学视角下句子加工的个体差异研究及其展望. 卞京;张辉. 外语教学,2021,03
语境参数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基于语境参数观的概念语义嬗变认知机制研究——商务英语时文教学理论与方法. 曾利沙. 外语教学,2011,06
语境参数、文本阐释与意义确证——论语境对阐释的约束. 吕洁;陈开举. 哲学研究,2020,08
语用顺应论拓展视阈下文学隐喻翻译模式新探——以鲁迅小说为例. 王俊超.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01
认知语境参数对文学翻译中语义的阐释作用. 马海燕. 外国语文,2016,01
论语境参数视阈下范畴语义转移的认知机制——兼论译者主客观互动的理据性. 张伟华;曾利沙. 外国语文,2014,06
语言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现代汉语“心”隐喻义群网络的中国古典哲学疏解. 孙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依存距离分布有规律吗?. 陆前;刘海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依存距离最小化是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吗?. 徐春山;梁君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
认知语言学“语言·语义·语法”刍议. 戴卫平;于红.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汉英空间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 林冬梅;李智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1
概念转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深”的多义性考察. 朱莉华. 湖南社会科学,2016,06
论英汉习语中的设喻连续体. 黄曼;肖洒.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多模态语篇的认知机制研究——以《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为例. 潘艳艳;张辉. 外语研究,2013,01
语法转喻解读的认知语用机制探究——以汉语“很+N”构式为例. 刘梅丽.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01
“回头”时间义项的认知研究. 胡纯;王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04
神经机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幽默理解与加工机制. 李雪艳;王慧莉;丛丰裕;克劳斯·马斯亚克;王小潞.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4
时序知觉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尹天子;陈有国;黄希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抑郁性沉思:研究进展与前瞻. 张阔;汪新建.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非直义性语言理解的神经心理机制. 马利军;张静宇;张积家.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双语学习促进认知发展的机制. 谢枝龙.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1
概念隐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的隐喻认知阐释. 赵冬生. 江西社会科学,2012,06
政治话语的批评架构分析——以美媒对“一带一路”的报道话语为例. 张薇. 贵州社会科学,2019,06
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深”的多义性考察. 朱莉华. 湖南社会科学,2016,06
五行之水行背后的概念借代和隐喻. 贾冬梅;蓝纯. 外语教学,2012,06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多模态隐喻性语篇的解读. 王林海;刘秀云. 外语电化教学,2013,06
抑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情绪―认知”机制与语篇生成. 段红;文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抑制是述情障碍的认知机制. 郝晓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金融知识与小微企业创新意识、创新活力——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的实证研究. 黄宇虹;黄霖. 金融研究,2019,04
二语水平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执行功能的调节作用. 杨毅隆;李亚丹. 外语教学,2019,05
语言转换的认知及其神经机制. 刘欢欢;陈宝国. 心理科学,2015,01
语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近代汉语双音节情态副词“X好”历时生成分析. 刘华丽.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2
趋向补语的非范畴化研究——基于语料库“V上”与“V下”的比较. 李燕.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
诗句鉴赏过程中的顿悟:来自脑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张晶;刘昌;沈汪兵;张小将.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现代汉语“心”隐喻义群网络的中国古典哲学疏解. 孙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认知语言学“语言·语义·语法”刍议. 戴卫平;于红.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认知模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维吾尔语复合合璧词的语素来源及语义认知机制. 李燕萍. 语言与翻译,2013,02
俄语计算机术语的隐喻认知模式. 孙淑芳;孙敏庆. 外语学刊,2014,06
“数X构式”认知新解. 刘玉梅. 外国语文,2011,04
直觉作为一般的认知能力如何可能?. 宋群.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10
英源汉语网络词及其意义衍生. 王勇;白解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4
依存距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依存距离分布有规律吗?. 陆前;刘海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依存距离最小化是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吗?. 徐春山;梁君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
人类语言中交叉与距离关系的计量分析. 陆前;刘海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也谈消极修辞效果的数量化:跟Hawkins的量化计算的比较. 叶爱. 当代修辞学,2019,03
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错误、依存距离与二语水平的关系研究. 蒋景阳;姜茜茜. 语言文字应用,2021,01
隐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趋向补语的非范畴化研究——基于语料库“V上”与“V下”的比较. 李燕.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
现代汉语“心”隐喻义群网络的中国古典哲学疏解. 孙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汉英空间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 林冬梅;李智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1
英语经济学术语的隐喻命名及其认知机制. 江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的结构性审视. 王永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类比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英语新词构建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李萍. 理论月刊,2014,04
