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的选题发现报告
在“文学”学科里,我们对选题“屈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为您推荐以下高价值的选题方向。
高价值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屈原”相关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成因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屈原心理情结和诗歌创作的美学关联. 刘奕;颜翔林.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02
论宓妃形象在中古时期的新变及其成因. 王莉. 贵州社会科学,2013,02
论魏晋南北朝之屈赋批评. 李金荣. 晋阳学刊,2010,02
从论辩游戏五称三穷看《天问》的成因. 俞志慧. 社会科学战线,2013,01
屈原生辰的推断及其吉祥之说的成因. 李炳海. 社会科学战线,2012,10
文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从“发愤抒情”到“不平则鸣”——诗怨内涵演变之“直抒怨艾”路径探析. 夏秀. 齐鲁学刊,2013,04
从作者到读者构成的楚辞学史——评熊良智先生的《楚辞的艺术形态及其传播研究》. 牟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扬雄辞赋观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 侯文学.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
羊舌氏家风与叔向文学活动的文学史意义. 赵逵夫;田有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遗民情结与文人兰花诗画传统的图-文互文性解读. 张兴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楚辞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骚辞与图的传统及体义. 许结. 齐鲁学刊,2021,01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赋类前三种分类义例再考释. 孙振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从作者到读者构成的楚辞学史——评熊良智先生的《楚辞的艺术形态及其传播研究》. 牟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屈复《楚辞新注》中的“遗民情结”. 施仲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刘向编辑《楚辞》考论. 纪晓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宗庙壁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屈辞文体风格论. 张世磊. 广西社会科学,2016,12
先秦著图训政传统与《天问》题画体论证. 张世磊;廖群.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从伍子胥图咏论《天问》创作时地问题. 张树国. 浙江学刊,2018,02
从图像到文本:《楚辞·天问》的文本生成及其特征. 叶庆兵. 天府新论,2021,02
端午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现代诗人节的确立与新诗人的诞生. 刘奎. 江汉学术,2017,01
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 蔡靖泉. 湖北社会科学,2016,01
国人如何才能死得其所. 徐平. 人民论坛,2011,16
从端午节看杜诗在韩国、越南和日本的传播. 张思齐. 广东社会科学,2016,02
端午时节粽香浓. 龙玉纯. 北京档案,2011,06
扬雄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再论扬雄《反离骚》. 赵乖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从宋人关于扬雄仕莽的争论看忠节观念的强化. 郭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扬雄辞赋观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 侯文学.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
从汉儒评《骚》看两汉文学接受的异化. 邓新华. 江西社会科学,2011,06
论《汉书·艺文志》中“赋”的分类与排序——兼辨《楚辞》非选自“屈原赋之属”. 尹海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05
王逸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刘向编辑《楚辞》考论. 纪晓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楚辞与汉代骚体赋流变. 易闻晓.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十世纪以前的楚辞传播. 崔富章.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离骚》“女媭”为女星宿名的文化诠释. 戴伟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魏晋南北朝之屈赋研究. 李金荣. 求索,2010,01
离骚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离骚》名物表现手法之新论. 施仲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再论扬雄《反离骚》. 赵乖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扬雄辞赋观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 侯文学.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
十世纪以前的楚辞传播. 崔富章.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论屈辞的模式以及楚辞的式微. 魏耕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楚辞研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王闿运《楚辞释》的政治化阐释及其影响. 郭建勋;罗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欧美当代楚辞研究述评. 刘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
