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征稿启事(2025)

2025年08月04日

点击订阅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法学 管理学 经济学 历史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哲学 政治学 文学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RuLL2KYFU9d03F7Ik2Lzg

期刊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创刊于2007年9月,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是一份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现为双月刊。本刊坚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编辑取向,崇尚扎实创新的学风,积极推进学术交流与对话,首发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文摘转载的篇次位居国内高校学报前列。

特色栏目

本刊现设置以下六大学科方向与精品栏目,面向海内外学者征集高质量研究成果:

一、新时代文化思想与法治思想研究

聚焦新时代文化思想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理论创新、实践价值、实现路径等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世界文明视野中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贡献研究、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建设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研究、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实践路径研究等。

二、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

涵盖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数实融合与产业转型、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与银发经济、乡村振兴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等议题,鼓励实证分析与政策研究。

三、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

重点征集国际政治、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数智技术驱动下的政务服务、基层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机制、全球治理视角下的中国角色与贡献等领域的深度研究。

四、新闻传播研究

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自主文化与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新媒体与网络传播、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国际传播、媒介文化、文化产业等议题。

五、文史哲研究

包含古典文学研究的新视角、现实主义文学与社会现实的互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社会史研究、哲学研究等。

六、法学研究

重点刊发法治文化、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法治、人工智能与数据法、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民商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涉外法治、法学交叉学科研究等内容。

本刊编辑部

主 编 曹明德

副主编 刘承韪

编辑部主任 陈夏红

责任编辑 张 灵 刘 慧

投稿须知

1.本刊以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为编辑取向,推进学术交流,追求学术创新,鼓励实证研究。本刊采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制。

2.本刊提倡学术规范,反对抄袭剽窃、伪注等学术不端行为。本刊提倡作者独立署名。凡投寄本刊的稿件,其学术征引与注释格式,请参照《<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学术征引与注释规范》加以规范。标点符号、数字使用等,请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3.凡来稿,均被视为专投本刊的稿件。来稿应属于未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的作品。倘若投稿,请发送电子文稿一份,投稿邮箱为:fadaxuebao@126.com(邮件主题格式:栏目名称-论文标题-作者姓名)。来稿应留有作者的电子信箱等相关联络信息,并附上知网个人查重服务报告单等。编辑部若采用,一般会在1个月内将审稿结果告知作者;如3个月内未接到回复,作者可自行处理。

4.本刊所刊发稿件(或公众号转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观点或客观事实,并不代表本刊或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的立场,文责自负。

5.论文字数一般不低于1.8万字,不超过3万字。

6.优质稿件优先刊发。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88

特别声明

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版面费,从未委托第三方机构代收稿件。

本刊尊重知识产权。凡本刊首发文章,自发表之日起一年内,本刊拥有专有版权和使用权。

— END —

选题知识库
微信登录查看最新热点选题,发论文、报课题更有效率!
Title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Title
针对“”的选题方向

地区选题方向

2024

2023

2022

2021

我要纠错
提交

Logo
提示
*该功能为SVIP专属权益,如需查看,请点击开通SVIP
开通SVIP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