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的隐喻认知阐释. 赵冬生. 江西社会科学,2012,06
“字”的即用和“字”义的衍生——汉语语义编码以少胜多的奥秘. 严辰松. 汉语学习,2010,05
汉语隐性比较构式的认知研究. 吴庸. 外语学刊,2015,02
鲁迅作品中的变异仿拟修辞刍议. 黄曼;肖洒. 思想战线,2014,03
概念整合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从“君主”到“萌主”——“X主”词族衍化的机制及动因分析. 吴剑锋;盛弘.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
英语新词构建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李萍. 理论月刊,2014,04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汉语谚语的认知阐释. 查清兰. 江西社会科学,2013,09
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的隐喻认知阐释. 赵冬生. 江西社会科学,2012,06
政治话语的批评架构分析——以美媒对“一带一路”的报道话语为例. 张薇. 贵州社会科学,2019,06
语用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兼顾形式对请求策略习得的影响. 李清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论“语-图非合作关系”及其意义生成. 刘依.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从“哪吒”的内涵嬗变看影视词语特定义的艺术符号学认知. 王妍. 东吴学术,2021,01
文化互鉴视角下非言语表情的嗓音编码和解码. 蒋晓鸣.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英语禁忌词在逆向性搭配中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 刘佳;王军.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0,01
元语否定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元语否定研究述评. 王志英. 外语学刊,2011,06
基于词汇构式模型的级差含义否定研究. 龙磊;卢卫中. 现代外语,2019,02
元语否定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卢卫中;龙磊. 现代外语,2015,06
句法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近代汉语双音节情态副词“X好”历时生成分析. 刘华丽.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2
现代汉语三种平比句型的语义认知机制研究. 魏阳阳. 理论月刊,2017,12
人类语言中交叉与距离关系的计量分析. 陆前;刘海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动素动词向名词范畴转移的机制. 贺天琪;何洪峰. 汉语学报,2019,03
语法隐喻视角下英汉名形化的认知语义研究. 方义桂;丛迎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03
意义构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英语新词构建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李萍. 理论月刊,2014,04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汉语谚语的认知阐释. 查清兰. 江西社会科学,2013,09
双重视阈下多模态语篇的动态构建——以两则可乐广告为例. 余忆萍;李勇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网络流行语语义认知机制. 于建波. 语文建设,2021,17
新颖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认知机制”相关的具有较高新颖性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意义构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英语新词构建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李萍. 理论月刊,2014,04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汉语谚语的认知阐释. 查清兰. 江西社会科学,2013,09
双重视阈下多模态语篇的动态构建——以两则可乐广告为例. 余忆萍;李勇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网络流行语语义认知机制. 于建波. 语文建设,2021,17
词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从“君主”到“萌主”——“X主”词族衍化的机制及动因分析. 吴剑锋;盛弘.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
从MRC认知视野探索《果臝转语记》中的同源词. 王寅;蔡琴. 外国语文,2020,04
人体隐喻的多义路向推演——从“头(head)”说起. 孙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当代汉语词汇变异的认知语用研究. 周敏. 学术交流,2013,01
依存距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依存距离分布有规律吗?. 陆前;刘海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4
依存距离最小化是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吗?. 徐春山;梁君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
人类语言中交叉与距离关系的计量分析. 陆前;刘海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也谈消极修辞效果的数量化:跟Hawkins的量化计算的比较. 叶爱. 当代修辞学,2019,03
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错误、依存距离与二语水平的关系研究. 蒋景阳;姜茜茜. 语言文字应用,2021,01
译者主体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汉英翻译中的预设等值及译者主体性的认知研究. 徐以中;孟宏.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06
译者主体性建构的概念整合机制. 金胜昔;林正军.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1
构式压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构式语言压制现象研究——基于构式法的认知机制. 崔雅丽. 外语教学,2012,03
“吧”族词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 刘玉梅.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1
基于COCA语料库的错配型运动义way构式认知研究. 张拥政;于翠红;吴雪燕.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04
句子加工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句法-语义启动的认知机制研究. 杨慧;郭熙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中国学生解读英语逻辑转喻的认知机制. 赵晨. 现代外语,2013,01
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研究现状和展望. 孙晓霞;成晓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句子加工中核心名词动物性效应及其认知机制. 何文广;陈宝国. 心理科学进展,2013,03
神经语言学视角下句子加工的个体差异研究及其展望. 卞京;张辉. 外语教学,2021,03
图形—背景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构式语法理论视角下的汉语处所范畴探析. 吴春红;刘富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双关语的图形—背景阐释. 田龙菊. 外语学刊,2010,01
认知诗学视域下绘本叙事“语篇视角”的多模态构建. 赵秀凤.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01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新词——以“学X”类为考察对象. 刘志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新兴构式“X千万条,Y第一条”多维探析. 马苏阳;雷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1