论贺贻孙《骚筏》. 徐志嘨. 晋阳学刊,2010,03
但凭彩笔成新论,谨作昆仑睥睨人——汤洪《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评述. 李军;柴剑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楚辞名物与楚辞传播研究的新探索. 方铭.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离骚》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离骚》名物表现手法之新论. 施仲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再论扬雄《反离骚》. 赵乖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扬雄辞赋观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 侯文学.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
十世纪以前的楚辞传播. 崔富章.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论屈辞的模式以及楚辞的式微. 魏耕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屈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楚巫风对屈赋奇诡浪漫艺术风格的影响. 高正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魏晋南北朝之屈赋研究. 李金荣. 求索,2010,01
屈原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美学意蕴. 陈忠强. 求索,2013,10
林纾的楚辞读本与楚辞批评. 郭丹. 东南学术,2014,02
论魏晋南北朝之屈赋批评. 李金荣. 晋阳学刊,2010,02
宋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羊舌氏家风与叔向文学活动的文学史意义. 赵逵夫;田有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屈宋”并称及其之外——关于宋玉文学史地位的省思与再认. 阳清. 北京社会科学,2020,06
龙膺与湖湘屈原文化. 梁颂成. 求索,2012,06
赋在当代:体制、语言与夸诞. 党圣元. 读书,2017,11
2010年襄樊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吴广平. 湖北社会科学,2011,01
端午节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现代诗人节的确立与新诗人的诞生. 刘奎. 江汉学术,2017,01
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 蔡靖泉. 湖北社会科学,2016,01
国人如何才能死得其所. 徐平. 人民论坛,2011,16
从端午节看杜诗在韩国、越南和日本的传播. 张思齐. 广东社会科学,2016,02
诗意端午. 吴婷. 北京档案,2011,06
九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泰戈尔与屈原颂神诗歌比较研究. 李文斌.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05
“天门”与《九歌》二司命的生死交融. 罗家湘.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楚辞》句法分析及其对文本的阅读——再读姜亮夫先生《屈原赋校注》. 孙进;江林昌. 东岳论丛,2015,09
屈辞文体风格论. 张世磊. 广西社会科学,2016,12
屈原《九歌》的悲剧质素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 张学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
《惜誓》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贾谊《惜誓》对屈原《惜诵》的接受. 赵玉霞;孙荆辉.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伤逝惜原,抒愤托骚——贾谊《惜誓》综论. 蔡靖泉. 江汉论坛,2012,10
“代拟体”与“述”屈原——以代拟琴歌为参照,兼及“兮字歌”新考. 廖群. 中国文学研究,2018,03
天问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屈原贬谪汉北与楚辞相关名物典故的解读. 李炳海.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天问》对吴国初创期的历史叙事及价值. 李炳海.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论屈辞的模式以及楚辞的式微. 魏耕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楚辞·天问》之“阳离”与楚人太阳崇拜. 纪晓建. 兰州学刊,2010,11
关于宇宙有限无限的迷思. 吴忠超. 读书,2018,08
班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赋类前三种分类义例再考释. 孙振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扬雄辞赋观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 侯文学.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
崔骃四考. 林家骊;孙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6
朱熹论“屈原之过”. 赵乖勋. 求索,2011,06
从汉儒评《骚》看两汉文学接受的异化. 邓新华. 江西社会科学,2011,06
《天问》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屈原贬谪汉北与楚辞相关名物典故的解读. 李炳海.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天问》对吴国初创期的历史叙事及价值. 李炳海.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论屈辞的模式以及楚辞的式微. 魏耕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
《楚辞·天问》之“阳离”与楚人太阳崇拜. 纪晓建. 兰州学刊,2010,11
关于宇宙有限无限的迷思. 吴忠超. 读书,2018,08
