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度襄阳市社科联、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襄江策论”课题项目的通知
2025年05月07日

点击订阅
截止日期:2025/05/30 23:59
原文链接:http://www.xyshkx.com/content-1408.html
有关高校科研部门,市直相关单位,市文化襄阳研究会会员: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社科联、市文化襄阳研究会将联合组织开展2025年度“襄江策论”课题项目申报工作。经研究决定,“襄江策论”课题项目每年将选取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同时兼顾时下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主题,集中力量开展课题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研究选题
(一)主要研究领域:襄阳“非遗”保护传承与转化利用
1.襄阳“非遗”传承与转化现状及对策
2.乡村振兴战略下襄阳“非遗”的活态传承模式研究
3.社区参与“非遗”保护机制构建——以襄阳古城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也可选取其他样本进行研究)
4.襄阳“非遗”IP开发与文旅融合路径研究
5.乡村振兴视角下“非遗”工坊赋能乡村特色产业研究
6.“非遗”品牌化对襄阳城市形象传播的实证研究
7.襄阳“非遗”助力“三区”联动的产业链整合模式探索
8.“非遗”项目进入襄阳中小学美育课程的标准化研究
9.“非遗”技艺融入襄阳职业院校教育的路径研究
10.襄阳省级“非遗”申报策略优化研究
11.“非遗”活化利用对襄阳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贡献度研究
12.“非遗”主题街区建设与城市更新协同机制研究
13.“非遗”元素在襄阳城市公共艺术中的转化路径研究
14.夜间经济与“非遗”展演融合的消费场景创新
15.AI生成内容(AIGC)在“非遗”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潜力研究
15.“非遗”大数据平台建设与襄阳文化资源库共建机制
17.汉江流域“非遗”保护模式的跨区域比较研究
18.中西部城市“非遗”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19.襄阳“非遗”进景区的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研究
研究人员也可以围绕“襄阳非遗”主题方向,自主选择相关课题进行申报和研究。
2026—2028年主要研究领域分别为:襄阳三国文化、襄阳物质遗产文化、襄阳楚文化、汉水文化。请先行预作研究,并欢迎提出研究课题方向建议。
(二)热点问题研究
1.襄阳古城创建世界级古城文化旅游目的地
2.襄阳古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
3.襄阳城市IP转化机制
4.东津城市新中心与襄阳古城协同发展
二、申报要求及程序
(一)申报条件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襄阳文化,在襄阳工作或关注襄阳发展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襄阳文化研究者均可参与申报。
(二)工作步骤
1.申报人需规范填写《课题项目申报表》,向市文化襄阳研究会申报。纸质申报表需使用A4纸张双面打印后装订,并在封面加盖科研管理部门(高校系统)、社科类社会组织或所在单位公章。
2.所有申报人应于2025年5月30日前将纸质申报表交市文
化襄阳研究会,同时发送电子版至电子邮箱1289197865@qq.com。联系人:姚艳;联系电话:0710—3536856、18186266472;地址:襄阳市襄城区慧安巷1号洪恩教育三楼303。
3.市文化襄阳研究会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集中评审后确定立项课题项目。
(三)研究期限
所有立项课题,各课题负责人应于2025年12月5日前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管理
(一)市文化襄阳研究会将在8、9月份组织专家,对立项课题的研究情况开展中期评估、督办和指导。
(二)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将成果电子版和纸质版报市文化襄阳研究会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课题予以结项,并出具结项书。
四、课题经费
市文化襄阳研究会将按相关规定,给予重点课题一定数额的经费资助。
五、成果使用
市文化襄阳研究会将把优秀成果编入《研究资讯》,上报相关领导参阅。凡受到市及市以上领导签字肯定的成果,市文化襄阳研究会将额外给予经费资助。所有结项的课题成果出版或发表时均须在显著位置标注“本文系襄阳市社科联、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2025年课题成果”。
附件:课题项目申报表
襄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襄阳市文化襄阳研究会
2025年4月28日
— END —



提示