元语否定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元语否定研究述评. 王志英. 外语学刊,2011,06
基于词汇构式模型的级差含义否定研究. 龙磊;卢卫中. 现代外语,2019,02
元语否定的认知语言学解释. 卢卫中;龙磊. 现代外语,2015,06
语义演变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兴的高程度表达式“A(到/得)哭(了)”考察. 张雪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6
汉语网络流行语“萌”语义演变及认知机制探析. 白解红;王莎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法律词汇语义演变的方式与认知机制. 张绍全;左娅菲娜. 外国语文,2015,01
英汉感知形容词语义功能的演变研究——以Cold与“冷”为例. 邓奇;杨忠.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01
“囧”的认知语义阐释. 蒋美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3
认知语法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现代汉语三种平比句型的语义认知机制研究. 魏阳阳. 理论月刊,2017,12
认知“启动”与意象“啮合”:句子语义匹配的认知研究. 高文成;张丽芳. 外语学刊,2020,03
认知语法视域下的构式论元实现——以致使移动构式与动词的互动融合为例. 周小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02
春秋笔法的框架语义观. 王晓军. 外国语文,2013,03
英语现在时非现在时间指称用法的认知研究述评. 江桂英;李恒.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04
语境参数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基于语境参数观的概念语义嬗变认知机制研究——商务英语时文教学理论与方法. 曾利沙. 外语教学,2011,06
语境参数、文本阐释与意义确证——论语境对阐释的约束. 吕洁;陈开举. 哲学研究,2020,08
语用顺应论拓展视阈下文学隐喻翻译模式新探——以鲁迅小说为例. 王俊超.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01
认知语境参数对文学翻译中语义的阐释作用. 马海燕. 外国语文,2016,01
论语境参数视阈下范畴语义转移的认知机制——兼论译者主客观互动的理据性. 张伟华;曾利沙. 外国语文,2014,06
语言模因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从“君主”到“萌主”——“X主”词族衍化的机制及动因分析. 吴剑锋;盛弘.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6
模因论视野下的解说与认知机制. 葛厚伟. 求索,2011,11
语言模因与事件域认知模型——以“人肉搜索”事件的语言模因为例. 卢军羽. 现代外语,2011,03
模因论视域下PBL口语教学的话题设置策略. 周乐乐. 教学与管理,2017,21
“房叔房婶”的语言模因与事件域认知模型. 詹绍霞;韩海燕. 语文建设,2014,15
认知构式语法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数X构式”认知新解. 刘玉梅. 外国语文,2011,04
“秀”族词语构式的认知机制研究. 王玲燕. 外国语文,2013,S1
“吧”族词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 刘玉梅.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1
英语WH-问答对话构式的语义分析(之二). 王寅;曾国才. 外语教学,2016,02
语用功能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机制在修辞中的表征探究. 田延明;王淑杰.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论证研究的认知社会学路径. 陈清泚.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02
宾语隐形构式的认知特征与语用功能. 魏在江.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0,05
指小词的语义、语用功能及其认知机制. 雷容. 外语研究,2015,04
汉英低调陈述认知语言学新索. 孙毅;赵静静. 当代修辞学,2019,03
心理空间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汉语谚语的认知阐释. 查清兰. 江西社会科学,2013,09
汉语楹联的认知语义研究. 邹巧妹;白解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03
认知诗学视域下《爱玛》的心理空间构建. 佘丹. 外国语文,2016,05
认知语境参数对文学翻译中语义的阐释作用. 马海燕. 外国语文,2016,01
基于心理空间理论的一般过去时的用法研究. 王凤. 外国语文,2013,S1
概念转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深”的多义性考察. 朱莉华. 湖南社会科学,2016,06
论英汉习语中的设喻连续体. 黄曼;肖洒.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多模态语篇的认知机制研究——以《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为例. 潘艳艳;张辉. 外语研究,2013,01
语法转喻解读的认知语用机制探究——以汉语“很+N”构式为例. 刘梅丽.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01
“回头”时间义项的认知研究. 胡纯;王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04
类比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英语新词构建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李萍. 理论月刊,2014,04
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的隐喻认知阐释. 赵冬生. 江西社会科学,2012,06
“字”的即用和“字”义的衍生——汉语语义编码以少胜多的奥秘. 严辰松. 汉语学习,2010,05
汉语隐性比较构式的认知研究. 吴庸. 外语学刊,2015,02
鲁迅作品中的变异仿拟修辞刍议. 黄曼;肖洒. 思想战线,2014,03
认知模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维吾尔语复合合璧词的语素来源及语义认知机制. 李燕萍. 语言与翻译,2013,02
俄语计算机术语的隐喻认知模式. 孙淑芳;孙敏庆. 外语学刊,2014,06
“数X构式”认知新解. 刘玉梅. 外国语文,2011,04
直觉作为一般的认知能力如何可能?. 宋群.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10
英源汉语网络词及其意义衍生. 王勇;白解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4
离散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基于离散-连续认知机制的语言教育模式研究. 张洋;李淑梅.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2
语言离散—连续认知机制在修辞中的表征探究. 田延明;王淑杰.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通感”辞格的离散—连续认知机制研究. 田延明;王淑杰.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6
“回头”时间义项的认知研究. 胡纯;王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04
汉语羡余否定构式中的“没”真的是个羡余标记吗?. 钟书能;刘爽.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03
二语习得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兼顾形式对请求策略习得的影响. 李清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反思. 许希阳;吴勇毅.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02
语言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 本刊记者. 语言科学,2018,05
纠正反馈的认知心理基础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李建中. 外语教学,2014,04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范式新进展. 于翠红;刘件福. 现代外语,2015,06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