江淹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贬谪吴兴之旅对江淹诗文创作的影响. 张喜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论江淹对屈原比兴象征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王大恒. 语文建设,2014,33
柳宗元、刘禹锡古赋体略论——兼论唐赋之源流与分野. 钱志熙. 中国文化研究,2019,04
神话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楚巫风对屈赋奇诡浪漫艺术风格的影响. 高正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神境、道境与仙境——中国早期神话中生命空间的开拓及时间内涵的嬗变. 宋小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李贺诗中的太阳神话改编及其意义. 陈伟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楚辞·天问》之“阳离”与楚人太阳崇拜. 纪晓建. 兰州学刊,2010,11
神话昆仑:深层记忆中的神圣家园——屈原的精神困境与宗教情怀. 李措吉. 青海社会科学,2011,01
新颖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屈原”相关的具有较高新颖性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宗庙壁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屈辞文体风格论. 张世磊. 广西社会科学,2016,12
先秦著图训政传统与《天问》题画体论证. 张世磊;廖群.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从伍子胥图咏论《天问》创作时地问题. 张树国. 浙江学刊,2018,02
从图像到文本:《楚辞·天问》的文本生成及其特征. 叶庆兵. 天府新论,2021,02
钱澄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道盛弟子对《三子会宗论》的再阐释——以方以智、钱澄之、屈大均为中心. 宋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钱澄之《屈诂》的注评特色散论. 黄建荣. 江西社会科学,2012,12
有谁问我心修法,授予灵均一卷经——明遗民钱澄之对楚辞接受与研究. 纪晓建.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5
“以儒解庄”与“会通庄屈”——钱澄之《庄屈合诂》的注庄立场与遗民情结. 钮则圳. 中华文化论坛,2018,04
论钱澄之《屈诂》中的儒道互补思想. 施仲贞;周建忠.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
经典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模拟中的解释:论《楚辞章句》中的汉代拟作. 杨思贤. 江海学刊,2010,05
浅析阿瑟·韦利《九歌》译本的三种译法. 蒋林;余叶盛. 中国翻译,2011,01
屈原自沉诠释中的言说自我与言说他者. 邹福清. 湖北社会科学,2010,12
“《屈原》唱和”与话剧《屈原》的经典化. 咸立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论《楚辞》在汉代的接受与经典化——以《远游》相关争议为中心. 王允亮;孟莉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5
比较研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泰戈尔与屈原颂神诗歌比较研究. 李文斌.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05
苏雪林楚辞学“九天”研究及其文化意义. 李金善;郝皓.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诗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野草》与屈原《离骚》比较研究. 田刚. 社会科学家,2017,01
端午习俗与巴楚民歌. 谢亚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从辞赋源流看李白对宋玉的继承. 张思齐. 广东社会科学,2021,04
审美范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金圣叹“奇绝”审美范式探究. 周淑婷. 社会科学辑刊,2015,06
韩愈与《庄》、《骚》并称及其审美范式化之实现. 吴戬. 文艺理论研究,2011,03
晴雯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端午节与金钏儿之死. 李文凤. 红楼梦学刊,2017,05
晴雯形象塑造的骚赋渊源考论. 袁宪泼;杨美龄. 红楼梦学刊,2013,05
《红楼梦》中的端午节与晴雯之屈死. 李文凤. 红楼梦学刊,2014,06
《惜誓》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贾谊《惜誓》对屈原《惜诵》的接受. 赵玉霞;孙荆辉.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伤逝惜原,抒愤托骚——贾谊《惜誓》综论. 蔡靖泉. 江汉论坛,2012,10
“代拟体”与“述”屈原——以代拟琴歌为参照,兼及“兮字歌”新考. 廖群. 中国文学研究,2018,03
元散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元散曲中的苏轼形象塑造. 张文利.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贯云石与李白相似之处及原因探析. 朱秋德;李登叶. 学术交流,2018,03
苏轼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苏轼与白居易的文化关联及差异. 尚永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1
虞翻岭南之贬及其典范意义. 罗昌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论元散曲中的苏轼形象塑造. 张文利.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第四辑). . 山东社会科学,2014,05
论元代文人对屈原和陶渊明的接受. 叶志衡. 社会科学辑刊,2020,02
左徒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再论屈原的生辰和生地. 王峰. 江汉论坛,2017,08
屈原“左徒”官职考. 韩少春. 理论月刊,2018,02
屈原职务与其创作之关系. 赵敏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
