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法学评论》征稿启事
2025年07月18日

点击订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Wi0TFpWxjyH1U-O6igv3A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文化法治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文化法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法学发展。为繁荣文化法学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文化法学学科发展,致力于我国文化法治事业,我们创办《文化法学评论》(Cultural Law Review)(刊号:3078-7270(P); 3078-7289(O))这一学术平台。
本刊由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市法学会文化法学研究会指导支持,上海大学法学院娱乐法研究中心主办、文化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具体承办,由澳门科技出版社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学会文化法学研究会会长李清伟担任主编,并组织了一批法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以确保本刊内容能够全面反映国内外文化法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为期刊提供专业化的视野和学术支持。
本刊将秉持开放、包容、创新的学术理念,为文化法学研究者们提供研究成果发表的平台,理论知识分享的重要途径;通过刊登高质量的文化法学学术成果,推进文化法学理论创新,促进文化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法治提供理论支持、学术智慧。
本刊除开设“理论前沿”“学术专论”“名家讲坛”“域外之窗”“青年论坛”等固定栏目外,还将根据文化法学学术和实践热点设置“本期关注”“学术书评”“法条评析”“案例评析”等专题栏目,全面展示国内外文化法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动态。
为此,本刊现面向国内外文化法学界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法律从业者、文化行业专业人士诚挚征稿。
一、征稿范围
1.文化法理论
2.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3.文化市场规制法
4.文化娱乐法
5.文化资源(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6.艺术法
7.文化传播法
8.娱乐领域的人工智能
9.国际文化法
二、稿件要求
1.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主题明确、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所有文章标题简洁,文章字数一般在8000-15000字,最长不超过20000字。
2.投稿时作者请提供如下信息:
(1)中英文篇名
(2)中英文内容摘要
以“内容摘要:”表示,应高度概括、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不应使用“本文认为”“作者认为”等评价性语言,字数300字左右。
(3)中英文关键词
以“关键词:”表示,应为反映论文最主要、最核心内容的专业术语,3-5个左右。
(4)作者简介
来稿请按如下顺序标明作者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称、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5)基金项目
若来稿属于基金项目(仅限于省部级项目及以上)资助范围,请在首页下脚注释中标明论文发表的资助背景,包括基金项目的类别、名称、批准号,例如: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3&ZD169)的阶段性成果。
三、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投稿系统:https://home.mospbs.com/user/account。
四、其他事项
1.本刊常年欢迎优秀来稿。
2.投稿稿件必须是未在中外文正式刊物或出版物上发表、未在互联网等媒介使用或传播的论文。对于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不同文种重复投稿,稿件将按退稿处理。作者本人的稿件今后将不被录用。
3.投稿稿件需为署名作者本人实际完成,不存在冒用他人名义联合署名或伪造合作分工虚假挂名,未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或者设备进行写作,遵循学术规范,无知识产权瑕疵。
4.凡向本刊投稿,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将视为专有许可,本刊对所刊登的稿件拥有专有使用权(包含数字化使用)。
5.本刊有权对录用稿件进行不改变稿件基本观点和实质性内容的修改、编辑,并有权对稿件进行出版及开展数字传播。
6.本刊实行匿名评审制度,稿件采用后编辑部会及时与作者联系。作者寄出稿件后三个月未获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及用稿规范可登陆本刊网站(https://moaj.mospbs.com/journal/clr)。
我们诚挚地期待您的赐稿,共同为文化法学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化法学评论》编辑部
2025年6月11日
— END —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