屈原“左徒”、“三闾大夫”新诠. 郑志强. 中国文化研究,2011,03
苗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生死两界“送魂歌”——《亚鲁王》研究的几个问题. 徐新建. 民族文学研究,2014,01
招魂礼俗与《招魂》主题、体式的生成. 熊良智. 文艺研究,2019,11
《九歌》应该是苗族古代民歌. 熊晓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苗族民俗文化在《九歌》中的体现. 董国文. 贵州民族研究,2010,05
艺缘悟道——王炳炎湘西题材工笔人物画. 王任波. 美术,2022,09
成因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屈原心理情结和诗歌创作的美学关联. 刘奕;颜翔林.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02
论宓妃形象在中古时期的新变及其成因. 王莉. 贵州社会科学,2013,02
论魏晋南北朝之屈赋批评. 李金荣. 晋阳学刊,2010,02
从论辩游戏五称三穷看《天问》的成因. 俞志慧. 社会科学战线,2013,01
屈原生辰的推断及其吉祥之说的成因. 李炳海. 社会科学战线,2012,10
江淹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贬谪吴兴之旅对江淹诗文创作的影响. 张喜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论江淹对屈原比兴象征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王大恒. 语文建设,2014,33
柳宗元、刘禹锡古赋体略论——兼论唐赋之源流与分野. 钱志熙. 中国文化研究,2019,04
汉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屈骚句式在汉赋中的流变. 李慧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赋在当代:体制、语言与夸诞. 党圣元. 读书,2017,11
《招魂》新解. 郑亚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
论《汉书·艺文志》中“赋”的分类与排序——兼辨《楚辞》非选自“屈原赋之属”. 尹海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05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口多微辞,所学于师”解——兼谈宋玉对汉赋文体特点的影响. 路成文. 学术研究,2019,12
扬雄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再论扬雄《反离骚》. 赵乖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从宋人关于扬雄仕莽的争论看忠节观念的强化. 郭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
扬雄辞赋观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 侯文学.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
从汉儒评《骚》看两汉文学接受的异化. 邓新华. 江西社会科学,2011,06
论《汉书·艺文志》中“赋”的分类与排序——兼辨《楚辞》非选自“屈原赋之属”. 尹海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05
曹植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曹植之于屈子精神的承继与新变. 王津. 湖南社会科学,2014,02
论曹植对屈骚的接受传播. 于浴贤. 文史哲,2010,04
神化女性形象与诗人生存困境. 何蕾.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论宓妃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演变——兼论由此反映的中国文学发展的趋势. 吴冠文.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爱国主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屈原价值的历史发现及现代重估. 方铭.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爱国与忠君思想在分裂割据和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意义——以屈原类型和杜甫类型为例. 吴贤哲. 青海社会科学,2014,05
屈原精神的时代弘扬. 郭晓春. 人民论坛,2019,19
仰望英雄 砥砺精神. 周溯源. 红旗文稿,2016,10
郭沫若和他的《屈原》. 傅莎. 电影评介,2012,16
楚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屈原贬谪汉北与楚辞相关名物典故的解读. 李炳海.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伍子胥与屈原比较二题. 王洪强;王玉德. 求索,2012,01
青海“於菟”舞是上古昆仑文化的遗存. 赵逵夫. 青海社会科学,2020,04
论林黛玉形象的楚文化风采. 李晓雪. 湖北社会科学,2012,01
2010年襄樊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吴广平. 湖北社会科学,2011,01
九章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楚辞》句法分析及其对文本的阅读——再读姜亮夫先生《屈原赋校注》. 孙进;江林昌. 东岳论丛,2015,09
林纾的楚辞读本与楚辞批评. 郭丹. 东南学术,2014,02
屈辞文体风格论. 张世磊. 广西社会科学,2016,12
《楚辞·九章》中的“节士喻”及其文学渊源. 许富宏.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屈原抒情模式的本质特征与现代诗词创作的诗学传统. 周建忠. 中州学刊,2018,08
信仰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神境、道境与仙境——中国早期神话中生命空间的开拓及时间内涵的嬗变. 宋小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屈原自沉考论. 赵雨. 求索,2013,05
《楚辞·远游》文本所见“玄武”“文昌”星官信仰考源——兼论《远游》的成书年代问题. 韩旭. 浙江学刊,2019,03
太一信仰与《大人赋》关系考论. 蒋晓光. 社会科学研究,2014,03
耿介坚守:屈原人格特质及其养成. 张世磊. 孔子研究,2017,02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